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3472发布日期:2020-11-10 12:2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天然砂是一种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现有由于大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导致天然砂过度开采,进而造成环境破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国家出台了各种监管天然砂开采的政策。

目前,传统的机制砂生产线,绝大部分采用湿法生产工艺,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洗砂机,其最大的缺点是细砂(0.16mm以下颗粒)流失严重,有的甚至流失20%以上,如此,不但导致细砂损失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砂子的级配,造成级配不合理,细度模数偏粗,大大降低了机制砂的产品质量。过多的细砂排放,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浆状物料脱水、脱介以及脱泥开发的各类细沙回收机营运而生,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53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细砂回收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渣浆泵、旋流器和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利用渣浆泵将砂水混合物输送至旋流器,经旋流器离心分级浓缩的细砂再经沉砂嘴提供给振动脱水筛,经振动筛脱水后,细砂与水分离回收,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细砂回收的问题,但其存在的缺点包含:其一:旋流器难以有效从水中分离0.16mm以下粒径的细砂,该部分细砂流失量大,既增加了后续污水处理费用,也造成细砂流失经济损失和影响机制砂质量;其二,同时使用渣浆泵和旋流器存在能耗高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两点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利用该设备可解决现有细砂回收装置存在使用成本高和细砂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包括脱水筛,其特征在于,包含沉砂提升装置,

所述沉砂提升装置包含自然沉降池(4)和砂浆泵提升组件,所述砂浆泵提升组件包含输料管(5)和位于输料管(5)内的砂浆泵(6)和泥沙排料管(61),所述输料管(5)位于自然沉降池(4)内部,或,所述输料管(5)位于自然沉降池(4)外部的一侧,且所述输料管(5)与所述自然沉降池(4)贯通,所述泥沙排料管(61)的一端与所述砂浆泵(6)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输料管(5)的外部,所述砂浆泵(6)和泥沙排料管(61)可将自然沉降池(4)内沉积的细砂通过输料管(5)运送至脱水筛(2)中进行砂水分离;

所述自然沉降池(4)上设有排水管(8)和泥沙混料管(7),所述排水管(8)位于泥沙混料管(7)之上,所述排水管(8)用于将自然沉降池(4)内多余的污水排出,所述泥沙混料管(7)用于将洗砂机(1)和/或脱水筛(2)内的砂水混合液输送至自然沉降池(4)内。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料管(5)内设有至少一根高压清水管(62),该高压清水管(62)的自由端延伸至输料管(5)的外部并连接有水源,该高压清水管(62)用于在砂浆泵(6)停机时对其内腔进行自动冲洗。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然沉降池(4)的内部设有由多个导板(41)构成的积砂部(42),该积砂部(42)上设有排料口(43),所述输料管(5)的下方设有进料口(51),所述积砂部(42)上的排料口(43)与该输料管(5)底部的进料口(51)对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然沉降池(4)内设有旋流机构(44),该旋流机构(44)包含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旋流机构(44)通过电机(9)驱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然沉降池(4)的上部分设有可拆卸的筛网(45),该筛网(45)位于排水管(8)和泥沙混料管(7)之间;所述筛网(45)可拆卸式设置的结构包含:所述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板(48)和压力板(49),所述支撑板(48)横向设置于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所述压力板(49)铰接于所述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所述筛网(45)位于支撑板(48)和压力板(49)之间。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然沉降池(4)的上端部设有溢流组件,该溢流组件包含溢流口(46)和溢流槽(47),所述排水管(8)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溢流槽(47)内;和/或,所述沉砂提升装置位于地表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该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存在的有点包含:

1、利用悬浮颗粒自然沉降的原理对废水中0.16mm以下粒径的细砂进行回收。

2、细砂回收过程中主要能耗仅为砂浆泵的能耗,相比现有细砂回收装置降低了制砂行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了尾料的处理费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3、设备维护仅需提升出输料管对其内的砂浆泵和/或泥沙排料管维修即可,也即维修和使用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然沉降池的上端部分设有溢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然沉降池的上部分设有可拆卸式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输料管位于自然沉降池外部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洗砂机1,脱水筛2,集水槽21,污水池3,自然沉降池4,导板41,积砂部42,排料口43,旋流机构44,筛网45,溢流口46,溢流槽47,支撑板48,压力板49,输料管5,进料口51,砂浆泵6,泥沙排料管61,高压清水管62,泥沙混料管7,排水管8,电机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参见图1-2,该设备包含脱水筛和沉砂提升装置,沉砂提升装置包含自然沉降池4和砂浆泵提升组件,砂浆泵提升组件包含输料管5和位于输料管5内的砂浆泵6和泥沙排料管61,本实施例中,优选输料管5位于自然沉降池4内,且自然沉降池4的内腔的底部设有由多个导板41构成的锥形积砂部42,该锥形积砂部42上设有排料口43,输料管5的下方设有进料口51,积砂部42上的排料口43与输料管5底部的进料口51对接,泥沙排料管61的一端与砂浆泵6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输料管5的外部,砂浆泵6和泥沙排料管61可将自然沉降池4内沉积的细砂通过输料管5运送至脱水筛2中进行砂水分离;自然沉降池4上设有排水管8和泥沙混料管7,本实施例中,排水管8位于自然沉降池4的顶部,泥沙混料管7位于自然沉降池4中部靠上的位置,也即排水管8位于泥沙混料管7之上,排水管8用于将自然沉降池4内多余的污水输送至指定的污水池3内,泥沙混料管7用于将洗砂机1和/或脱水筛2内的砂水混合液输送至自然沉降池4内实现细砂的自然沉降。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砂浆泵6进行及时冲洗,避免其堵塞,优选在输料管5内设有至少一根高压清水管62,该高压清水管62的自由端延伸至输料管5的外部并位于设有高压泵的清水槽内,使用时,在砂浆泵6停机后,通过高压泵向清水管内压入清水对砂浆泵6的机腔进行自动冲洗。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占地面积以及方便细砂自然沉积,优选沉砂提升装置和污水池3均位于地表以下;本实施例中,自然沉降池4和/或污水池3可由大直径钢管制作而成,或,由钢筋混凝土砌筑而成,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大直径钢管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脱水筛2可设置多组。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洗砂机1上部溢流的砂水混合液和/或脱水筛2底部集水槽21内的砂水混合液通过泥沙混料管7输送至地平线以下一定深度的自然沉降池4内,由于砂水混合液中的细砂比重大,因此,细砂将沿自然沉降池4内的导板41自然沉降至锥形积砂部42内并经排料口43和进料口51进入输料管5,然后启动砂浆泵6,利用该砂浆泵6和泥沙排料管61将沉积的细砂提升并卸料给脱水筛2,经脱水筛2脱水后细砂与水有效分离,大量的细砂被分离出来,少量尾沙、泥浆再回到脱水筛2的集水槽21内,当集水槽21内液面过高时,经泥沙混料管7排出自流到自然沉降池4内,依次循环。

综上分析可知,本实施例利用悬浮颗粒自然沉降原理使得砂水混合液中的细砂自然沉降,然后再启动砂浆泵6将沉积的细砂经泥沙排料管61运输至脱水筛2中进行砂水分离,实现细砂回收,本实施例中,细砂回收过程功率消耗仅为砂浆泵6的运行功率,该运行功率远远低于传统细砂回收装置的能耗,同时,在使用时仅需对砂浆泵6和/或泥沙排料管61进行维护即可,极大节约了运营成本,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该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工作效率高,能够低耗且高效的回收砂水混合液中0.16mm以下粒径的细砂,且周而复始可完成细砂95%的回收,实现了更多有效资源的回收,节约了使用成本,有助于社会环境的保护,为国家发展出力的同时维护家园环境。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自然沉降池4内设有旋流机构44,该旋流机构44包含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通过电机9驱动;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向上倾斜设置,如此,在螺旋叶片旋转时可使自然沉降池4中的砂水混合液同步旋转,与此同时,来自泥沙混料管7的砂水混合液切向进入自然沉降池4并随自然沉降池4中的混合液同步旋转并形成涡螺流态,砂水混合液中的砂粒将受到冲刷并保持最佳的沉降效果,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该旋流机构44可提高自然沉降池4内砂水混合液中细砂的沉降效率。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自然沉降池4的上端部分设有溢流组件,该溢流组件包含溢流口46和溢流槽47,本实施例中,优选溢流组件由口径不同的两个管体组成,其中,口径较大的管体的高度大于口径较小的管体的高度,溢流口46位于口径较小的管体的顶端,口径较大管体与口径较小管体之间形成了溢流槽47,排水管8的一端延伸至溢流槽47内,参见图3-4。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当自然沉降池4内的污水量较多时,多余污水将通过溢流口46进入溢流槽47,在溢流槽47内的污水量达到一定量时,污水将通过排水管8流向污水池3,以此实现自然沉降池4内污水的自动排放。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或2或3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自然沉降池4的上部分设有可拆卸的筛网45,该筛网45位于排水管8和泥沙混料管7之间;筛网45可拆卸式设置的结构包含: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板48和压力板49,优选支撑板48横向固定在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压力板49通过铰轴交接于自然沉降池4的内壁上,筛网45位于支撑板48和压力板49之间,参见图5-6。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压力板49可实现筛网45的安装和拆卸,利用该筛网45可将细砂与污水隔离,降低流入污水池3中的含砂量,同时,将细砂隔离在自然沉降池4内提高细砂的沉降和回收效率。

上述筛网45的设置结构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必要时还可使用螺栓或销钉等固定件对筛网45进行固定。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或2或3或4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输料管5位于自然沉降池4外部的一侧,自然沉降池4上设有排料口43,输料管5上设有与该排料口43对应的进料口51,参见图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