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漆循环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5175发布日期:2020-04-21 22:2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漆循环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饰建材喷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漆循环线。



背景技术:

喷漆,通过喷枪或者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者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细微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一种涂装方法,可分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以及上述基本喷涂形式的各种衍生方式,如大流量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多组喷涂等。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50769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喷漆线及喷漆系统。喷漆线包括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有传送机构和旋转机构。传送机构适用于输送工件依次经过喷气机构、检测机构、烘干机构至合格产品区;喷漆机构包括有第一组喷漆组件和第二组喷漆组件;检测机构包括有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喷漆线通过两组喷漆组件自动检测各喷漆面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喷漆效果和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工件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沿直线传输并依次经过喷漆机构、检测机构和烘干机构,从而完成工件的喷漆烘干作业。但是,在实际搭建上述喷漆线时,喷漆线的线体长度一般较长,会占用过多的生产车间面积,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漆循环线,通过输送线体、喷漆室以及烘干室配合实现循环式的喷漆烘干作业,进而实现在保持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生产车间面积占用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漆循环线,包括有喷漆室、烘干室以及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线体;所述输送线体设置为循环线体,所述输送线体输送工件依次通过所述喷漆室和烘干室,循环线体包括有连续且输送方向相反的送料线体和回料线体,且所述送料线体和回料线体分别输送工件通过喷漆室和烘干室;所述循环线体位于送料线体和回料线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下料工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或者上下料机器人可在上下料工位处完成上料作业,输送线体循环运转,使得待处理的工件依次通过喷漆室和烘干室,并使得喷漆、烘干后的工件在上下料工位处完成下料作业。输送线体、喷漆室以及烘干室配合实现循环式的喷漆烘干作业,进而实现在保持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生产车间面积占用率的目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漆室内设置有用于吸收逸散的喷漆涂料的吸收设备,吸收设备包括有水循环吸收装置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气循环辅助装置;所述水循环吸收装置包括有与喷漆方向相对设置的挡墙,所述挡墙相对于喷漆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水幕,且所述挡墙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挡墙的顶部设置有出水缝,所述水槽与出水缝连接有循环泵;所述气循环辅助装置包括有送风风机和负压风机,所述送风风机朝向负压风机送风,所述负压风机抽取送风风机的送风,且喷漆方向由所述送风风机朝向负压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采用人工喷漆的作业方式,还是采用机器人喷漆的作业方式,均会产生部分的喷漆涂料逸散,此时,由送风风机和负压风机构成的气循环辅助装置可将逸散的喷漆涂料吹向水循环吸收装置,并被挡墙上的水幕吸收。在吸收逸散的喷漆涂料的过程中,循环泵将水槽内的存储水抽出并输送至出水缝处,以形成循环式的水幕,有利于提高针对逸散的喷漆涂料的吸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漆室内开设形成有抽风孔,所述负压风机经由抽风孔抽取送风,且所述抽风孔处设置有海绵遮挡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遮挡布在阻挡逸散的喷漆涂料与负压风机直接接触的同时,不会影响负压风机的正常运转,即不会影响负压风机抽取送风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漆室设置有喷漆平台,所述喷漆平台用于承载喷漆作业人员或者喷漆机器人,所述喷漆平台连接有驱动其沿靠近或者远离工件的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且所述喷漆平台和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有驱动其整体沿高度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配合驱动作用下,可实现喷漆平台的位置调节,以便于喷漆作业人员或者喷漆机器人完成不同工件的喷漆作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漆平台上设置有阶梯式的喷漆步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喷漆作业人员手动完成喷漆作业时,可在喷漆平台位置调节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喷漆调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漆室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喷漆室之间夹设有短烘室,所述短烘室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加热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烘室与烘干室相配合可实现高效的烘干作业,既有利于缩短烘干作业时间,又有利于提高喷漆后的涂料覆盖效果;且短烘室侧壁和底壁上的加热管道,可以实现工件表面的喷漆涂料的短时凝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循环线体位于送料线体和回料线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过渡烘室,所述过渡烘室与上下料工位呈相对设置,所述过渡烘室与烘干室热力连通,且所述过渡烘室连接有空气过滤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在进入烘干室之前先进入过渡烘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烘干作业效率,且与过渡烘室相连通的空气过滤系统可以过滤去除烘干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杂质,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线体包括有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上架设有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的相对两侧面均开设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滚动安装有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连接有输送链条,工件挂设于所述输送链条上,且所述输送链条连接有驱动其沿输送轨道运动的动力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驱动组件驱动输送链条沿输送轨道运动,从而实现工件循环式喷漆烘干作业;且采用输送滚轮与输送轨道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输送链条的运动,有利于提高工件循环输送作业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顺畅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链条与工件之间挂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与输送链条相连接的输送挂钩,所述输送挂钩上挂接有连接链条,工件挂设于所述连接链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由输送挂钩和连接链条构成的连接组件连接输送链条与工件,作业人员可根据工件的实际规格、形状选择不同规格的连接链条,以达到调节工件悬挂高度的目的,进而达到便于喷漆作业人员或者喷漆机器人完成喷漆作业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使用灵活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挂钩上挂接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连接链条挂接于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之间,工件挂设于所述第二挂钩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悬挂连接输送挂钩、连接链条和工件,易于作业人员悬挂,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输送线体、喷漆室以及烘干室配合实现循环式的喷漆烘干作业,进而实现在保持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生产车间面积占用率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喷漆烘干作业效率;

