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1606发布日期:2021-01-12 08:3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器以它可以净化用户用水,提高用户用水的纯净度,可以使用户用水更加健康的优势得到人们地认可,实现了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相关技术中,净水器中滤芯组件通过卡接或侧插的方式完成安装固定,如此安装设置会使滤芯组件在拆卸时非常费力,增加更换或维修滤芯组件的难度,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可以使用户在安装与更换滤芯组件时更加轻松便捷,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包括: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具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套设设置;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且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容纳所述滤芯组件的腔室,所述安装壳为长方体;滤座,所述滤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滤座内,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拆卸后,所述滤座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以进行所述滤芯组件的安装拆卸。

由此,将滤芯组件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分别与第一壳体上的滤座进行连接固定,由于滤座可以相对第一壳体进行转动,所以滤芯组件可以跟随滤座的转动,当转动到合适位置时,便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完成滤芯组件的安装与拆卸,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滤座包括:座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座体内,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进水接头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水接头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在所述滤座上向相反方向延伸,所述进水管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所述出水管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水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和所述进水组件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且之间具有进水密封圈;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和所述出水组件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且之间具有出水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水密封圈和所述出水密封圈均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为多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所述进水密封圈整体套设于所述进水管的端部,所述出水密封圈整体套设于所述出水管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和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滤座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组件的水路断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组件的水路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均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对接头,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垂直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垂直设置且连通,所述对接头与所述第三管段相连通,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管段对接的对接孔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对接头,以在所述进水管相对所述对接头转动后与所述第三管段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滤座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形成有支撑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支撑槽,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相对所述支撑槽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敞开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座体设置有朝向底部敞开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进水接头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柱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进水接头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所述滤芯组件的底部抵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滤芯组件的底部凸出的抵接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滤芯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卡扣且另一个为卡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凸起且另一个为凹部,所述凸起和所述凹部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安装壳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滤芯组件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滤座、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分隔板的一部分构造为限位板部以在所述滤芯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预定角度后与所述限位板部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筒和多个滤芯,所述滤筒限定出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的轴向为第一方向且间隔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多个所述滤芯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净水器的爆炸图;

图2是净水器除去滤芯组件后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三管段与进水管或出水管正常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三管段与进水管或出水管断开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滤芯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7是滤芯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剖视图;

图8是滤芯组件相对第一壳体转动的示意图;

图9是滤芯组件相对第一壳体转动的剖视图;

图10是滤芯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净水器;

10-滤芯组件;11-进水接头;12-出水接头;13-限位柱;14-滤筒;15-滤芯;16-容纳腔;

20-安装壳;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腔室;24-第一腔室;25-第二腔室;

30-滤座;31-座体;32-进水管;33-出水管;34-凹槽;

40-进水组件;41-出水组件;42-第一管段;43-第二管段;44-第三管段;45-对接头;46-对接孔;

50-进水密封圈;51-出水密封圈;52-第一环形部;53-第二环形部;54-连接部;

60-底座;61-支撑槽;62-第一限位槽;63-第二限位槽;

70-抵接台;71-第一限位部;73-分隔板;74-限位板部;75-连接板,76-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器100可以包括:滤芯组件10、安装壳20和滤座30,滤芯组件10和滤座30安装在安装壳20内,滤芯组件10和滤座30之间相连通,以进行进水和出水。

