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3001发布日期:2020-07-31 2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控制开关(2),电机(3),第一传动轮(4)和第二传动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墨重反应机构(6),改流回收机构(7)和定量分墨机构(8);固定支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2)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内中左部部与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6);固定支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7),并且改流回收机构(7)顶端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左部设置有定量分墨机构(8),并且定量分墨机构(8)右端底部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电机(3)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4)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4)右端通过皮带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传动轮(5)进行插接,并且第二传动轮(5)顶端通过皮带与定量分墨机构(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墨重反应机构(6)包括第三传动轮(601),第一锥齿轮(602),第二锥齿轮(603),第一固定架(604),第一光杆(605),第一直齿轮(606),第二光杆(607),第二直齿轮(608),升降卡爪(609),转动轴座(6010),搅拌器(6011),重反应舱(6012),第一顶盖(6013),出料导管(6014),导料网栅(6015)和压止连杆(6016);第三传动轮(601)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2)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602)前端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03);第一锥齿轮(602)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固定架(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603)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606)进行插接;第一固定架(604)内右部与第一光杆(6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604)左端中部与第二光杆(607)进行焊接;第一直齿轮(606)左端与第二直齿轮(608)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608)底端设置有升降卡爪(609);第二直齿轮(608)内表面中部与搅拌器(6011)进行套接;升降卡爪(609)底端与转动轴座(6010)进行转动连接;搅拌器(6011)外表面底部与重反应舱(6012)进行转动连接;重反应舱(6012)顶端设置有第一顶盖(6013);重反应舱(6012)底端中部与出料导管(6014)进行插接;出料导管(6014)内表面中底部与导料网栅(6015)进行转动连接;导料网栅(6015)顶端与压止连杆(6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压止连杆(6016)顶端与转动轴座(6010)进行铰接,而且压止连杆(6016)位于第二光杆(607)前部;第三传动轮(60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4)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第一光杆(605)前端和后端均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底端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前端中顶部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右端中顶部与定量分墨机构(8)相连接;出料导管(6014)底端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改流回收机构(7)包括第四传动轮(701),第三锥齿轮(702),第四锥齿轮(703),第三直齿轮(704),胄形导流板(705),出料尾管(706),第一回流管(707),泵机(708)和第二回流管(709);第四传动轮(701)左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702)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702)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70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703)后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704)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704)左端与胄形导流板(705)进行啮合;胄形导流板(705)前端左顶部和后端左顶部均与出料尾管(706)进行转动连接;出料尾管(706)左端与第一回流管(707)进行螺栓连接;泵机(708)顶端中部与第二回流管(709)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轮(701)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601)相连接;出料尾管(706)顶端与出料导管(6014)相连接;第一回流管(707)外表面左部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第二回流管(709)外表面中部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第二回流管(709)右端顶部与重反应舱(60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定量分墨机构(8)包括第五传动轮(801),第四直齿轮(802),长齿轮(803),第五直齿轮(804),电动推杆(805),丝杆(806),转动限位块(807),添墨导管(808),纵轴限位框(809),滑动架(8010),换向调位杆(8011),固定板(8012),倒墨斗(8013),第一拨阀(8014),储墨罐(8015),第二拨阀(8016)和第二顶盖(8017);第五传动轮(801)右端中部与第四直齿轮(802)进行插接;第四直齿轮(802)前端设置有长齿轮(803);第四直齿轮(802)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五直齿轮(804),并且第五直齿轮(804)位于长齿轮(803)后端右底部;长齿轮(803)右端与丝杆(806)进行插接;第五直齿轮(804)底端通过固定块与电动推杆(805)进行转动连接;丝杆(806)外表面左部与转动限位块(807)进行转动连接;丝杆(806)后端右部设置有添墨导管(808);丝杆(806)右端与纵轴限位框(809)进行转动连接;纵轴限位框(809)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均与滑动架(8010)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架(8010)内中部通过圆销与换向调位杆(8011)进行传动连接;换向调位杆(8011)顶端中部与固定板(8012)进行插接;固定板(8012)内后部与倒墨斗(8013)进行焊接;倒墨斗(8013)底端右中部与第一拨阀(8014)进行焊接;倒墨斗(8013)顶端设置有储墨罐(8015);储墨罐(8015)底端右部与第二拨阀(8016)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拨阀(8016)位于倒墨斗(8013)顶部;储墨罐(8015)顶端设置有第二顶盖(8017);第五传动轮(8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1)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转动限位块(807)前端与重反应舱(6012)相连接;滑动架(8010)底端通过安装块与重反应舱(6012)相连接;储墨罐(8015)底端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拨阀(8016)包括矩形滑框(801601),弹簧(801602),阀板(801603)和拨块(801604);矩形滑框(801601)内右端与弹簧(801602)进行焊接;矩形滑框(801601)内前端左部和内后端左部均与阀板(801603)进行滑动连接,并且阀板(801603)右端与弹簧(801602)相连接;阀板(801603)前端左部与拨块(801604)进行焊接;矩形滑框(801601)顶端与储墨罐(8015)进行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直齿轮(608)内部设置有孔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胄形导流板(705)设置为当胄形导流板(705)左端底部与第一回流管(707)相抵时,胄形导流板(705)阻断出料尾管(706)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拨阀(8014)和第二拨阀(8016)结构相同,并且拨块(801604)左端设置有弧形的缺失。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尤其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控制开关,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油墨重反应机构,改流回收机构和定量分墨机构;固定支架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内中左部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固定支架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本发明达到了防止油墨在自然状态下沉降,导致浓度不均匀,对使用油墨时容易产生水波纹的现象的水性油墨液体进行回收,再次调和,达到可投入生产的需求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红霞
技术研发日:2020.05.04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