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液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9772发布日期:2021-03-16 22:3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消毒液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液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液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消毒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自己生产消毒液来满足需求。由于目前的消毒液生产设备普遍价格高昂,许多企业通常自制简易消毒液生产设备,并用过该设备将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混合而制备消毒液。

目前自制的消毒液生产设备通常是采用机械搅拌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机械搅拌方式会至少存在如下的问题:机械搅拌结构与原料溶液的接触面积较大,会对原料溶液产生大面积污染;同时,机械搅拌结构的搅拌力度较大,可控性较差,容易使得原料溶液反应速率变快,使氯离子快速生成氯气逃逸,进而使得制备的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较低、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消毒液生产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消毒液生产设备在使用机械搅拌方式时,存在原料溶液被大面积污染、以及消毒液效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液生产设备,适用于通过混合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制备消毒液。所述消毒液生产设备包括容器主体和气动搅拌组件,且一个所述容器主体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气动搅拌组件用于搅拌;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次氯酸钠溶液和所述酸性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所述气动搅拌组件包括供气管路和安装件,所述供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外部气源相连,所述供气管路在其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上设置有气流通孔,所述供气管路可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

在所述消毒液生产设备制备消毒液时,所述供气管路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伸入所述混合腔室内,且所述气流通孔位于所述混合溶液的液面之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中,供气管路在其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上设置有气流通孔,且在制备消毒液时,供气管路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伸入混合腔室内,且气流通孔位于混合溶液的液面之下,如此情况下,供气管路可通过气流通孔产生气体扰流,气体扰流会推动混合溶液流动,进而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促使混合溶液反应而生成次氯酸消毒液。

相较于使用机械搅拌方式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采用气体扰流方式进行实现搅拌功能,由于避免了如机械搅拌结构与溶液产生大面积接触,因此减少了对原料溶液的污染,确保了生产的消毒液具备较佳的品质;其次,气体扰流方式的搅拌力度较小,使得混合溶液反应速率不会过快,因此混合溶液不会在短时间内存在高浓度的次氯酸,进而降低了次氯酸分解氯气的速率,如此无疑能够确保成品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关于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容器主体、110-开口、

200-气动搅拌组件、210-供气管路、220-安装件、221-第一卡槽、222-第二卡槽、223-安装孔、230-气流通孔、

300-滴定管、400-注水管、5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消毒液生产设备,其适用于通过混合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制备消毒液。在本实施例中,酸性溶液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醋酸溶液、盐酸溶液等,本实施例不限制酸性溶液的具体种类。

以醋酸溶液为例,次氯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可生成次氯酸消毒液,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所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包括容器主体100和气动搅拌组件200。

其中,容器主体100是该消毒液生产设备的主体构件,其为消毒液的生产过程提供了载体,也即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能够在容器主体100进行混合、反应。具体而言,容器主体100具有混合腔室,混合腔室即用于容纳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可在混合腔室中混合后进行反应而生成次氯酸消毒液。

气动搅拌组件200是该消毒液生产设备的功能构件,其能够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促使混合哦溶液反应而生成次氯酸消毒液。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容器主体100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动搅拌组件200用于搅拌,也即是说,一个容器主体100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气动搅拌组件200,也可以对应设置有多个气动搅拌组件200。应理解的是,随着容器主体100对应设置的气动搅拌组件200数量的增多,消毒液生产设备的搅拌能力越强,其内部的溶液反应速率会相应增大,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大容积的容器主体100可利用多个气动搅拌组件200组合工作。

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容器主体100和气动搅拌组件200的具体数量,如图1所示,该消毒液生产设备可以包括四个容器主体100,而每个容器主体100对应设置一个气动搅拌组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气动搅拌组件200包括供气管路210和安装件220。

其中,供气管路210的第一端与外部气源相连,供气管路210在其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上设置有气流通孔230。应理解的是,外部气源可通过供气管路210的第一端向供气管路210内通入气体,气体在供气管路210内移动并由气流通孔230排出,由于气流通孔230的口径较小,气体的通流面积减小许多,因此会在通过气流通孔230之后形成气体扰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是指由第二端开始沿供气管路210的轴向延及一定长度范围的管段,因此气流通孔230可在包括第二端的管段范围内进行设置;当然,该管段的具体范围未在本实施例中做出限制,其可根据具体工况来确定。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即在该消毒液生产设备制备消毒液时,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伸入混合腔室内,且气流通孔230位于混合溶液的液面之下。如此设置下,通过气流通孔230而形成的气体扰流会喷出至混合溶液中,气体扰流会推动混合溶液流动,相当于对混合溶液产生扰动,进而对混合溶液起到搅拌作用,如此,就能够促使次氯酸钠与酸性溶液反应而生成次氯酸消毒液。