如图1所示,滤芯组件10朝向滤座30的一侧上设置有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呈圆柱体状,并且进水接头11与出水接头12朝向滤座30一侧凸出设置,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套设设置,例如,由于进水接头11的直径大于出水接头12的直径,而且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的内部空心且导通,所以出水接头12可以套设安装在进水接头11的内部空间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将进出水的位置设计在同一处,可以避免进出水位置发生泄漏,导致滤芯组件10出现多处泄漏的情况,便于维修管理净水器100,可以优化工艺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适应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安装壳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相对设置,并且第二壳体2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壳体21,安装壳20整体呈长方体状,长方体包括但不限制于正方体,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限定出容纳滤芯组件10的腔室23。也就是说,安装壳2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为相对设置,并且第二壳体22可拆卸地安装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在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安装后安装壳20整体呈长方体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长方体包括但不限制于正方体,安装壳20内部空间中可以形成相对密闭的腔室23,滤芯组件10可以安装设置于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内部相对密闭的腔室23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方便滤芯组件10的维修更换,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腔室23中并且损坏滤芯组件10,另外,质地相对较硬的安装壳20也可以在净水器100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起到保护滤芯组件10的作用,避免造成滤芯组件10损坏,可以增加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还有,长方体的安装壳20可以适于安装滤芯组件10,可以使得滤芯组件10和安装壳20整体结构小巧,体积小,进一步地可以减小占用净水器100的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在安装壳2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为相互适配的弧形,如此可以使长方体状安装壳20的角均为圆角,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减少安装壳20各个角的磨损,可以提高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较钝的圆角可以防止发生突发状况时,安装壳20刺伤或划伤用户,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8所示,滤座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21内,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分别连接于滤座30内,在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拆卸后,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可转动,以进行滤芯组件10的安装拆卸。也就是说,滤座30安装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并且滤座30相对于第一壳体21可以转动,滤芯组件10朝向滤座30一侧上凸出设置的进水接头11与出水接头12分别安装连接在滤座30内,从而实现整个滤芯组件10与滤座30的连接固定,进一步地,当滤芯组件10需要拆卸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可以先将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进行拆卸,然后向滤芯组件10远离第一壳体21一侧施加一个向外的力,使滤芯组件10带动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进行转动,当滤座30转动到合适角度时,便可以将滤芯组件直接10取出,从而完成滤芯组件10的拆卸,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用户在安装拆卸滤芯组件10时更加轻松便捷,并且也可以保证净水器100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用户在安装或拆卸滤芯组件10时过于困难,避免用户用力过大导致净水器100结构的损坏,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目前滤芯组件10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滤芯组件10的头部,即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处,此处受到的支撑力越大,相应的摩擦力也越大,转动拆卸滤芯组件10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股摩擦力,当用户更换滤芯组件10时,在较长的力臂作用下,只需从滤芯组件10的底部提供一个较轻的力即可,所以施加力远小于摩擦力,可以轻松更换滤芯组件10。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100,通过设置可转动地滤座30和可拆卸的安装壳20,可以方便滤芯组件10的安装拆卸,可以降低滤芯组件10的更换难度,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10所示,滤座30包括:座体31、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均设置于座体31,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分别设置于座体31内,进水管32和进水接头11相连通,出水管33和出水接头12相连通。也就是说,滤座30可以主要包括:座体31、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可以安装设置于座体31远离滤芯组件10的一侧,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分别安装设置于座体31内,并且进水管32和进水接头11相连通,出水管33和与出水接头12相连通,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滤座30工作的独立性,防止滤座30在转动的过程中接触到其他部件导致转动的卡顿或其他部件的损坏,而且可以避免净水器100在进水管32和进水接头11或出水管33和出水接头12的连接端口处发生泄漏,可以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可以与座体31为一体制成但不限于此,如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地保证结构的密闭性,防止发生泄漏,也可以降低工艺难度,简化生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净水器100还包括: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均设置于安装壳20内,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在滤座30上向相反方向延伸,进水管32可转动地设置于进水组件40,出水管33可转动地设置于出水组件41。