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及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2921发布日期:2021-04-13 20: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及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及含尘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粉尘收集清灰装置的除尘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经过长时间使用,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内壁会附着灰尘,且会越积越厚,除尘效率低,需定期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及含尘废气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内壁会附着灰尘,且会越积越厚,除尘效率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包括集风箱体、粉尘收集体和刮尘组件;
5.所述集风箱体与所述粉尘收集体相通;所述集风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粉尘收集体设有出尘口;
6.所述刮尘组件包括刮刀支架和内壁刮刀;所述刮刀支架设于所述集风箱体内,与所述集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内壁刮刀设于所述刮刀支架上且近所述集风箱体的内壁。
7.该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在使用时,含粉尘废气经进风口进入,在惯性作用下沿集风箱体内壁呈螺旋状由上向下运动,形成旋转的含粉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粉尘甩向集风箱体内壁,粉尘一旦与集风箱体内壁接触,则失去惯性力而沿集风箱体内壁下落进入粉尘收集体并由出尘口排出,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粉尘收集体底部后,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旋转气流,并在室外风机抽风作用下由出风口排出,转动刮刀支架可让设于刮刀支架上的内壁刮刀随着刮刀支架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内转动,内壁刮刀可将粘附在集风箱体内壁上的粉尘刮下。
8.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9.1)所述刮刀支架与所述集风箱体的活动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转动刮刀支架可让设于刮刀支架上的内壁刮刀随着刮刀支架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内转动;
10.2)所述刮尘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集风箱体上,所述电机与所述刮刀支架传动连接;电机可为刮刀支架提供转动动力;
11.3)所述集风箱体内还设有旋流板,所述旋流板设于所述集风箱体的顶部下方且与
其连接;旋流板起到导流作用,使从进风口进入的含粉尘气体呈螺旋状,提高除尘效率;
12.4)所述刮尘组件还包括补强支架,所述补强支架设于所述刮刀支架上,所述补强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壁刮刀;补强支架用于对刮刀支架进行补强。
13.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4.a)特征2)中,所述集风箱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盖体上;电机设于盖体上,通过输出轴带动刮刀支架转动;
15.b)特征3)中,所述刮尘组件还包括旋流板刮刀,所述旋流板刮刀设于所述刮刀支架上,所述旋流板刮刀朝向所述旋流板且近所述旋流板的板壁;转动刮刀支架可让设于刮刀支架上的旋流板刮刀随着刮刀支架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内转动,旋流板刮刀可将粘附在旋流板板壁上粉尘刮下,提高除尘效率。
16.进一步更优选地,特征b)中,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7.b1)所述旋流板刮刀与所述旋流板在竖直方向上等间距,所述旋流板刮刀距所述旋流板的板壁的距离为3mm~5mm。将粘附在旋流板板壁上粉尘刮下,同时减少旋流板刮刀与旋流板板壁刮擦。
18.b2)所述旋流板刮刀为柱状。
