一种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1062发布日期:2020-05-19 21:1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授权公告号为cn2085620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手动阀门、一级过滤罐,粗格栅、中格栅、细格栅、出水口、沉沙池、沉淀池、挡泥板、出水管、通水口、二级处理罐,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电机、齿轮、转轴和污泥集装箱,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进水管下端设置有一级过滤罐,所述一级过滤罐右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下端设置有沉沙池,所述沉沙池右端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沙池以及沉淀池左端均设置有出水管,右端设置有挡泥板,所述出水管一端安装有二级处理罐,所述一级过滤罐左端设置有转轴,转轴左端设置有齿轮,该种水利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能最大化的将污水处理质量提高,能够高效利用,降低水资源损失。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进入至沉淀池内进行污泥沉淀,沉淀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沉淀池底壁上会聚集较多污泥,污泥的流动性较差,通常操作人员需要进入至沉淀池内对污泥进行清理,浪费了人力并且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对沉淀池进行清理的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的池体,所述池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池体底壁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口,所述挡板将池体分隔成第一沉淀空间和第二沉淀空间,所述池体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池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池体的顶部,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池体底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池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挡板所在位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且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管道连通设置有用于延伸至池体内的金属定型软管,另一端与管道连通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置于地面上的集污槽,所述排污管远离管道的端部朝向集污槽内延伸设置,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真空管道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池体底壁上的淤泥清理时,操作人员位于池体外手持金属定型软管,将金属定型软的端部抵接至池体的底壁上,打开真空管道泵,真空管道泵可带动进金属定型软管将淤泥吸入至管道内,通过排污管排出至集污槽内收集,操作人员位于池体外移动金属定型软管即可完成对池体底壁上淤泥的清理,节省了操作人员进入至池体内清理的人力,对淤泥清理的方式方便简单。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金属定型软管远离管道的端部与金属定型软管连通设置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上套设且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朝向池体底壁的面上沿转动环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环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背离转动环的面上沿连接环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搅动杆,所述进污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环于进污管上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污管方便操作人员对池体底壁上的淤泥吸取,当对淤泥吸取时,操作人员可通过驱动件带动转动环于进污管上转动,使得转动环带动连接环转动,从而使得连接环带动多个搅动杆对池体底壁上的污泥搅动,在搅动的同时对淤泥进行吸取,防止部分淤泥粘附至池体的底壁上无法吸取,提高了对淤泥的吸取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转动环上的环形齿条,所述进污管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环形齿条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转动环转动时,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因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使得环形齿条带动转动环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环带动连接环上的多个搅动杆转动,采用齿轮和齿条啮合的方式其传动比稳定,工作时稳定性高,对连接环的驱动效果较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污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环形齿条和齿轮所在的位置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且固定连接于进污管上,所述环形齿条和齿轮均位于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上沿保护罩的周向位置开设有用于供多个连接杆通过的环形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可对齿轮和环形齿条起到保护的效果,防止齿轮和环形齿条暴露在外生锈,延长了齿轮和环形齿条的使用寿命;当齿轮和环形齿条带动转动杆转动时可带动多个连接杆于环形开口内移动,从而防止保护罩对转动环带动连接环的转动造成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杆和插接且滑动连接于固定杆内的伸缩杆,所述固定杆远离伸缩杆的端部连接至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设置在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杆和伸缩杆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进污管朝向池体底壁移动时,可带动搅动杆抵接至池体的底壁上,此时持续移动进污管,使得搅动杆带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从而使得弹簧被挤压至压缩状态,搅动杆可抵抗弹簧的弹力抵接至池体的底壁上,从而提高了搅动杆对池体底壁上淤泥的搅动效果,间接提高了对池体底壁上淤泥的吸取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设置有搅动块,所述搅动块整体呈圆锥体状设置,圆锥体状的搅动块远离搅动杆的端部卡嵌且转动连接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环带动连接环转动时可带动搅动杆端部的滚珠于池体底壁上移动,从而减小了搅动杆与池体底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摩擦力太大导致多个搅动杆无法于池体底壁上转动,提高了连接环带动多个搅动杆于池体底壁上的转动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污管靠近金属定型软管的端部且位于进污管的两侧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于池体外方便手持把手带动进污管对准池体底壁上的任意位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管设置为橡胶软管,所述集污槽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杆体,所述集污槽的开口边缘上且位于杆体所在的位置设置有万向球座,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万向转动连接于万向球座内的球体,所述杆体远离万向球座的端部相对设置有弧形杆,两侧所述弧形杆的凹口相对设置,两侧所述弧形杆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杆,两侧所述弧形杆之间形成用于供排污管移入的卡接空间,两侧所述弧形杆远离杆体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排污管移入的移入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污管通过移入空间移入至卡接空间内,使得两侧弧形杆抵抗自身的弹力将排污管夹紧,使得进污管在对淤泥吸取时,方便淤泥通过排污管进入至集污槽内,因淤泥流动性较差,通过带动杆体上的球体于万向球座内转动,从而使得排污管的端部对准集污槽内不同位置,提高了集污槽对淤泥的收集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需要对池体底壁上的淤泥吸取时,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把手带动进污管对准池体的底壁,通过打开管道上的真空管道泵,并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使得齿轮带动环形齿条转动,从而使得环形齿条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可带动连接环上的多个搅动杆于池体底壁上转动,使得搅动杆对池体底壁上的淤泥起到搅动的效果,真空管道泵可将淤泥通过进污管吸取至管道内,通过排污管将淤泥排出至集污槽内,操作人员通过带动进污管于池体底壁上移动即可完成对淤泥的清理,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环形齿条和齿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弹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池体;11、挡板;111、通水口;112、第一沉淀空间;113、第二沉淀空间;114、进水管;115、出水管;12、固定板;121、管道;122、金属定型软管;123、排污管;124、集污槽;125、进污管;126、真空管道泵;13、转动环;131、连接杆;132、连接环;133、搅动杆;134、环形齿条;135、电机;136、齿轮;137、固定杆;138、伸缩杆;139、弹簧;14、保护罩;141、环形开口;15、搅动块;151、滚珠;16、把手;17、杆体;171、万向球座;172、球体;173、弧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的池体1,池体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板11,挡板11远离池体1底壁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口111,挡板11将池体1分隔成第一沉淀空间112和第二沉淀空间113,池体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进水管114和出水管115,进水管114和出水管115均设置在池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池体1的顶部。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清理,将水利水电用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池体1底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