2.在喷漆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气流走向以及水流循环的方式完成对逸散的喷漆涂料的吸收,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

3.采用多组短烘室、过渡烘室以及烘干室相配合完成喷漆后工件的烘干作业,既有利于提高工件的烘干作业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工件的烘干作业效率;

4.采用连接组件与输送链条相配合实现工件与输送线体的悬挂连接,便于作业人员完成上下料作业,具有较好的使用便利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喷漆循环线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动力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主要用于展示喷漆室、短烘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要用于展示喷漆平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要用于展示水循环吸收装置与气循环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线体;11、直线段;12、弧线段;13、输送支架;14、输送轨道;141、安装槽;15、输送链条;16、动力驱动组件;161、齿轮;162、动力件;17、连接组件;171、输送挂钩;172、第一挂钩;173、第二挂钩;174、连接链条;18、输送滚轮;1-1、送料线体;1-2、回料线体;2、喷漆室;21、喷漆平台;22、第一驱动组件;221、第一轨道;23、第二驱动组件;231、第二轨道;24、承载平台;25、喷漆步台;3、过渡烘室;4、烘干室;5、上下料工位;6、水循环吸收装置;61、挡墙;62、水槽;63、出水缝;64、循环泵;7、气循环辅助装置;71、送风风机;72、负压风机;73、抽风孔;74、海绵遮挡布;8、短烘室;81、加热管道;9、空气过滤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喷漆循环线,包括有输送线体1,输送线体1包括有两直线段11和两弧线段12,两直线段11平行设置,而两弧线段12分别连接于两直线段11的两端,且两直线段11与两弧线段12共同构成循环线体结构。沿输送线体1的输送方向依次搭建有喷漆室2、过渡烘室3、烘干室4以及上下料工位5,喷漆室2和烘干室4位于输送线体1的两直线段11,而过渡烘室3和上下料工位5位于输送线体1的两弧线段12。上下料工人或者上下料机器人在上下料工位5处完成工件的上料作业和下料作业,工件可在输送线体1的带动下依次通过上下料工位5、喷漆室2、过渡烘室3、烘干室4以及上下料工位5,从而完成循环连续式的喷漆烘干作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将输送线体1的两直线段11分别命名为送料线体1-1和回料线体1-2,送料线体1-1和回料线体1-2的输送方向相反,并通过两侧的弧线段12构成连续结构,则工件在上下料工位5处完成上料作业,然后沿着送料线体1-1通过喷漆室2,并进入至弧线段12处的过渡烘室3内,再沿着回料线体1-2通过烘干室4,最后在上下料工位5处完成下料作业。

如图1所示,输送线体1包括有沿输送线路架设的若干输送支架13,且输送支架13上架设有输送轨道14,由上述可知,输送轨道14包括有两直线段11和两弧线段12。结合图2和图4所示,输送轨道14的两侧立面处均沿输送方向开设形成有安装槽141,且安装槽141上滑移安装有输送链条15,即输送链条15通过左右两侧的输送滚轮18与输送轨道14左右两侧的安装槽141实现滑移配合。结合图1和图3所示,工件挂设于输送链条15上,且输送链条15连接有驱动其沿输送轨道14运动的动力驱动组件16,从而实现工件的循环喷漆、烘干作业。输送链条15连接有驱动其沿输送轨道14运动的动力驱动组件16,动力驱动组件16采用两组齿轮161配合驱动动力件162的方式驱动输送链条15运动,即第一组齿轮161与输送链条15相啮合,而第二组齿轮161在动力件162的作用下转动并啮合驱动第一组齿轮161转动,从而达到驱动输送链条15传送工件的目的。

如图4所示,输送链条15为沿输送线路连续构成的链节式结构,输送链条15与工件挂设连接有连接组件17,连接组件17包括有由输送链条15等间隔向下延伸形成的输送挂钩171,输送挂钩171的钩状结构处挂设连接有第一挂钩172,且第一挂钩172挂设连接有连接链条174,连接链条174的结构同样为链节式结构,而连接链条174的底端挂设连接有第二挂钩173,工件即等间隔悬挂于第二挂钩173上并随输送链条15的运动完成喷漆作业和烘干作业。