19.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20.1)所述内壁刮刀距所述集风箱体的内壁的距离为3mm~5mm;将粘附在集风箱体内壁上粉尘刮下,同时减少内壁刮刀与集风箱体内壁的刮擦;
21.2)所述集风箱体和/或所述粉尘收集体上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可实时观察集风箱体和/或粉尘收集体内粉尘沉降情况;
22.3)所述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还设有集尘容器,所述出尘口通向所述集尘容器;集尘容器用于收集粉尘;
23.4)所述出尘口设有下料阀;下料阀用于调节粉尘的排出量;
24.5)所述集风箱体的内腔呈圆柱形;含粉尘废气沿集风箱体内壁呈螺旋状由上向下运动,形成旋转的含粉尘气流,在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粉尘甩向集风箱体内壁;
25.6)所述粉尘收集体的内腔呈锥形,所述粉尘收集体的广口端与所述集风箱体相连接;此构型有利于粉尘的收集;
26.7)所述集风箱体与所述粉尘收集体可拆卸式连接;利于后续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进行清理或维修。
2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尘废气处理系统,所述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管路上设有上述粉尘收集清灰装置。
28.该含尘废气处理系统在使用时,含尘废气经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分离粉尘,除去粉尘的废气输出。
29.优选地,还包括进气风管和排气风管,所述进气风管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排气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粉尘收集清灰装置位于产线机台后端和位于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前段,实现在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前段进行在线收集粉尘和实时清灰,能较大幅度减少粉尘进入输送风管,大幅度减轻输送风管段的粉尘沉积现象,减少拆除风管清理沉积粉尘的频次,有利于减少停产频次,提升产能和节约人力物力。
30.更优选地,所述进气风管上设有进气风阀,所述排气风管上设有排气风阀。进气风阀用于调节进气风管的风量。排气风阀用于调节排气风管的风量。
31.优选地,还包括旁通风管,所述进气风管经所述旁通风管与所述排气风管连通。在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出现故障时,旁通风管作为备用风管使用。
32.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33.1)所述旁通风管上设有旁通风阀;旁通风阀用于调节旁通风管的风量;
34.2)所述进气风阀设于所述旁通风管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进气风管上;所述排气风阀设于所述旁通风管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所述排气风管上;打开旁通风阀,关闭进气风阀和排气风阀,含粉尘的废气可以经旁通风管排出至后端的除尘装置再进行除尘,粉尘收集清灰装置成为隔离单元,对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进行清理或维修时,不影响含尘废气处理系统负压。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粉尘收集清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粉尘收集清灰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粉尘收集清灰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0041]1ꢀꢀꢀꢀꢀꢀꢀꢀꢀꢀꢀꢀꢀꢀꢀꢀꢀꢀꢀꢀꢀꢀ
集风箱体
[0042]
11
ꢀꢀꢀꢀꢀꢀꢀꢀꢀꢀꢀꢀꢀꢀꢀꢀꢀꢀꢀꢀꢀ
进风口
[0043]
12
ꢀꢀꢀꢀꢀꢀꢀꢀꢀꢀꢀꢀꢀꢀꢀꢀꢀꢀꢀꢀꢀ
出风口
[0044]
13
ꢀꢀꢀꢀꢀꢀꢀꢀꢀꢀꢀꢀꢀꢀꢀꢀꢀꢀꢀꢀꢀ
盖体
[0045]
131
ꢀꢀꢀꢀꢀꢀꢀꢀꢀꢀꢀꢀꢀꢀꢀꢀꢀꢀꢀꢀ
法兰
[0046]2ꢀꢀꢀꢀꢀꢀꢀꢀꢀꢀꢀꢀꢀꢀꢀꢀꢀꢀꢀꢀꢀꢀ
粉尘收集体
[0047]
21
ꢀꢀꢀꢀꢀꢀꢀꢀꢀꢀꢀꢀꢀꢀꢀꢀꢀꢀꢀꢀꢀ
出尘口
[0048]
22
ꢀꢀꢀꢀꢀꢀꢀꢀꢀꢀꢀꢀꢀꢀꢀꢀꢀꢀꢀꢀꢀ
下料阀
[0049]3ꢀꢀꢀꢀꢀꢀꢀꢀꢀꢀꢀꢀꢀꢀꢀꢀꢀꢀꢀꢀꢀꢀ
刮尘组件
[0050]
31
ꢀꢀꢀꢀꢀꢀꢀꢀꢀꢀꢀꢀꢀꢀꢀꢀꢀꢀꢀꢀꢀ
刮刀支架
[0051]
32
ꢀꢀꢀꢀꢀꢀꢀꢀꢀꢀꢀꢀꢀꢀꢀꢀꢀꢀꢀꢀꢀ
内壁刮刀
[0052]
