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7917发布日期:2021-05-11 15:0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尘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



背景技术:

脱尘除硫器是使含硫气体在涡轮增压湍流装置的作用下,以高速旋转和扩散的状态与吸收浆液形成的强化湍流传质。传质的过程是使气液形成乳化层,不仅化学吸收中和快,液膜始终接近中性,能使全过程保持极高且稳定的传质速率,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低阻高效脱硫设备。

但是传统的脱硫除尘器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配套设备太多而且体积大,所以占地面积过大,增加成本,不适用于小企业,而且净化塔过滤吸附层的吸附物不便于更换,储液池不方便清理,除雾器上容易堆积污渍,造成除雾效果下降,给使用者在使用时带来诸多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配套设备太多而且体积大,所以占地面积过大,增加成本,不适用于小企业,而且净化塔过滤吸附层的吸附物不便于更换,储液池不方便清理,除雾器上容易堆积污渍,造成除雾效果下降,给使用者在使用时带来诸多不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包括出风道,所述出风道的右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道的下方设置有净化塔,所述净化塔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下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口,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盖板,所述吸附层盖板的下方设置有水仓,所述水仓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净化塔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密封门,所述吸附层密封门的下端设置有吸附层托架,所述吸附层托架的下方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下端设置有水泵支撑板,所述水泵的左侧设置有引水管,所述净化塔的左侧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底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除雾器上设置有波型板,所述波型板的上端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吸附层密封门的左端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右侧设置有密封片,所述水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与地面呈七十度角焊接于净化塔的左侧,所述出气口正对水仓,所述水仓呈倒圆锥状安装在净化塔的内部底端。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密封门通过合页与净化塔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片共设置有两组,所述两组密封片分别安装在吸附层密封门的左右两侧,所述吸附层托架与吸附层密封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共设置有五根,所述五根喷淋管均匀安装在第一导流管上,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密集的喷淋口,所述喷淋口开口向上。

优选的,所述波型板共设置有九组,所述九组波型板上均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与第二导流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呈缝隙状紧贴于波型板顶端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方案在净化塔内部底端设置有水仓,喷雾凝结成水后滴入水仓中,更加节水环保,倒锥形水仓,在排水时,污渍不易残留在水仓中,开合式吸附层,更换吸附物更加方便,除雾器中缝隙状的出水口,使得水流覆盖波型板的表面,污渍不易在波型板表面凝结堆积,除雾效果稳定且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的除雾器波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吸附层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风道、2-出风口、3-喷淋管、4-第一导流管、5-第二导流管、6-吸附层密封门、7-吸附层托架、8-水泵、9-水泵支撑板、10-引水管、11-出水口、12-水仓、13-出气口、14-吸附层盖板、15-进气道、16-进气口、17-喷淋口、18-除雾器、19-净化塔、20-波型板、21-第二出水口、22-水管、23-合页、24-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尘除废气的小型净化塔技术方案:包括出风道1,出风道1的右端设置有出风口2,所述出风道1的下方设置有净化塔19,所述净化塔19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除雾器18,所述除雾器18的下方设置有喷淋管3,所述喷淋管3上设置有喷淋口17,所述喷淋管3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盖板14,所述吸附层盖板14的下方设置有水仓12,所述水仓12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净化塔19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导流管4,所述第一导流管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导流管5,所述第二导流管5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密封门6,所述吸附层密封门6的下端设置有吸附层托架7,所述吸附层托架7的下方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下端设置有水泵支撑板9,所述水泵8的左侧设置有引水管10,所述净化塔19的左侧设置有进气通道15,所述进气通道15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口16,所述进气通道15的底端设置有出气口13,所述除雾器18上设置有波型板20,所述波型板20的上端设置有水管22,所述水管22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1,所述吸附层密封门6的左端设置有合页23,所述合页23的右侧设置有密封片24,所述水泵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为了使得废气中部分较重的粉尘进入净化塔19时直接落入水中,在废水需要更换时,污渍能够不残留在水仓12,以便下次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通道15与地面呈七十度角焊接于净化塔19的左侧,所述出气口13正对水仓12,所述水仓12呈倒圆锥状安装在净化塔19的内部底端。

为了使得吸附层的吸附物便于更换,且吸附物稳定的放置在吸附层托架7上,吸附层密封门6关闭时维持净化塔19密封不透气,便于净化塔更加稳定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吸附层密封门6通过合页23与净化塔19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片24共设置有两组,所述两组密封片24分别安装在吸附层密封门6的左右两侧,所述吸附层托架7与吸附层密封门6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为了使得喷雾与废气的接触面更多,呈雾状留在净化塔19内部时间更久,对粉尘废气净化更加彻底,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喷淋管3共设置有五根,所述五根喷淋管3均匀安装在第一导流管4上,所述喷淋管3上设置有密集的喷淋口17,所述喷淋口17开口向上。

为了使得混合有粉尘和废气的喷雾留在净化塔19内,且粉尘和废气不凝结在波型板20上,便于除尘器更加经久耐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波型板20共设置有九组,所述九组波型板20上均设置有水管22,所述水管22与第二导流管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21呈缝隙状紧贴于波型板20顶端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接通电源,粉尘废气通过进气口16进入进气道15,再从出气口13进入净化塔19内部,水泵8开始工作,通过引水管10从水仓12中将水抽出,再通过第一导流管4将水导入喷淋管3中,喷淋管3上的喷淋口17将水化成雾状,喷雾由上而下落入水仓12中,进入净化塔19内的部分较重粉尘直接落入水仓12,其他粉尘与喷雾结合,再落入水仓12,废气经过吸附层过滤吸附后与喷雾结合,喷雾凝结在除雾器18上,凝结物再由第二出水口21中流出的水冲刷到吸附层,然后滴入水仓12里,干净的气体则通过出风道1从出风口2排出,水仓12缺水时,则通过进气道15加水即可,工作结束后水仓12内部的水需要更换时,废水通过出水口11流入到其他容器内,以便下次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