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3844发布日期:2021-02-03 07:1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样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仪器设备,尤其是一种液体加样器。


背景技术:

[0002]
移液枪是移液器的一种,是生物、化学和临床实验等分析过程中样本采集和移取的必备工具,多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实验室、药学和化学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等。在医学临床实验室主要应用于样品制备阶段,实现精准的液体配比转移。而现有的移液枪高度相对较高,用户需要采用握持移液枪的方式来进行样品采集。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专门针对微量液体加样器。
[0004]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加样器,包括外壳以及活塞件,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m。
[00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0-100mm。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0-90mm。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80mm。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70mm。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60mm。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50mm。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40mm。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30mm。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20mm。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mm-100mm。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90mm。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80mm。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70mm。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60mm。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50mm。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40mm。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30mm。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25mm。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90mm。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80mm。
[0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70mm。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60mm。
[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50mm。
[002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0mm。
[002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30mm。
[00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3mm-30mm。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宽度为3mm-30mm。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5mm-20mm。
[00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宽度为5mm-20mm。
[003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10-15mm。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宽度为10-15mm。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1ul到20ul。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为2ul-15ul。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3ul-10ul。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4ul-8ul。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5ul-6ul。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内设有第一容腔以及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且第二容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活塞件设置在第一容腔中,所述活塞件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部位于第二容腔中,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外界连通。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设有压头,所述压头位于外壳的顶部;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外壳的底部。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吸头,所述吸头的高度为5-15mm;优选为10mm。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头的容积为1-20ul。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周不设有吸头推出器和/或挂钩。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与所述外壳的高度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侧面的任意一点与在外壳的侧面上且位于同一横截面的相邻的两点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150
°-
360
°
,更优选为180
°-
360
°
,最优为240
°-
360
°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与所述外壳的高度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侧面的任意一点与在外壳的侧面上且位于同一横截面的相邻的两点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150
°-
360
°
,更优选为180
°-
360
°
,最优为240
°-
360
°

[004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设于外壳的两侧。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距离为3mm-30mm;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距离为5mm-20mm;更加优选为10-15mm。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外壳最底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mm,优选为25mm,最优为20mm。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与外壳最底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mm,优选为25mm,最优为20mm。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上设有防滑纹。
[00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样器的外侧面由第一平面、第一弧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二