33
ꢀꢀꢀꢀꢀꢀꢀꢀꢀꢀꢀꢀꢀꢀꢀꢀꢀꢀꢀꢀꢀ
电机
[0053]
34
ꢀꢀꢀꢀꢀꢀꢀꢀꢀꢀꢀꢀꢀꢀꢀꢀꢀꢀꢀꢀꢀ
补强支架
[0054]
35
ꢀꢀꢀꢀꢀꢀꢀꢀꢀꢀꢀꢀꢀꢀꢀꢀꢀꢀꢀꢀꢀ
旋流板刮刀
[0055]4ꢀꢀꢀꢀꢀꢀꢀꢀꢀꢀꢀꢀꢀꢀꢀꢀꢀꢀꢀꢀꢀꢀ
旋流板
[0056]5ꢀꢀꢀꢀꢀꢀꢀꢀꢀꢀꢀꢀꢀꢀꢀꢀꢀꢀꢀꢀꢀꢀ
观察口
[0057]6ꢀꢀꢀꢀꢀꢀꢀꢀꢀꢀꢀꢀꢀꢀꢀꢀꢀꢀꢀꢀꢀꢀ
集尘容器
[0058]7ꢀꢀꢀꢀꢀꢀꢀꢀꢀꢀꢀꢀꢀꢀꢀꢀꢀꢀꢀꢀꢀꢀ
进气风管
[0059]
71
ꢀꢀꢀꢀꢀꢀꢀꢀꢀꢀꢀꢀꢀꢀꢀꢀꢀꢀꢀꢀꢀ
进气风阀
[0060]8ꢀꢀꢀꢀꢀꢀꢀꢀꢀꢀꢀꢀꢀꢀꢀꢀꢀꢀꢀꢀꢀꢀ
排气风管
[0061]
81
ꢀꢀꢀꢀꢀꢀꢀꢀꢀꢀꢀꢀꢀꢀꢀꢀꢀꢀꢀꢀꢀ
排气风阀
[0062]9ꢀꢀꢀꢀꢀꢀꢀꢀꢀꢀꢀꢀꢀꢀꢀꢀꢀꢀꢀꢀꢀꢀ
旁通风管
[0063]
91
ꢀꢀꢀꢀꢀꢀꢀꢀꢀꢀꢀꢀꢀꢀꢀꢀꢀꢀꢀꢀꢀ
旁通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6]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包括集风箱体1、粉尘收集体2和刮尘组件3;
[0068]
集风箱体1与粉尘收集体2相通;集风箱体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粉尘收集体2设有出尘口21;
[0069]
刮尘组件3包括刮刀支架31和内壁刮刀32;刮刀支架31设于集风箱体1内,与集风箱体1活动连接;内壁刮刀32设于刮刀支架31上且近集风箱体1的内壁。
[0070]
该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在使用时,含粉尘废气经进风口11进入,在惯性作用下沿集风箱体1内壁呈螺旋状由上向下运动,形成旋转的含粉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粉尘甩向集风箱体1内壁,粉尘一旦与集风箱体1内壁接触,则失去惯性力而沿集风箱体1内壁下落进入粉尘收集体2并由出尘口21排出,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粉尘收集体2底部后,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旋转气流,并在室外风机抽风作用下由出风口12排出,转动刮刀支架31可让设于刮刀支架31上的内壁刮刀32随着刮刀支架31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1内转动,内壁刮刀32可将粘附在集风箱体1内壁上的粉尘刮下。
[0071]
刮刀支架31与集风箱体1的活动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转动刮刀支架31可让设于刮刀支架31上的内壁刮刀32随着刮刀支架31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1内转动。
[0072]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刮尘组件3还包括电机33,电机33设于集风箱体1上,电机33与刮刀支架31传动连接。电机33可为刮刀支架31提供转动动力。具体的,电机33可通过输出轴带动刮刀支架31转动。
[0073]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风箱体1顶部设有盖体13,电机33设于盖体13上。电机33设于盖体13上,通过输出轴带动刮刀支架31转动。盖体13可为可拆卸式盖体,例如可通过法兰131等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式,利于后续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进行清理或维修。
[0074]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集风箱体1内还设有旋流板4,旋流板4设于集风箱体的顶部下方且与其连接。旋流板4可为弧形板。旋流板4起到导流作用,使从进风口11进入的含粉尘气体呈螺旋状,提高除尘效率。图1所示集风箱体1内的结构示意图为以刮刀支架31和内壁刮刀32所在平面作为剖切平面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旋流板一侧位于该剖切平面上。
[0075]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刮尘组件3还包括旋流板刮刀35,旋流板刮刀35设于刮刀支架31上,旋流板刮刀35朝向旋流板4且近旋流板4的板壁。转动刮刀支架31可让设于刮刀支架31上的旋流板刮刀35随着刮刀支架31的转动也在集风箱体1内转动,旋流板刮刀35可将粘附在旋流板4板壁上粉尘刮下,提高除尘效率。
[0076]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流板刮刀35与旋流板4在竖直方向上等间距,旋流板刮刀35距旋流板4的板壁的距离为3mm~5mm。将粘附在旋流板4板壁上粉尘刮下,同时减少旋流板刮刀35与旋流板4板壁刮擦。
