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

文档序号:25061930发布日期:2021-05-14 14:4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城镇管网系统建设侧重污水导流通畅,而忽略后期逸出气体的影响。尤其在一些旧城区以及落后城市,下水道管网年久失修或者建设时本不发达,导致下水道经常臭味熏天,对行人居民心情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下水道汇聚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废水等,成分混杂。应注意的,其臭气成分含有甲烷、氨气、硫化氢、胺类、苯醌等,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极大危害,严重时还会引发疾病,对市民产生身体极大危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井盖逐渐普遍,而臭气散逸、下水道易燃气体聚集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水道臭气的散逸不仅会影响市容、不利于绿色城市的建设,且直接影响市民健康、并构成了安全隐患。但是,市面上暂无针对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且现有技术还不成熟,存在过滤效率不高、活性炭有自燃风险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除臭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下水道存在的排出有毒有害、恶臭气体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包括安装筒体、分布在所述安装筒体内的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与安装筒体的底板固定连接、顶端边沿与安装筒体的顶板封闭抵接,所述顶板与安装筒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内插装有过滤管,套筒外壁与安装筒体内壁间连接有横向挡板、套筒之间连接有纵向挡板,纵向挡板的底边与底板连接,横向挡板和纵向挡板交接、将安装筒体内部分隔为两个隔绝的腔体;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布在套筒周边、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顶板上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套筒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一侧均具有第三通孔,所述过滤管上具有与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过滤管内填充有过滤体;介质从第一通孔流入、通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从第二通孔排出。
5.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内底设置有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弹簧和边沿与套筒内壁贴合的阀板,所述弹簧分布在阀板与底板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内填充的过滤体为二氧化锰气凝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设置有滤筒,滤筒内依次设置有过滤网和过滤片。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筒体上连接有带孔的连接板,安装筒体通过穿过连接板的膨胀螺栓固定在下水道壁上,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4

10个。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可安装在井盖的正下方,从下水道散发出的臭气从安装套筒底板的第一通孔进入装置,在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的限制下进入过滤管中,与过滤管中的二氧化锰气凝胶接触,气体中的臭气成分被吸附,浓度迅速降
低,最后从顶板上的第二通孔排出;从而实现对下水道内有毒有害、恶臭气体的过滤再排出,而且防止下水道内的恶臭气体累积出现浓度不断增大而发生爆炸。
11.2、过滤管内部为二氧化锰气凝胶填料,相对于传统的活性炭、竹料等有着更好的过滤效果,没有自燃的风险;
12.3、尽量使得水气分开处理,污水只会经过过滤管的底部,避免废水中的污染物对过滤填料的影响;
13.4、在清洁或更换过滤管时,底部的封堵结构会自动弹起隔断套筒,避免此时恶臭气体逸出,并且四个过滤管相互独立,可实现边清洁边过滤的效果;
14.5、更换装置时只需更换过滤管,以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可以使装置更加经济实惠。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封堵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安装筒体内套筒的位置示意图。
18.图中:1

安装筒体;101

底板;1011

第一通孔;102

顶板;1021

第二通孔;2

套筒;201

第三通孔;3

过滤管;301

第四通孔;4

横向挡板;5

过滤体;6

连接板;7

膨胀螺栓;8

阀板;9

弹簧;10

滤筒;11

过滤网;12

过滤片;13

下水道壁;14

纵向挡板;a

第一腔体;b

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城市下水道除臭装置,包括圆筒型安装筒体1、分布在所述安装筒体1内的若干个套筒2,套筒2的底部与安装筒体1的底板101固定连接、顶端边沿与安装筒体1的顶板102封闭抵接,顶板102与安装筒体1为可拆卸连接。套筒2内插装有过滤管3,套筒2外壁与安装筒体1内壁间连接有横向挡板4、套筒2之间连接有纵向挡板14,纵向挡板14的底边与底板101连接,横向挡板4和纵向挡板14交接、将安装筒体1内部分隔为两个隔绝的腔体。底板101上具有第一通孔1011,第一通孔1011分布在套筒2周边、与第一腔体a连通;顶板102上具有第二通孔1021,第二通孔1021与第二腔体b连通。套筒2位于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的一侧均具有第三通孔201,过滤管3上具有与第三通孔201对应的第四通孔301。过滤管3内填充有过滤体5;介质从第一通孔1011流入、通过第三通孔201和第四通孔301、从第二通孔1021排出。
21.套筒1的内底设置有封堵结构,封堵结构包括弹簧9和边沿与套筒2内壁贴合的阀板8,弹簧9分布在阀板8与底板101之间;拆卸过滤管3时,过滤管3取出,弹簧9将阀板8顶起,完全隔绝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实现清洁、更换过滤管3时气体不逸散。
22.过滤管3内填充的过滤体5为二氧化锰气凝胶,相对于普通的活性炭、竹料等材料,对废气有着更出色的吸附过滤效果。
23.第二通孔1021下方设置有滤筒10,滤筒10内依次设置有过滤网11和过滤片12;可对大颗粒废物进行过滤,防止进入装置造成堵塞,路面污水流入装置时杂质被吸附、滤除,大大减少了污水对过滤体5的污染。
24.安装筒体1上连接有带孔的连接板6,安装筒体1通过穿过连接板6的膨胀螺栓7固定在下水道壁13上,所述连接板6的数量为4

10个。
25.将装置放于下水道口,通过膨胀螺栓7固定在下水道壁13上,从下水道散发出的臭气经过装置底部的第一通孔1011进入装置,在横向挡板4和纵向挡板14的限制下通过第三通孔201、第四通孔301入过滤管3中,与过滤管3中二氧化锰气凝胶接触,气体中的臭气成分被吸附,浓度迅速降低,气体穿过二氧化锰气凝胶后经过过滤管3上方的第四通孔301和对应的套筒2上的第三通孔201进入第二腔体b,最后穿过滤筒10从第二通孔1021排出装置,从井盖上的出气口排出地面。
26.废水自第二通孔1021进入装置,在经过过滤网11时过滤掉大颗粒的废物,再经过过滤片12过滤掉一些小颗粒废物,以避免颗粒物对装置气孔的堵塞。废水到达装置底部自第三通孔201、第四通孔301、第一通孔1011流入下水道内。
27.在清洁过滤管3时,取出过滤管3后,弹簧9将阀板8顶起,完全隔绝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实现清洁、更换过滤管3时气体不逸散;单个过滤管3取出后,其余过滤管3仍可正常工作,以实现清洁过滤同时进行。
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