也就是说,净水器100还可以主要包括: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均安装设置在安装壳20的内部空间中,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的一端安装设置在座体31上,并且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的另一端沿着安装壳20的宽度方向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进一步地,进水管32从座体31上向外延伸的一端与进水组件40连接设置,并且进水管32相对进水组件40可以转动,出水管33从座体31上向外延伸的一端与出水组件41连接设置,并且出水管33相对出水组件41可以转动,如此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安装壳20内部的可用空间,使结构设计地更加合理,而且可以保证净水器100进水过程与出水过程互不干涉,可以提高净水器100结构的可靠性。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滤座30具有相对安装壳20的初始位置,在滤座30处于初始位置时,进水水路与进水管32连通且出水水路与出水管33连通,在滤座30相对安装壳20转动后,进水水路与进水管32断开且出水水路与出水管33断开。具体地,滤座30具有相对安装壳20的初始位置,当滤座30处于初始位置时,净水器100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进水水路与进水管32此时处于连通状态,并且出水水路与出水管33此时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净水器100中整个水路处于正常流通工作的状态,相对应地,在滤座30相对安装壳20进行转动后,也就是说,滤座30离开了相对安装壳20的初始位置时,进水水路与进水管32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出水水路与出水管33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净水器100的整个水路处在被阻断的状态,并且净水器100停止正常工作。其中,滤座30离开初始位置可以是由于与滤座30相连接的滤芯组件10需要被取出来进行更换维修,如此设置,可以使滤芯组件10在转动到合适角度并且可以被轻松取出时,净水器100水路已被阻断,防止在取出滤芯组件10时,净水器100的水流在滤座30与滤芯组件10的连接位置发生漏水,可以优化工艺设计,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进水管32的端部和进水组件40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且之间具有进水密封圈50;出水管33的端部和出水组件41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且之间具有出水密封圈51。例如,由于进水管32向外延伸的端部比进水组件40靠近进水管32一端的端部直径略小,所以可以在进水管32与进水组件40套设连接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有进水密封圈50,同样的,由于出水管33向外延伸的端部比出水组件41靠近出水管33一端的端部直径略小,所以可以在出水管33与出水组件41套设连接的端部之间套设设置有出水密封圈51,进水密封圈50与出水密封圈51均可以是由抗氧化性能好,耐酸碱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进水管32和进水组件40或出水管33和出水组件41之间套设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防止套设连接发生脱落,可以提升结构的可靠性,而且可以提高进水管32和进水组件40或出水管33和出水组件41之间的密闭性,防止在进水或出水时发生水的泄露,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进水密封圈50和出水密封圈51均包括:第一环形部52、第二环形部53和连接部54,第一环形部52和第二环形部53间隔设置,连接部54为多个且分别连接于第一环形部52和第二环形部53之间,进水密封圈50整体套设于进水管32的端部,出水密封圈51整体套设于出水管33的端部。也就是说,进水密封圈50和出水密封圈51均可以主要包括:第一环形部52、第二环形部53和连接部54,第一环形部52与第二环形部53大小相同,并且第一环形部52与第二环形部53间隔设置,连接部54可以连接第一环形部52和第二环形部53,并且连接部54的长度为第一环形部52与第二环形部53的间隔距离,进一步地,连接部54为多个,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进水管32和进水组件40或出水管33和出水组件41之间套设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结合图1所示,进水管32的端部和出水管33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34,第一环形部52、连接部54和第二环形部53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凹槽34内。也就是说,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向外延伸的一端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凹槽34,第一环形部52、连接部54和第二环形部53的至少一部分安装设置在凹槽34内,如此可以使密封圈更加稳固地套设在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上,防止密封圈在潮湿的环境下在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上发生位移,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结合图2-图4所示,在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后,进水管32与进水组件40的水路断开,出水管33与出水组件41的水路断开。也就是说,在进行滤芯15的更换维修时,向滤芯组件10远离第一壳体21一侧施加向外的力,使滤芯组件10带动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进行转动,当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滤芯组件10可以被直接取出时,进水管32与进水组件40的水路断开,出水管33与出水组件41的水路断开,整个净水器100的水路被阻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防止在取出滤芯组件10时,由于水路依然畅通导致水的泄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如此设置还具有一定的防呆性,在滤座30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滤芯组件10可以被直接取出前,水路便已被自动断开,无需再经过其他操作来断开水路,可以提高工艺设计,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100,通过滤座30转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方便滤芯组件10的安装拆卸,还可以在其安装拆卸之前进行水路的切断,可以避免水的泄漏,也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4所示,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均包括:连接管段和对接头45,进水水路或出水水路形成于连接管段内,对接头45连接于连接管段的一端,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具有用于与连接管段对接的对接孔46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对接头45,以在进水管32相对对接头45转动后与连接管段断开。