如图5所示,喷漆室2内设置有吸收设备,吸收设备包括有相配合使用的水循环吸收装置6和气循环辅助装置7,气循环辅助装置7用于改变喷漆室2内的气流走向,以将喷漆过程中逸散的喷漆涂料吹送向水循环吸收装置6,从而达到吸收逸散的喷漆涂料,降低空气污染的目的。喷漆室2内安装有喷漆平台21,而水循环吸收装置6即位于喷漆平台21的对侧,且气循环辅助装置7的送风方向由喷漆平台21朝向水循环吸收装置6,从而达到控制气流走向提高水吸附逸散的喷漆涂料效果的目的。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喷漆平台21用于承载喷漆作业人员或者喷漆机器人完成喷漆作业,且喷漆平台21连接有驱动其做朝向或者远离工件的水平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22,以及驱动其沿高度方向做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3,以便于喷漆作业人员或者喷漆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工件规格和形状调整喷漆位置、距离以及角度。第二驱动组件23包括有架设于喷漆室2地面上的第二轨道231,第二轨道231沿竖直方向架设,且第二轨道231上通过滑块滑移安装有承载平台24,承载平台24在气缸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而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有第一轨道221,第一轨道221铺设于承载平台24上并沿靠近或者远离水循环吸收装置6的方向设置,喷漆平台21通过滑块与第一轨道221实现滑移配合,且喷漆平台21同样在气缸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平移运动。

如图6所示,当采用人工完成喷漆作业时,可以在喷漆平台21上设置阶梯式的喷漆步台25,喷漆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特定高度的阶梯完成喷漆作业。

结合图5和图7所示,水循环吸收装置6包括有竖直固定的挡墙61,挡墙61的底部开设形成有水槽62,挡墙6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形成有出水缝63,且水槽62与出水缝6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泵64,从而实现水循环吸附逸散喷漆涂料的目的;同时,挡墙61上形成有水幕结构,有利于提高逸散喷漆涂料的吸收效果。循环泵64抽取水槽62内的存储水并将存储水向上输送至出水缝63的进水口,需要保持水压的压力值,以使得进水能够从出水缝63全面喷出并在挡墙61的表面形成水幕。气循环辅助装置7包括有成对配合使用的送风风机71和负压风机72,送风风机71的送风方向朝向挡墙61上的水幕,且负压风机72的抽风方向由送风风机71朝向挡墙61上的水幕,从而实现通过控制喷漆室2内的气流走向来达到提高逸散喷漆涂料收集效果的目的。

如图7所示,喷漆室2的底壁上沿着水槽62的边沿等间隔开设形成有多个抽风孔73,负压风机72安装固定于相对应的抽风孔73内,且抽风孔73的孔口位置处粘接固定有海绵遮挡布74,海绵遮挡布74在起到阻挡逸散的喷漆涂料与抽风孔73内的负压风机72直接接触的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抽风机正常抽取送风的效果。

如图1所示,沿输送线体1的送料线体1-1走向搭建有多个喷漆室2,不同喷漆室2既可以喷涂不同的涂料,也可以喷涂同种涂料,根据具体工艺进行选择排布。相邻两喷漆室2之间夹设有短烘室8,短烘室8与烘干室4的区别在于:后者采用锅炉系统产生的热蒸汽通入管道加热室内空气,从而达到加热烘干工件表面喷漆涂层的目的,而前者是采用电阻丝发热加热室内空气的方式来加热烘干工件表面的喷漆涂层。在短烘室8内的侧壁和底壁上均安装有加热管道81,加热管道81即是采用与电热取暖器一样的原理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在每一个喷漆环节后进行初步加热烘干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提高喷漆烘干作业效率的目的,循环线体位于送料线体1-1和回料线体1-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述过渡烘室3,且过渡烘室3与上下料工位5呈相对设置,输送线体1的两弧线段12分别与上下料工位5和烘干室4对应设置,即输送线体1的两弧线段12分别通过上下料工位5和烘干室4。烘干室4与过渡烘室3热力连通,即烘干室4加热后的热空气可进入至过渡烘室3进行加热,在充分利用热量的基础上,实现了预加热烘干与最终加热烘干相配合的多级式烘干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件喷漆后的烘干作业效率。过渡烘室3还连接有空气过滤系统9,空气过滤系统9包括有由管路相连接的离心风机、等离子废气净化装置、光氧催化废气处理装置以及洁净气体排放管,以过滤去除热空气中掺杂的涂料颗粒、其它杂质甚至是污染气体,从而达到降低空气污染的目的。

下面结合具体原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操作工或者机器人在上下料工位5处完成工件的上料作业,动力驱动组件16驱动输送链条15沿输送轨道14运动,并带动工件依次通过喷漆室2、短烘室8、过渡烘室3以及烘干室4,最后重新运转至上下料工位5处,并由操作工或者机器人在上下料工位5处完成工件的下料作业,进而完成工件的喷漆、烘干循环式作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