[0077]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流板刮刀35为柱状。
[0078]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刮尘组件3还包括补强支架34,补强支架34的一端连接刮刀支架31,补强支架34的另一端连接内壁刮刀32。补强支架34用于对刮刀支架31进行补强。
[0079]
内壁刮刀32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内壁刮刀32有多个时,优选轴对称分布,以有利于维持转动平衡。例如:当为两个时,设于刮刀支架31的两侧,如图2所示;当为6个时,每2个设于刮刀支架31的两侧,如图3所示。
[008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壁刮刀32距集风箱体1的内壁的距离为3mm~5mm。将粘附在集风箱体1内壁上粉尘刮下,同时减少内壁刮刀32与集风箱体1内壁的刮擦。
[0081]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风箱体1和/或粉尘收集体2上设有观察口5。观察口5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可实时观察集风箱体1和/或粉尘收集体2内粉尘沉降情况。
[0082]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还设有集尘容器6,出尘口21通向集尘容器6。集尘容器6用于收集粉尘。
[0083]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尘口21设有下料阀22。下料阀22用于调节粉尘的排出量。
[0084]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风箱体1的内腔呈圆柱形。含粉尘废气沿集风箱体1内壁呈螺旋状由上向下运动,形成旋转的含粉尘气流,在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粉尘甩向集风箱体1内壁。
[0085]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粉尘收集体2的内腔呈锥形,粉尘收集体2的广口端与集风箱体1相连接。此构型有利于粉尘的收集。
[0086]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风箱体1与粉尘收集体2可拆卸式连接。利于后续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进行清理或维修。
[0087]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排气风管系统,该粉尘排气风管系统的管路上设有上述粉尘收集清灰装置。
[0088]
该粉尘排气风管系统在使用时,含粉尘废气经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分离粉尘,除去
粉尘的废气输出。
[0089]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粉尘排气风管系统还包括进气风管7和排气风管8,进气风管7与进风口11连通,排气风管8与出风口12连通。粉尘收集清灰装置位于产线机台后端和位于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前段,实现在含尘废气处理系统的前段进行在线收集粉尘和实时清灰,能较大幅度减少粉尘进入输送风管,大幅度减轻输送风管段的粉尘沉积现象,减少拆除风管清理沉积粉尘的频次,有利于减少停产频次,提升产能和节约人力物力。
[009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气风管7上设有进气风阀71,排气风管8上设有排气风阀81。进气风阀71用于调节进气风管7的风量。排气风阀81用于调节排气风管8的风量。
[0091]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粉尘排气风管系统还包括旁通风管9,进气风管7经旁通风管9与排气风管8连通。在粉尘收集清灰装置出现故障时,旁通风管9作为备用风管使用。
[0092]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旁通风管9上设有旁通风阀91。旁通风阀91用于调节旁通风管9的风量。
[0093]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进气风阀71设于旁通风管9与进风口11之间的进气风管7上;排气风阀81设于旁通风管9与出风口12之间的排气风管8上。打开旁通风阀91,关闭进气风阀71和排气风阀81,含粉尘的废气可以经旁通风管9排出至后端的除尘装置再进行除尘,粉尘收集清灰装置成为隔离单元,对粉尘收集清灰装置进行清理或维修时,不影响含尘废气处理系统负压。
[009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