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00038发布日期:2020-12-15 08:4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或是其他制造业中,往往会伴随着产生大量的废气,现代社会不断地提倡环保生产,所以需要针对各个建设、生产项目中的废气进行处理,常见的废气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例如需要通过颗粒过滤装置进行粉尘和颗粒物的过滤,需要通过uv灯管设备对废气进行催化氧化,使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由于现在的各个项目现场对设备的占地尺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不符合现场规定,所以需要一种集成有多种功能的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来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装置所用设备过多、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装置所用设备过多、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废气进入的进风口,所述柜体内在进风口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过滤棉层、uv灯管组层、活性炭层和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对废气进行抽风,并且风机的出风端位于柜体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柜体相对两侧的内壁均横向设有滑轨,所述过滤棉层包括过滤棉框架和设置于过滤棉框架内的过滤棉,所述过滤棉框架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若干透气孔,并且在过滤棉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若干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设置于滑轨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滤棉框架的左右两侧均横向设有连接杆,所述滑轮与连接杆相连,两个滑轨为槽口相对的两个滑槽,所述滑轨在槽口的两侧均设有向槽中心延伸的挡板,并且两个挡板之间留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杆的连接间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滤棉框架的上侧为敞开式结构,所述过滤棉框架的上侧可拆卸地设有用于封堵过滤棉框架上侧开口的盖板,所述透气孔设置于盖板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柜体相对两侧的内壁均横向转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活性炭层的转动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活性炭层包括活性炭框架和设置于活性炭框架内的过滤棉,所述活性炭框架的上下两侧均为网状结构,并且在活性炭框架下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连接转动辊的让位凹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柜体的一侧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铰接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的内侧设有密封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一柜体的下端设置进风口,并在柜体内相对于进风口的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过滤棉层、uv灯管组层、活性炭层和风机,通过在进风口处接入导风管,废气便可从进风口进入柜体中,废气通过过滤棉层时便可祛除废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通过uv灯管组层时便可对废气进行催化氧化,进而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通过活性炭层时可以进一步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使废气的处理更加干净彻底,在柜体的上端设置风机从而对废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便于废气从下至上的流动,通过将各个环节的除尘集成于一个柜体中,形成一立式的废气处理装置,不仅能使废气的处理更加方便,减少了传统处理过程中废气运输管道的设置与布局,同时减小了废气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更加符合现场规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柜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层的侧视图。

图标:1-柜体,2-进风口,3-过滤棉层,4-uv灯管组层,5-活性炭层,6-风机,8-滑轨,9-挡板,10-连接间隙,11-转动辊,301-过滤棉框架,302-透气孔,303-滑轮,304-连接杆,305-盖板,501-活性炭框架,502-让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立式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具体包括柜体1,柜体1的下端设有用于废气进入的进风口2,柜体1内在进风口2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过滤棉层3、uv灯管组层4、活性炭层5和风机6,风机6用于对废气进行抽风,并且风机6的出风端位于柜体1的外侧壁。

通过在一柜体1的下端设置进风口2,并在柜体1内相对于进风口2的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过滤棉层3、uv灯管组层4、活性炭层5和风机6,通过在进风口2处接入导风管,废气便可从进风口2进入柜体1中,废气通过过滤棉层3时便可祛除废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通过uv灯管组层4时便可对废气进行催化氧化,进而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通过活性炭层5时可以进一步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使废气的处理更加干净彻底,在柜体1的上端设置风机6从而对废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便于废气从下至上的流动,通过将各个环节的除尘集成于一个柜体1中,形成一立式的废气处理装置,不仅能使废气的处理更加方便,减少了传统处理过程中废气运输管道的设置与布局,同时减小了废气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更加符合现场规定。

其中柜体1可以设置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状,进风口2可以设置在柜体1下端的左侧、右侧、前侧或后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进风口2还可以设置在柜体1的下侧面,此时需在柜体1的底部设置安装支架来便于废气进风,通过将进风口2设置在不同位置,以适应不同方位的进行放置。其中进风口2处可以通过连接导风管来对进入柜体1的废气进行导风,进而便于废气能全部进入到柜体1中进行处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柜体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万向轮,这样便可通过柜体1底部万向轮的转动,来对进风口2的朝向进行调节,也可使柜体1适应不同方位的进行放置。

uv灯管组层4即是由若干紫外线灯管组成的废气催化氧化层,其中uv灯管组层4包括多根紫外线灯管,多根紫外线灯管呈阵列式分布,具体的是多根紫外线灯管横向均匀设置形成一排紫外线灯管,然后再竖向设置多排紫外线灯管,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uv灯管组层。其中uv灯管组层4需要通过外接市电或接入蓄电池进行供电。