也就是说,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均可以主要包括:连接管段和对接头45,进水水路或出水水路在连接管段内形成且流通,对接头连接安装在连接管段的一端,并且对接头的一端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相对应,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设计有对接孔46,可以用于与连接管段相对应的一端进行连接安装设置,并且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相对对接头45可以转动,在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相对对接头45转动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与连接管段的连接断开,净水器100的水路被阻断,如此设置,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可以使净水器100的止水更加可靠且不易出现失误,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连接管段包括:第一管段42、第二管段43和第三管段44,第一管段42与第二管段43垂直设置且连通,第三管段44和第二管段43垂直设置且连通,对接头45与第三管段44垂直设置且连通,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具有用于与第三管段44对接的对接孔46,以在进水管32相对对接头45转动后与第三管段44断开。也就是说,由于连接管段可以主要包括:第一管段42、第二管段43、第三管段44,所以进水组件40和出水组件41均可以主要包括:第一管段42、第二管段43、第三管段44和对接头45,第一管段42垂直安装设置在第二管段43上,并且第二管段43靠近滤座30的一端上安装连接有第三管段44,第三管段44与第二管段43相互垂直,也就是说,第二管段43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平行,第一管段42与第三管段44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相互垂直,并且其中靠近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的为第三管段44,远离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的为第一管段42,第一管段42与第二管段43相互连通,第二管段43与第三管段44相互连通,共同完成净水器100水路的流通工作,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安装壳20的内部空间,避免将安装壳20的尺寸设计地过大,并且如此设置水流通道比较简单紧凑,可以保证水流的压力与流量,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对接头45与第三管段44相互连通,对接头45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在同一高度上相互齐平,可以方便对接头45与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的套设连接,另外,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上设置有对接孔46,对接孔46可以与第三管段44对接,并且对接孔46可以随着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相对对接头45的转动而转动,具体地,当净水器100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时,对接孔46处在对接头45中且与第三管段44导通,从第三管段44中出来的水通过对接孔46进入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从而使整个水路通畅。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当净水器100的滤芯组件10需要更换维修时,将滤芯组件10旋转至合适角度,滤座30跟随滤芯组件10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导致滤座30上的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进行转动,进而将进水管32或出水管33上的对接孔46转动至无法与第三管段44对接导通的位置,以此阻断第三管段44的向外出水,最后达到关闭水路的目的,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转动滤芯组件10,便能够实现水路关闭和可以轻松取出滤芯组件10这两个目的,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净水器100还可以包括:底座60,底座60设置于第一壳体21,滤座30设置于底座60内,底座60形成有支撑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的支撑槽61,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相对支撑槽61可转动。具体地,净水器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底座60,底座60的安装设置位置处在第一壳体21上,滤座30的安装设置位置处在底座60的内部空间中,底座60相对第一壳体21的两个侧面上各设计有一个支撑槽61,用以支撑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并且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可以相对支撑槽61进行转动,如此设置,底座60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滤座30,提升滤座30寿命,而且底座60的内部空间可以保证滤座30在旋转的过程中不被其他部件影响甚至中断,可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与合理性,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结合图1-图2所示,底座60设置有朝向第二壳体22敞开的第一限位槽62,座体31设置有朝向底部敞开的第二限位槽63,滤芯组件10还包括:限位柱13,限位柱13设置于进水接头11的至少一侧,限位柱13配合于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内。进一步地,底座60在相对第一壳体21的两个侧面上各设计有一个第一限位槽62,并且两个第一限位槽62朝向第二壳体22敞开,滤座30的座体31在相对第一壳体21的两个侧面的下方上设计有第二限位槽63,滤芯组件10还可以主要包括:限位柱13,限位柱13安装设置在滤芯组件10的进水接头11上,并且限位柱13可以与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相配合卡接。