弧面依次构成,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形状为从内往外的凸起面。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上设有压头,所述压头穿过第一通槽。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与外壳距离最远的一端部为外侧端,所述压头的外侧端与外壳的距离为3-10mm,优选为4-6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位于外壳的顶端。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的最顶端与外壳的最底端的距离为15mm至110mm。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的最顶端与外壳的最底端的距离为35mm-85mm;更加优选为45-75mm;最优为55-65mm。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与外壳顶部的距离为3-10mm;优选为4-6mm。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腔相同。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压头沿第一通槽移动时带动活塞杆沿第二容腔移动。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沿第二容腔移动时,改变第二容腔内的压力,从而将液体吸入第二容腔或推出第二容腔。
[006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包括压头件与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压头件相互连接,且所述限位件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通槽的横截面积,用于将压头件限制在第一容腔中。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活塞杆与第二容腔的配合使得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互隔离。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部为柱体结构且活塞杆的一端部与第二容腔相匹配,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部优选为圆柱体。和/或,在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以及活塞杆配合使得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互隔离。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的一端部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使得第二容腔中位于密封圈上方的部分与第二容腔中位于密封圈下方的部分相互隔绝。
[0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复位活塞件。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弹性结构且复位装置的上端与活塞件抵接,复位装置的下端与第一容腔的内壁抵接。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有垫片,所述复位装置的下端通过垫片与第一容腔抵接,所述垫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第一通孔;垫片下方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以及活塞杆配合使得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互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以及活塞杆使得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互隔离。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使得第二容腔中位于密封圈上方的部分与第二容腔中位于密封圈下方的部分相互隔绝。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件中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部分复位装置。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容腔的内壁将活塞件限制在第一容腔中。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的外径小于第二容腔的内径。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外壳的底部,且外壳底部的直径、长度或宽度为1-3.5mm。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底部的直径、长度或宽度为1.5-3mm。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底部的直径、长度或宽度为2mm。
[007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部为圆柱型或圆台型结构。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长度和/或宽度为0.5-1.5mm。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长度和/或宽度为0.7-1.2mm。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长度和/或宽度为1mm。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容腔中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
[0084]
鉴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加样器,由于外壳高度低,所以便于用户将加样器对准液体进行采集。
附图说明
[0085]
图1为一种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的剖视图。
[0086]
图2为另一种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的剖视图。
[0087]
图3为一种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外表面的示意图。
[0088]
图4为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与吸头配合时的示意图。
[0089]
图中标识:1、外壳;11、上壳;12、下壳;13、第一平面;14、吸头;2、第一容腔;3、第二容腔;31、第一开口;4、活塞件;5、活塞杆;6、压头;7、第一通槽;8、复位装置;9、密封圈;10、垫片;h1、外壳高度;h2、外壳与压头的总体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9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9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9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以及“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术语“连通”也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直接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93]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94]
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95]
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多个”“多种”,如无特殊说明,其所指为两个或
两个以上。
[0096]
实施例1
[0097]
在生化检测中,经常需要抽取生物体液(如血液、唾液、眼液或尿液等)来进行检测,在部分检测中需要的生物体液的体积很小,从一个微升左右到几十个微升不等,而且每次测试所需的样本体积是固定的。
[0098]
传统移液器可以精确定量,但比较贵,而且由于其体积大,携带和使用都不太方便,比如,由于其高度较高,中老年人使用起来容易抖动,可能会影响加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99]
而且现有移液器的夹持固定方式为握持法,即4根手指握持移液器,仅剩拇指用于按压压头。采用上述方式来操作移液枪采集液体时手容易抖动导致移液枪不容易对准液体,并且采用握持方式时用户不容易调整移液枪对准的位置。因此,上述握持方式以及移液枪适用于采集放置在容器中的溶液,但不适用于采集指尖血、唾液、眼泪等微量生物体液。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的移液设备,并且该移液设备适应于一种新型的夹持固定方式,能更好地采集微量体液。
[0100]
图1示出了一种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一种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外表面的示意图。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加样器包括外壳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具体由上壳11与下壳12构成)以及活塞件4,外壳1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容腔2以及第二容腔3,第二容腔3底部设有第一开口31,所述第一开口31与外界连通,活塞件4设置在第一容腔2中,所述活塞件4的下方设有活塞杆5,且活塞杆5的下端部与第二容腔3相匹配,所述第一容腔2中设有第一通槽7,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第一通槽7,所述第一通槽7贯通外壳与外界连通。用户的手可以通过穿过第一通槽7来驱动活塞件4,从而带动活塞杆5的移动。