结合图1和图2,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池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挡板11所在位置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上穿设且固定连接有管道121,管道121的一端与管道121连通设置有用于延伸至池体1内的金属定型软管122,另一端与管道121连通设置有排污管123,清理机构还包括置于地面上的集污槽124,排污管123远离管道121的端部朝向集污槽124内延伸设置,管道121上设置有真空管道泵126,金属定型软管122远离管道121的端部与金属定型软管122连通设置有进污管125。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手持进污管125带动进污管125对准池体1底壁任意位置,在进污管125靠近金属定型软管122的端部且位于进污管125的两侧设置有把手16,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6整体呈“u”形设置。

当需要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清理时,操作人员位于池体1外手持把手16,带动进污管125对准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此时打开真空管道泵126,使得真空管道泵126带动进污管125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吸取,此时淤泥通过进污管125和管道121进入至排污管123内,通过排污管123排出至集污槽124内被收集,操作人员位于集污槽124外即可完成对淤泥的清理,方便简单。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防止淤泥粘附至池体1的底壁上,从而造成进污管125无法对粘附至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吸取,在进污管125上套设且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转动环13朝向池体1底壁的面上沿转动环13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31,多个连接杆131远离转动环1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环132,连接环132背离转动环13的面上沿连接环132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搅动杆133。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驱动转动环13转动,使得转动环13带动连接环132上的多个搅动杆133于池体1底壁上搅动,在转动环13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环形齿条134,进污管125上固定设置有电机135,电机135的驱动端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环形齿条134啮合的齿轮136。