具体地,结合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结合当净水器100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时,限位柱13与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相卡接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槽62可以限制限位柱13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从而使滤芯组件10在上下方向上被固定,第二限位槽63可以限制限位柱1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从而使滤芯组件10在左右方向上被固定,这样可以保证滤芯组件10工作的稳定,防止净水器10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滤芯组件10的位置发生移动,导致净水器100结构损坏,造成净水器100不能正常工作,可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其中,由于安装壳20为长方体,长方体高度方向上为上下方向,长方体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相对应地,结合图5-图9所示,当净水器100的滤芯组件10需要维修更换时,需要先将滤芯组件10从安装壳20内取出,此时由于第一限位槽62与第二限位槽63并不能限制限位柱13的转动自由度,所以可以向滤芯组件10施加力使滤芯组件10与滤座30整体向外转动,使滤芯组件10脱离第一限位槽的限制,此时第二限位槽63随着角度的转动,变成可以限制限位柱13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而限位柱1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将无法被限制,所以向滤芯组件10施加一个相对向右的力便可以将滤芯组件10轻松取出。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净水器100结构设计的更加巧妙,可以使滤芯组件10在维修更换时更加轻松便捷,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也可以防止在用户取出滤芯组件10时用力过大导致净水器100结构的损坏,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另一种可选地,第二壳体22上设置有限位槽,滤芯组件10还包括:限位柱13,限位柱13设置于进水接头11的至少一侧,限位柱13与限位槽限位配合。也就是说,第二壳体22上安装设置有限位槽,滤芯组件10还可以包括:限位柱13,限位柱13安装设置在进水接头11的一侧,并且限位柱13可以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可以进一步地使滤芯组件10的安装更加牢固,使滤芯组件10的受力更加均匀,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再一种可选地,第一壳体21的底部与滤芯组件10的底部抵接设置。具体地,第一壳体21的底部安装设置有抵接部,可以使滤芯组件10的底部与第一壳体21的底部相抵接,可以防止滤芯组件10在受到外力作用,限位柱13被外力向下拉拽时,抵接位置可以提供给滤芯组件10一个向上的相互作用力,依次来抵消向下的作用力,避免限位柱13遭到损坏,可以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可以提高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滤芯组件10的底部凸出的抵接台70。具体的,第一壳体21的底部安装设置的抵接部为抵接台70,抵接台70安装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底部并且朝向滤芯组件10一侧凸出,用以抵住滤芯组件10,可以使滤芯组件10的安装设置更加牢固,抵接台70可以使滤芯组件10的受力更加均匀,而且可以使滤芯组件10与第一壳体21的底部产生一定的间隔,用户将手指伸入间隔位置,向外掰动滤芯组件10,使其转动到合适位置,可以方便用户发力,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一种可选地,第一壳体2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71,滤芯组件1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具体地,第一壳体21上设计有第一限位部71,第一限位部71为多个且第一限位部71在第一壳体21上均匀分布,滤芯组件10在对应第一限位部71的位置上设计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为多个且第二限位部在第二壳体22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一限位部71与多个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配合,可以进一步地使滤芯组件10在安装壳20内部安装的更加牢固稳定。