[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上设有压头,所述压头穿过第一通槽;具体地,所述第一通槽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腔3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压头6沿第一通槽7移动时带动活塞杆5沿第二容腔3移动。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杆5沿第二容腔移动时,改变第二容腔内的压力,从而将液体吸入第二容腔或推出第二容腔。
[0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高过外壳的顶端,具体地,所述压头的最顶端与外壳的最底端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距离即为外壳与压头的总体高度h2)为15mm至110mm;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头的最顶端与外壳的最底端的距离为35mm-85mm;更加优选为45-75mm;最优为55-65mm。
[0103]
应理解上述方式仅为一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第一容腔2以及第二容腔3未必需要上下设置,且活塞杆可以全部或部分与第二容腔3相匹配,并非局限于整根活塞杆。虽然从图1中可知,压头6与第一通槽7都设置在活塞件4的上方,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将压头6放置在活塞件4的侧向亦是可以的,同时第一通槽7也会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在外壳1的侧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类似于引导槽,方便用户使用位于外界的压头来驱动活塞件4。
[0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与外壳距离最远的一端部为外侧端,所述压头的外侧端与外壳的距离为3-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的外侧端与外壳的距离为4-6mm。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高过外壳的顶端。如压头与外壳距离过远会导致用户不好按
压压头,尤其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加样器的体积小只能一只手操控的情况下,但距离过短,用户就不好判断按压是否完成,而且按压时也会由于压头过短而带来操作上的不便。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与外壳顶部的距离为3-10mm;优选为4-6mm。
[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0-1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0-9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8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7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5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4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5-20mm。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mm-1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9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8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7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5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4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8-25mm。
[0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9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8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7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5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30mm。将外壳的高度设计得比现有的加样器的高度低,从而确保操作时用户的手与第一开口(或者液体加样器的外设吸头的吸入口)的距离较近,用户可以准确地将第一开口对准待吸入的液体,减少操作上的不便。尤其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采取与现有采样方式(握持式)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如用户可以采用单手双指或三指夹持外壳,剩下一指(多数为食指)按压压头或活塞件以实现液体加样。即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外壳的高度相对较低,有利于用户的双指在位于外壳底部的同时食指依旧可以轻松按压到压头或者活塞件,接触或按压到外壳顶部的压头或活塞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3mm-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宽度为3mm-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5mm-20mm,所述外壳的宽度为5mm-2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长度为10-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宽度为10-15mm。将外壳的长度与宽度设计为较小的尺寸,以利于用户双指夹持外壳时依旧保持稳定。应理解虽然上述实施例包括了一些具体的加样器的结构,但是本公开所限定的方案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加样器和移液枪,主要其高度满足要求即可。
[0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1ul到20u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2ul-15u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3ul-10u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4ul-8u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的体积为5ul-6ul。
[0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周不设有吸头推出器和/或挂钩。即外壳上不设有任何挂钩或挡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周上不设有突起挡块,其中,突起挡块为高度大于或等于10mm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挡块为高度大于或等于5mm的结构。
[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与所述外壳的高度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外壳的侧面的任意一点与在外壳的侧面上且位于同一横截面的相邻的两点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150
°-
360
°
,更优选为180
°-
360
°
,最优为240
°-
360
°
。上述设置是为了避免用户
在使用加样器的过程中被外壳上的突起阻碍,方便用户随时转动外壳,调整为舒适的握持姿势。
[0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容腔2与第二容腔3之间设有密封圈9,通过密封圈9以及活塞杆5配合使得第一容腔2与第二容腔3相互隔离。应理解虽然本申请中所述密封圈9为橡胶圈,但是其可以为任意的具有密封功能的结构,在此我方不做具体的限定。在上述实施例中,活塞杆5穿过密封圈9的中间的空心,从而使得第一容腔2与第二容腔3的空气不能通过密封圈9而相互流通,从而实现隔离。
[0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2中设有复位装置8,所述复位装置8为弹性结构且复位装置8的上端与活塞件4抵接,复位装置8的下端与第一容腔2抵接。应理解所述复位装置8可以为弹簧或记忆金属或橡胶材料等物件,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复位装置8使得活塞件4在向下移动后还可以通过复位装置8复位到原有的位置上,避免需要人工进行复位,大大简便用户的操作。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8为弹簧并将活塞杆5包裹其中。同时应理解复位装置8的设置为可选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样器可以不设置复位装置8,仅通过人工复原亦可完成活塞件4的复位。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2的底部设有垫片10,所述复位装置8的下端通过垫片10与第一容腔2抵接,所述垫片10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5穿过第一通孔;垫片10下方设有密封圈9,通过密封圈9以及活塞杆5配合使得第一容腔2与第二容腔3相互隔离。应理解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复位装置8需要通过垫片10与第一容腔2抵接,但是复位装置8还可以直接与第一容腔2抵接而不需要专门设置垫片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5为柱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5为圆柱体。