与此同时,供气管路210可通过安装件220安装于容器主体100。需要说明的是,在向供气管路210内通入气体后,气体扰流会对供气管路210产生反向推力,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会在推力作用下移动、甚至可能会从混合腔室中跑出,如此会使得该消毒液生产设备中断生产;而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220可将供气管路210安装于容器主体100上,可提升在消毒液生产过程中供气管路210的稳定性,且能够避免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从混合腔室中跑出,进而确保了该消毒液生产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中,供气管路210在其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上设置有气流通孔230,且在制备消毒液时,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伸入混合腔室内,且气流通孔230位于混合溶液的液面之下,如此情况下,供气管路210可通过气流通孔230产生气体扰流,气体扰流会推动混合溶液流动,进而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促使混合溶液反应而生成次氯酸消毒液。

相较于使用机械搅拌方式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采用气体扰流方式进行实现搅拌功能,由于避免了如机械搅拌结构与溶液产生大面积接触,因此减少了对原料溶液的污染,确保了生产的消毒液具备较佳的品质;其次,气体扰流方式的搅拌力度较小,使得混合溶液反应速率不会过快,因此混合溶液不会在短时间内存在高浓度的次氯酸,进而降低了次氯酸分解氯气的速率,如此无疑能够确保成品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为了使得气动搅拌组件200具备更优的搅拌效果,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气流通孔230可以设置于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具体而言,如此设置下,在供气管路210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管段伸入到混合溶液时,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能够更加深入到混合溶液中,因此气流通孔230也就在混合溶液更深的液位;当气流通孔230喷出气体扰流,气体扰流在扰动混合溶液后,气体会逐渐上升并从液面排出,而在气体上升的过程中,气体对混合溶液也会起到扰动作用,相当于对不在气流通孔230周围的溶液区域也进行搅拌,如此无疑增大气动搅拌组件200的搅拌作用范围,进而优化气动搅拌组件200整体的搅拌效果,使得整个混合腔室中的混合溶液不同区域的反应速率更为均衡。

当然,如前所述,本实施例未限制气流通孔230的具体布设方式。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气动搅拌组件200的搅拌效果,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气流通孔230为多个,且多个气流通孔230可以沿供气管路210的周向侧壁环绕布设。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供气管路210在周向都能喷出气体扰流,进而能够对其周向的混合溶液同时进行扰动,如此无疑可确保供气管路210周围的混合溶液的反应速率趋于平衡,更便于控制混合溶液的整体浓度,进而避免出现高浓度次氯酸区域而分解大量氯气;同时,由于在供气管路210的周向侧壁都能够喷出气体扰流,因此供气管路210的周向侧壁都受到反向推力,如此会使得供气管路210在周向上受力更为均匀,进而提升了供气管路21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氯气属于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因此在消毒液生产环境中,为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考虑,必须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超过标准量的氯气。

在前述气流通孔230设置于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的实施方式中,气流通孔230位于混合溶液更深的液位,会优化气动搅拌组件200的搅拌效果,基于此,在可选的方案中,容器主体100置放于承载面上,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与容器主体100靠近承载面的一侧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与容器主体100背离承载面的一侧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可以小于第二距离。

应理解的是,该消毒液生产设备需要置放在承载面上,由承载面为其提供支撑,具体地,通常作为消毒液生产设备的主体构件的容器主体100也置放于承载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的类型有多种,例如地面,操作台面等。

如此设置下,供气管路210的第二端更靠近容器主体100靠近承载面的一侧,气流通孔230无疑就位于了混合溶液中更深的液位,因此,在气流通孔230喷出气体扰流后,气体会逐渐上升而带动所经过区域的混合溶液扰动,进而优化了气动搅拌组件200的搅拌效果。

当然,本实施例未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做出具体的尺寸限制,其可根据供气管路210和容器主体100的具体结构情况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容器主体100可以具有开口110,混合腔室与开口110连通,供气管路210通过开口110伸入到混合腔室内。应理解的是,在容器主体100具有开口110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通过开口110方便地将次氯酸钠溶液和酸性溶液添加至混合腔室中,且在后续添加补充原料溶液时以及进行加水稀释操作,都能够更为便捷;同时,在开口110方便添加溶液的基础上,供气管路210也能够通过开口110伸入到混合腔室中,如此即可不用再在容器主体100上开设避让孔来通过供气管路210。

在企业自行生产消毒液时,通常没有专业的生产设备,而需要自制简易的消毒液生产设备,而为了达到简易生产的目的,在可选的方案中,容器主体100可以为桶状结构件,开口110为桶状结构件的桶口。具体而言,桶状结构件在企业十分常见,因此能够就地取材,快速组配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通常情况下,容器主体100可直接选用企业厂区废弃的各种盛装原料的桶形物。