当进污管125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吸取时,通过驱动电机135带动齿轮136转动,因齿轮136与齿条啮合,使得齿轮136可带动环形齿条134转动,从而使得环形齿条134带动转动环13转动,转动环13可带动连接环132上的多个搅动杆133转动,从而使得多个搅动杆133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起到搅动的效果,防止淤泥粘附至池体1底壁上,从而间接提高了进污管125对淤泥的吸取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齿轮136和环形齿条134上绕设链条,带动链条与齿轮136和环形齿条134同时啮合,通过链条同样可带动连接环132转动,使得多个搅动杆133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搅动。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提高搅动杆133与池体1底壁之间的抵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搅动杆133对淤泥的搅动效果,将连接杆131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杆137和插接且滑动连接于固定杆137内的伸缩杆138,固定杆137远离伸缩杆138的端部连接至连接环132上,连接环132设置在伸缩杆138远离固定杆137的端部,连接杆131内设置有弹簧139,弹簧139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杆137和伸缩杆138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当操作人员带动搅动杆133抵接至池体1底壁上时,可带动伸缩杆138于固定杆137内移动,使得伸缩杆138挤压弹簧139,从而带动弹簧139被挤压至压缩状态,伸缩杆138可抵抗弹簧139的弹力抵接至池体1的底壁上,从而提高了搅动杆133与池体1底壁之间的抵接效果,提高了对淤泥的搅动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搅动杆133对淤泥的搅动效果,在伸缩杆138远离连接环132的端部设置有搅动块15,搅动块15整体呈圆锥体状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搅动杆133与池体1底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因摩擦力过大导致搅动杆133无法于池体1底壁上转动,在圆锥体状的搅动块15远离搅动杆133的端部卡嵌且转动连接有滚珠151。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防止齿轮136和环形齿条134暴露在外生锈,在进污管125的外壁上且位于环形齿条134和齿轮136所在的位置设置有保护罩14,保护罩14套设且固定连接于进污管125上,环形齿条134和齿轮136均位于保护罩14内。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保护罩14对转动环13带动连接环132的转动造成影响,在保护罩14上沿保护罩14的周向位置开设有用于供多个连接杆131通过的环形开口141。

结合图1和图4,为了提高集污槽124对淤泥的收集效果,将排污管123设置为橡胶软管,集污槽124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杆体17,杆体17远离集污槽124的端部相对设置有弧形杆173,两侧弧形杆173的凹口相对设置,两侧弧形杆173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杆,两侧弧形杆173之间形成用于供排污管123移入的卡接空间,两侧弧形杆173远离杆体17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排污管123移入的移入空间。

结合图1和图4,因淤泥的流动性较差,为了将淤泥输送至集污槽124内各个位置,在集污槽124的开口边缘上且位于杆体17所在的位置设置有万向球座171,杆体17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万向转动连接于万向球座171内的球体172。

将排污管123通过移入空间移入至卡接空间内,使得两侧弧形杆173可抵抗自身的弹力将排污管123夹紧,使得排污管123被固定至集污槽124上,通过带动球体172于万向球座171内转动,使得排污管123对准集污槽124的不同位置,使得真空管道泵126可将淤泥排出至集污槽124内不同位置,提高了集污槽124对淤泥的收集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清理时,首先将排污管123移入至两侧弧形杆173之间,使得两侧弧形杆173将排污管123夹紧,通过带动杆体17上的球体172于万向球座171内转动,使得排污管123对准集污槽124内的某一位置,操作人员位于池体1外手持把手16,带动进污管125朝向池体1底壁移动,使得伸缩杆138于固定杆137内挤压弹簧139,从而使得伸缩杆138端部的滚珠151抵抗弹簧139的弹力抵接至池体1的底壁上,此时通过电机135带动齿轮136转动,使得齿轮136带动环形齿条134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环13带动连接环132转动,使得连接环132带动多个搅动杆133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搅动,打开真空管道泵126,使得进污管125对池体1底壁上的淤泥吸取,淤泥通过进污管125、管道121和排污管123进入至集污槽124内,不断调整排污管123端部的朝向,使得集污槽124完成对淤泥的收集,操作人员位于池体1外手持把手16带动进污管125对准池体1底壁不同位置即可完成对淤泥的清理,方便简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