[0114]
为了更好地固定复位装置8,避免复位装置8在多次复位后位置或形状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件4中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部分复位装置8。
[0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容腔2的上壁与下壁将活塞件4限制在第一容腔2中。更具体为,所述第二容腔3与第一通槽7的横截面积皆小于活塞件4,避免活塞件4从第一容腔2中脱离。
[0116]
图3示出了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加样器外表面的示意图。从中可以发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分别设于外壳1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加样器的体积相对较小,用户不容易将整个加样器通过手握持住,而需要用手指来夹持加样器,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外壳1的外表面上设置了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且分设在两侧,用户即可将手指分别放到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上实现对加样器的夹持。同时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加样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上设有防滑纹,加强用户手指与外壳1之间的摩檫力。优选的,所述加样器的外侧面由第一平面、第一弧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二弧面依次构成,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形状为从内往外凸起。由于上述方案中的加样器小巧玲珑,导致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面积较小,手指无法完全按压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上,导致手指对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与其它平面的交接处产生较大的压力造成刺痛感,同时也不利于用户转动加样器调整角度。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设置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来解决上述问题。
[0117]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
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距离为3mm-30mm;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距离为5mm-20mm;更加优选为10-15mm。
[01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外壳最底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mm,优选为25mm,最优为2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与外壳最底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mm,优选为25mm,最优为20mm。
[01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容腔2中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通过设置排气孔来使得第一容腔可以与外界互通从而交换气体,避免第一容腔出现真空或者气压过高的情况造成活塞件移动障碍。
[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件的外径小于第二容腔的内径。
[0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外壳的底部,且外壳底部的直径为1-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底部的直径为1.5-3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底部的直径为2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为0.5-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为0.7-1.2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为1mm。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为圆形,但其为优选方案,正常情况下我方并未对其形状做任何限制,其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由于加样器主要用于采集小体积的溶液(如指尖血等),所以为了用户可以准确对准,所以我方将外壳底部的直径设为1-3.5mm。同时为了避免外壳过厚而第一开口过于狭窄,导致加样器使用不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直径被设为0.5-1.5mm。
[0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部为圆柱型或圆台型结构。
[0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活塞杆以及活塞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分开的部件。
[0124]
当采用加样器进行加样时,用户手指分别放到外壳1的外表面的第一平面13与第二平面上用手指按压压头6,通过活塞杆5与第二容腔3的紧密配合,将第二容腔3中的气体排空,接着松开压头6,在复位装置8的作用下,活塞杆5与活塞件4慢慢复位,使得第二容腔3产生真空,第一开口31下方的液体在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流入到第二容腔3中。然后将第一开口31对准需要加样的容器,按压压头6让活塞杆5挤走第二容腔3中的液体,最终实现液体的加样。
[0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1与下壳12可拆卸连接(即第一壳体为上壳、第二壳体为下壳)。应理解所述上壳11与下壳1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磁接等方式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可拆卸安装的上壳11与下壳12,方便用户随时更换其中的零件进行维修或者调整。同时应理解所述外壳可以不仅是由上壳与下壳构成,亦可以是左壳或者右壳,亦或者任意两部分拆卸安装而成。
[0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加样器还设有吸头14,所述吸头14可拆卸地安装在加样器中。用户可以通过吸头14将液体吸入到吸头14的容腔中,当需要排出液体时,按压压头6使得活塞杆5沿着第二容腔3移动将第二容腔3的气体排出的同时排出吸头14容腔中的液体。在上述实施例中,加样器不需要清洗亦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当然也可以不使用外设的吸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头的顶部设有防滑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头的容积为1-20ul。
[0127]
上述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垫片10与复位装置8的配合来固定垫圈,而并非采用胶粘或者其它方式固定,使得整个加样器的安装更加方便,用户仅需要逐渐加入各个零部件
进行组装即可,而无需在狭窄的第一容腔2与第二容腔3中进行繁琐的固定安装,大大提高组装速度以及组装难度,同时也为后续的调节与修复提供便利。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更换垫片10从而改变加样器的加样量。而且由于整个加样器的高度(即外壳与压头的总体高度h2)相对较低,在使用时,用户用于夹持加样器的指头可以非常接近第一开口,使得加样器的第一开口可以准确对准待测液体的同时,食指可以轻易地触碰并按压到外壳顶部的压头,不会由于食指与其他手指距离过远而导致用户的食指不好发力,最终影响到取样加样时(即食指按压压头时)加样器的稳定。
[0128]
实施例2
[012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样器中并没有设置垫片10,而是如图2,所述密封圈9是被固定在第二容腔3内或者第二容腔3的上方。通过上述结构亦可实现加样功能,而且密封圈9的位置相对固定。
[013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