在本实施例中,供气管路210通过安装件220安装于容器主体100上的方式有多种。

通常情况下,安装件22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223,供气管路210嵌设于安装孔223而与容器主体100固定配合。更为具体地,供气管路210通常在安装孔223内过盈配合于容器主体100,或者供气管路210可通过螺纹旋紧于安装孔223中,如此都能够确保供气管路210在安装孔223中固定安装。当然,供气管路210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与安装件220实现配合。

在供气管路210与安装件220配合的情况下,只需要实现安装件220与容器主体100的配合就完成了供气管路210在容器主体100上的安装。在可选的方案中,安装件220上可以设置有卡合部,安装件220通过卡合部与容器主体100卡接配合。

应理解的是,当卡合部卡接于容器主体100上时,即完成了安装件220与容器主体100的卡接配合,进而完成了供气管路210在容器主体100上的安装。卡接配合关系组配较为容易,因此无疑能够提升安装件220与容器主体100的拆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220的形状、卡合部的类型和卡合部在容器主体100上的配合位置均可以有多种,例如容器主体100上设置有圆形安装孔,安装件220为圆形结构件,卡合部为设置于安装件220周向的环形卡槽,安装件220可通过该环形卡槽嵌设于该安装孔中。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件220可以为条状结构件,卡合部包括分别设置于安装件220两端的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222,容器主体100包括围绕开口1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安装件220通过第一卡槽221扣合于第一区域,安装件220通过第二卡槽222扣合于第二区域。

具体而言,条形的安装件220质量较轻,且其位于容器主体100的开口110区域时,对开口110遮挡较少,能够方便地向其中添加原料溶液和水。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222都采用扣合的方式与容器主体100相连,相当于二者搭接于容器主体100上,如此无疑能够提升安装件220的拆装效率;同时,由于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222会对容器主体10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产生干涉约束,因此即便安装件220存在移动,也能够确保安装件220与容器主体100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容器主体100围绕开口1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区域可以为成型于容器主体100在开口110周围的部分的第一卡块,第二区域可以为成型于容器主体100在开口110周围的部分的第二卡块,第一卡槽221扣合于第一卡块而实现卡接配合,第二卡槽222扣合于第二卡块而实现卡接配合。在前述的容器主体100为桶状结构件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为桶沿的两个部分。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消毒液生产设备可以通过开口110向混合腔室中添加原料溶液,但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该消毒液生产设备可以包括有用于添加水的注水管400。在需要对混合溶液进行稀释时,可通过注水管400向混合腔室进行补水。

该消毒液生产设备也可以包括用于添加酸性溶液的滴定管300,滴定管300可向混合腔室内滴加酸性溶液。具体而言,可先向混合腔室中添加次氯酸钠溶液,并加水调节至预设浓度和预设ph值(可通过相应测试机构进行检测),再使用滴定管300向混合腔室中添加酸性溶液,而混合溶液在混合腔室中反应生成次氯酸消毒液。当然,操作人员还可以对次氯酸消毒液进行ph值和有效氯含量的检测,如未达到预设标准,可通过在此滴定酸性溶液来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滴定管300来添加酸性溶液,无疑能够更为精准地控制酸性溶液的添加量,进而来控制混合溶液的反应速率,避免在混合溶液中短时间内存在高浓度的次氯酸,使得次氯酸分解氯气的速率过快而在生产环境中产生大量氯气,如此也能够确保生产出的消毒液中有效率含量较高。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滴定管300、注水管400和供气管路210的安装固定,该消毒液生产设备可以包括有支架500以及多个容器主体100,支架500可为消毒液生产设备的其他构架提供安装支撑基础。结合前述,支架500可根据容器主体100和气动搅拌组件200的结构布局来进行设置;具体地,支架500可包括主杆和接于主杆上的多个悬臂,多个悬臂分别对应延伸至与各个容器主体100相适配,以供对应的气动搅拌组件200在悬臂上安装。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500包括有连接于主杆上的四个悬臂,该消毒液生产设备包括是四个容器主体100,且每个悬臂对应延伸至与一个容器主体100相适配,以便于对应的气动搅拌组件200在悬臂上进行安装。

通常情况下,支架500可以设置于多个容器主体100的中心位置,多个悬臂分别从主杆沿径向向外延伸至各个容器主体100的上方。如此设置下,悬臂到每个容器主体100的延伸距离都较为接近,如此能够避免使用多种规格的悬臂,增加生产难度;同时,多个容器主体100的布局较为均匀,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消毒液生产。由于开口110通常可以开设在容器主体100的上部,因此悬臂从主杆沿径向向外延伸至容器主体100的上方,如此能够方便布局安装气动搅拌组件200。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