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3473发布日期:2020-11-10 12:2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领域,尤其涉及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冶金炼钢电炉和以原煤为燃料的锅炉增加很多,这些炉窑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越来越重要,除尘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含尘工业废气或产生于固体物质的粉碎、筛分、输送、爆破等机械过程,或产生于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

在除尘的过程中,使用者经常会用到除尘过滤布,然而传统除尘过滤布的吸湿性很差,导致除尘过滤布的表面容易附着大量的水汽,水汽和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混合,会产生结块,会堵塞除尘过滤布的通气孔,从而严重影响除尘过滤布的透气和除尘效果,从而严重设备除尘效果,影响甚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解决了传统除尘过滤布吸湿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包括纤网层和线条,所述纤网层由线条通过针刺相互交叉编织,所述纤网层的外侧粘接有弹力层、阻燃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弹力层位于纤网层的外侧,所述阻燃层位于弹力层的外侧,所述抗静电层位于阻燃层的外侧,所述耐磨层位于抗静电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线条由涤纶短纤和粘胶纤维按照179:8的比例混合掺杂,所述纤网层是由线条按照三股加捻方式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弹力层包括硅胶层和聚氨酯层,所述硅胶层位于纤网层的外侧,所述聚氨酯层位于硅胶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包括尼棉层和芳纶纤维层,所述尼棉层位于聚氨酯层的外侧,所述芳纶纤维层位于尼棉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包括棉混纺层和导电纤维层,所述棉混纺层位于芳纶纤维层的外侧,所述导电纤维层位于棉混纺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位于导电纤维层的外侧,所述碳纤维层位于玻璃纤维层的外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

1、本实用新型通过线条的配合,线条由68.2%涤纶短纤和31.8%粘胶纤维组成,涤纶短纤强度高、回复性好,同时粘胶纤维增加了线条的吸湿性能,防止水汽和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混合,产生结块,从而对除尘过滤布的通气孔进行堵塞,继而严重影响了除尘过滤布的透气和除尘效果,且两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适合批量生产加工,大大改善除尘过滤布的吸水性和抗结露性能,极大的延长了除尘过滤布的使用寿命,同时涤纶短纤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性价比较高,解决了传统除尘过滤布吸湿性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涤纶短纤和粘胶纤维的配合,增加了线条的吸湿性和强度,增加了线条的实用性,从而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吸湿性,通过硅胶层和聚氨酯层的配合,增加了纤网层的弹性效果,同时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延展性,通过尼棉层和芳纶纤维层的配合,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阻燃效果,通过棉混纺层和导电纤维层的配合,防止静电对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对除尘过滤布的过滤孔进行堵塞,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除尘效果,通过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的配合,减缓了外界因素对除尘过滤布的磨损速度,同时碳纤维层对湿气进行吸收,再次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吸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纤网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弹力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阻燃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抗静电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耐磨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号:1、纤网层;2、线条;3、弹力层;31、硅胶层;32、聚氨酯层;4、阻燃层;41、尼棉层;42、芳纶纤维层;5、抗静电层;51、棉混纺层;52、导电纤维层;6、耐磨层;61、玻璃纤维层;62、碳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纤网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弹力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阻燃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抗静电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耐磨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包括纤网层1和线条2,所述纤网层1由线条2通过针刺相互交叉编织,所述纤网层1的外侧粘接有弹力层3、阻燃层4、抗静电层5和耐磨层6,所述弹力层3位于纤网层1的外侧,所述阻燃层4位于弹力层3的外侧,所述抗静电层5位于阻燃层4的外侧,所述耐磨层6位于抗静电层5的外侧。

所述线条2由涤纶短纤和粘胶纤维按照179:8的比例混合掺杂,所述纤网层1是由线条2按照三股加捻方式编织而成,通过涤纶短纤和粘胶纤维的配合,增加了线条2的吸湿性和强度,增加了线条2的实用性,从而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吸湿性。

所述弹力层3包括硅胶层31和聚氨酯层32,所述硅胶层31位于纤网层1的外侧,所述聚氨酯层32位于硅胶层31的外侧,通过硅胶层31和聚氨酯层32的配合,增加了纤网层1的弹性效果,同时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延展性。

所述阻燃层4包括尼棉层41和芳纶纤维层42,所述尼棉层41位于聚氨酯层32的外侧,所述芳纶纤维层42位于尼棉层41的外侧,通过尼棉层41和芳纶纤维层42的配合,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阻燃效果。

所述抗静电层5包括棉混纺层51和导电纤维层52,所述棉混纺层51位于芳纶纤维层42的外侧,所述导电纤维层52位于棉混纺层51的外侧,通过棉混纺层51和导电纤维层52的配合,防止静电对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对除尘过滤布的过滤孔进行堵塞,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除尘效果。

所述耐磨层6包括玻璃纤维层61和碳纤维层62,所述玻璃纤维层61位于导电纤维层52的外侧,所述碳纤维层62位于玻璃纤维层61的外侧,通过玻璃纤维层61和碳纤维层62的配合,减缓了外界因素对除尘过滤布的磨损速度,同时碳纤维层62对湿气进行吸收,再次增加了除尘过滤布的吸湿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通过线条2由68.2%涤纶短纤和31.8%粘胶纤维组成,涤纶短纤强度高、回复性好,同时粘胶纤维增加了线条2的吸湿性能,防止水汽和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混合,产生结块,从而对除尘过滤布的通气孔进行堵塞,继而严重影响了除尘过滤布的透气和除尘效果,且两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适合批量生产加工,大大改善除尘过滤布的吸水性和抗结露性能,极大的延长了除尘过滤布的使用寿命,同时涤纶短纤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性价比较高。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吸水性涤纶粘胶纤维混合除尘过滤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线条2的配合,线条2由68.2%涤纶短纤和31.8%粘胶纤维组成,涤纶短纤强度高、回复性好,同时粘胶纤维增加了线条2的吸湿性能,防止水汽和除尘过滤布表面的灰尘进行混合,产生结块,从而对除尘过滤布的通气孔进行堵塞,继而严重影响了除尘过滤布的透气和除尘效果,且两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适合批量生产加工,大大改善除尘过滤布的吸水性和抗结露性能,极大的延长了除尘过滤布的使用寿命,同时涤纶短纤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性价比较高,解决了传统除尘过滤布吸湿性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