柜体1的一侧设有检修口,检修口处铰接有开关门,开关门的内侧设有密封垫片,通过设置检修口来对柜体1内部的过滤棉层3、uv灯管组层4、活性炭层5和风机6进行检修,以便于对过滤棉层3、uv灯管组层4、活性炭层5和风机6进行维修和更换,其中密封垫片便于开关门和检修口之间保持气密封,避免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在检修口处出现漏气的现象。

柜体1相对两侧的内壁均横向设有滑轨8,过滤棉层3包括过滤棉框架301和设置于过滤棉框架301内的过滤棉,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若干透气孔302,并且在过滤棉框架3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若干滑轮303,滑轮303滑动设置于滑轨8内。

其中滑轨8位于检修口的两侧边,从而便于过滤棉框架301的安装和取出,在安装过滤棉层3时,将过滤棉框架301左右两侧的滑轮303对准滑轨8,然后向内推动过滤棉框架301,便可使滑轮303沿滑轨8逐渐向内滑动,进而将过滤棉框架301安装到柜体1中,过滤棉层3的取出方式刚好与安装方式相反,只需向外拖动过滤棉框架301即可。过滤棉框架301上下两侧的透气孔302从而保证废气能从过滤棉框架301从下至上的通过,保证过滤棉框架301内的过滤棉能对废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进行吸附。

过滤棉框架301的左右两侧均横向设有连接杆304,滑轮303与连接杆304相连,两个滑轨8为槽口相对的两个滑槽,滑轨8在槽口的两侧均设有向槽中心延伸的挡板9,并且两个挡板9之间留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杆304的连接间隙10。

通过设置连接杆304来连接滑轮303和过滤棉支架,其中连接杆304设置为多根,并且每一个的连接杆304均是沿着过滤棉框架30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每一根连接杆304上均连接有滑轮303,通过设置多个滑轮303,可以使过滤棉框架301在安装时的滑动更加方便,滑轨8槽口处设置的挡板9可以避免滑轮303脱落,挡板9之间的连接间隙10可以保证连接杆304的正常放置。

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为敞开式结构,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可拆卸地设有用于封堵过滤棉框架301上侧开口的盖板305,透气孔302设置于盖板305上。

上侧为敞开式的过滤棉框架301可以便于过滤棉的安装和取出,其中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可拆卸地设置盖板305,盖板305用于对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进行封堵,进而避免过滤棉框架301内的过滤棉溢出。其中盖板305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下方式:一、在盖板305的边沿设置若干第一螺纹孔,并在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对应设置若干第二螺纹孔,在盖板305放置于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时,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螺钉依次拧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实现盖板305与过滤棉框架3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二、在过滤棉框架301上端左右两侧的内壁均设置卡槽,并且卡槽在过滤棉框架301的前侧设置连接进口,将盖板305从连接进口插入,并最终使盖板305的左右两侧分别卡设在过滤棉框架301左右两侧的卡槽内,从而实现盖板305与过滤棉框架3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三、在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设置第一磁铁,并在盖板305的下侧设置第二磁铁,将盖板305放置于过滤棉框架301的上侧时,便可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磁性连接,实现盖板305与过滤棉框架301之间的可拆卸相连。

柜体1相对两侧的内壁均横向转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活性炭层5的转动辊11;活性炭层5包括活性炭框架501和设置于活性炭框架501内的过滤棉,活性炭框架501的上下两侧均为网状结构,并且在活性炭框架501下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连接转动辊11的让位凹槽502。

通过设置转动辊11来对活性炭层5进行支撑安装,从而便于活性炭层5的安装和拆卸,在安装时,将活性炭框架501下侧左右两端的让位凹槽502对准转动辊11,然后向内推进活性炭之间,便可将活性炭层5安装完成,其中每一侧的转动辊11均设置为多根,进而保证活性炭支架能进行很好的支撑和放置。

活性炭支架可以设置为抽屉式的结构,即是在活性炭支架的中部形成通透的放置区,并在放置区内滑动设置一上端开口的放置盒,将活性炭放置于放置盒中,然后将放置盒推进放置区中,便可形成活性炭支架。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