其中,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卡扣,并且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为卡槽,当将滤芯组件10安装至安装壳20内部时,卡扣与卡槽相互卡接,从而完成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的相互配合,使滤芯组件10更加牢固地安装到第一壳体21上,如此设置,可以在避免增加操作步骤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增加结构的可靠性。

或者,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凸起,并且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凹部即为限位凹槽,当将滤芯组件10安装至安装壳20内部时,凸起伸入凹部,从而完成第一限位部71和第二限位部的相互配合,使滤芯组件10更加牢固地安装到第一壳体21上,如此设置,可以在避免增加操作步骤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另外,设计多个配合方式可以在安装或拆卸滤芯组件20时产生不同的手感,可以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可以促进净水器100的推广。

另外,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对滤芯组件10限位的限位部。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个安装设置有用于限位滤芯组件10的限位部,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增加滤芯组件10在安装壳20内安装的牢固性,可以进一步避免滤芯组件10在安装壳20内发生移动导致净水器100无法正常工作,可以提高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限位部71为限位板,限位板分布在第一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两端,以对滤芯组件10的宽度方向两端限位。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71可以设计成限位板,限位板安装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且在第一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分布,用以对滤芯组件10的宽度方向两端进行限位,可以在滤芯组件10底部和顶部已被限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滤芯组件1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进行限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对滤芯组件10进行全方位的限位,避免滤芯组件10在安装壳20内发生位移,影响净水器100的正常工作,可以提升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图10所示,第一壳体21上设置有分隔板73,分隔板73将安装壳20分隔成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第一腔室24用于容纳滤芯组件10的主体结构,第二腔室25用于容纳滤座30、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1上安装设置有分隔板73,分隔板73可以将安装壳20内部空间的腔室23分成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第一腔室24中可以用来容纳滤芯组件10的主体结构,第二腔室25可以用来容纳滤座30,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净水器100各部件之间的独立性,避免净水器100各部件在工作时相互影响,可以增加净水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分隔板73的一部分构造为限位板部74,限位板部74可以在滤芯组件10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预定角度后与限位板部74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分隔板73的其中一部分为限位板部74,具体地,滤芯组件10在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至可以直接将滤芯组件10取出的合适角度后,限位板部74可以限制滤芯组件10进一步转动,如此设置,具有一定的防呆效果,当用户将滤芯组件10转动至可以与限位板部74限位配合的位置,此时的转动角度正好是可以轻松将滤芯组件10取出的合适角度,可以避免滤芯组件10转动角度过小或过大导致滤芯组件10无法被取出,并且用户无需观察转动的角度来调节施加力的大小与力停止的时间来达到将滤芯组件10转动至合适角度的目的,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预定的角度可以为30°-75°,进一步地,预定的角度可以为45°-48°。

结合图1-图10所示,安装壳20还可以主要包括:顶盖76,第一壳体21与第一壳体21的底部一体成型,而第一壳体21的顶部为敞开状态,将顶盖76盖设固定在第一壳体21的顶部,在第二腔室25内的部件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更换时,可以直接打开顶盖76,对第二腔室25内的部件进行更换,如此设置,可以在不拆卸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的情况下对第二腔室25内的部件进行更换,可以优化工艺流程,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10所示,第一壳体21与分隔板73之间设计有连接板75,连接板75可以连接第一壳体21和分隔板73,并且连接板75将第二腔室25分成三个区域,三个区域中分别为一个安装进水组件40,一个安装出水组件41,另一个安装滤座30、进水接头11和出水接头1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分隔板73与第一壳体21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而且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第二腔室25内各部件工作的独立性,使各部件之间的的工作互不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净水器100结构的可靠性。

结合图10所示,滤芯组件10包括:滤筒14和多个滤芯15,滤筒14限定出多个容纳腔16,多个容纳腔16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并且间隔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多个滤芯15分别设置于多个容纳腔16内。也就是说,滤芯组件10可以主要包括:滤筒14和多个滤芯15,滤筒14的内部限定出多个容纳腔16,多个容纳腔16的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并且多个容纳腔16的间隔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多个滤芯15与多个容纳腔16一一对应安装设置,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将滤芯15与外界隔离开,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并且损坏滤芯15,另外,设计多个容纳腔16可以将过滤效果不同的多个滤芯15分开放置,在某一滤芯15需要更换时,可以只更换需要更换的滤芯15,避免整体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中,在滤芯组件10安装至安装壳20的内部后,第一方向为安装壳20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安装壳20的长度方向。如此设置的滤芯组件10呈长方体,为一个扁平状结构,体积小,方便安装布置,也可以较好地与安装壳20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