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共用系统的纳米喷雾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3122发布日期:2021-07-06 19:3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气共用系统的纳米喷雾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枪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2.喷雾枪是一种用于喷洒消毒液的器具,传统喷雾枪普遍采用水路和气路分开运行的方式,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雾化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路和气路共用系统的喷雾枪,旨在改善传统同类产品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水气共用系统的纳米喷雾枪,包括枪体,枪体的底部设有壶盖和壶体,壶盖固定安装于枪体底部所设的盖孔内,壶体通过其顶部颈口能拆卸地固定安装于壶盖底面所设的盖腔内。
6.壶盖顶部垂直设有连通枪体和壶体的出液接管和进气接管,出液接管的顶底两端分别露出壶盖的上下方,其底端连接有一根向下探至壶体内底部的第一液管。
7.枪体的前部设有喷嘴,该喷嘴内前后相通地设有一条排液道和一条排气道,排液道和排气道分别与设于喷嘴后端面所设的排液接管和排气接管相通;该喷嘴的前端套接有用于将排液道所排出的液体和排气道所排出的气体混合为水雾并向枪体前方喷出的喷帽。
8.枪体内设有带调节旋钮的液量调节阀,该液量调节阀的进液端通过第二液管连接出液接管的顶端、通过第三液管连接排液接管,其调节旋钮局部露出枪体之外。
9.枪体内还设有气泵,气泵的出气端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第一三通管的一个通口,第一三通管的另两个通口分别通过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与进气接管和排气接管连接。
10.枪体内还设有与气泵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电池。
11.枪体外壁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和气泵开关按钮。
12.作为优选方案,枪体包括枪管和设于枪管后底部的枪柄。
13.盖孔设于枪柄前方的枪管底部,以使壶盖及壶体均设于枪柄的前方。
14.枪管的前部设有用于封闭其前管口的封板,喷嘴设于枪管内,喷帽通过其后端面所设的内螺纹腔套接固定于喷嘴前端所设的外螺牙段,其前部插接固定于封板上所设的通孔内,其前端面设有前大后小的喇叭形喷口,其喇叭形喷口和内螺纹腔之间通过一个前小后大的喇叭形混合腔相互导通。
15.液量调节阀设于枪管内,其调节旋钮局部外露出枪管的一边侧壁。
16.电路板设于枪管的内后部。
17.充电电池设于枪柄内。
18.充电接口设于枪柄内且局部外露出枪柄前壁。
19.气泵开关按钮设于电路板上且局部外露出枪管的后顶部。
20.作为优选方案,气泵共设有两个,均设于枪管内;两个气泵的出气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气管和一根第五气管连接第二三通管的两个通口,第二三通管的剩下一个通口则连接第一气管。
21.本实用新型的水路和气路共用同一系统,不仅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而且消毒液雾化效果更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势:1、内部电器均由充电电池供电,便于携带且可反复充电,使用起来更方便;2、本实用新型在喷嘴前部套接有一个喷帽,该喷帽的内部通道形状有利于提高雾化效果;3、本实用新型设有可调节雾化粗细的液量调节阀;4、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泵设计,供气量更大,气压更高,雾化效果更好,可将消毒液雾化成纳米级的细雾粒子;5、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喷方式,适用于所有种类的消毒液。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外部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内部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盖和壶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嘴和喷帽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7.参照图1

4:
28.一种水气共用系统的纳米喷雾枪,包括枪体1,枪体1包括枪管1.1和设于枪管1.1后底部的枪柄1.2。
29.枪体1的底部设有壶盖2和壶体3,壶盖2固定安装于枪体1底部所设的盖孔内,壶体3通过其顶部颈口能拆卸地固定安装于壶盖2底面所设的盖腔内。
30.壶盖2顶部垂直设有连通枪管1.1和壶体3的出液接管2.1和进气接管2.2,出液接管2.1的顶底两端分别露出壶盖2的上下方,其底端连接有一根向下探至壶体3内底部的第一液管4。
31.枪管1.1的前部设有用于封闭其前管口的封板19,喷嘴5设于枪管1.1的内前部,该喷嘴5内前后相通地设有一条排液道5.1和一条排气道5.2,排液道5.1 和排气道5.2分别与设于喷嘴5后端面所设的排液接管5.3和排气接管5.4相通;该喷嘴5的前端套接有用于将排液道5.1所排出的液体和排气道5.2所排出的气体混合为水雾并向枪体1前方喷出的喷帽6,喷帽6通过其后端面所设的内螺纹腔套接固定于喷嘴5前端所设的外螺牙段,其前部插接固定于封板19上所设的通孔内,其前端面设有前大后小的喇叭形喷口6.1,其喇叭形喷口6.1和内螺纹腔之间通过一个前小后大的喇叭形混合腔6.2相互导通。
32.枪管1.1内还设有带调节旋钮7.1的液量调节阀7,该液量调节阀7的进液端通过第二液管8连接出液接管2.1的顶端、通过第三液管9连接排液接管5.3,其调节旋钮7.1局部外露出枪管1.1的一边侧壁。
33.枪管1.1内还设有两个气泵10,两个气泵10的出气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气管20和一根第五气管21连接第二三通管22的两个通口,第二三通管22的剩下一个通口连接第一气管11的一端,第一气管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管12的一个通口,第一三通管12的另两个
通口分别通过第二气管13和第三气管14与进气接管2.2和排气接管5.4连接。
34.枪管1.1的内后部设有与两个气泵10电连接的电路板15,枪柄1.2内设有与与电路板15电连接的充电电池16和充电接口17,充电接口17局部外露出枪柄1.2前壁。
35.电路板15上设有与电路板15电连接的气泵开关按钮18,该气泵开关按钮 18局部外露出枪管1.1的后顶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壶体3从壶盖2上取下,注入消毒液后再固定于壶盖2上。按压气泵开关按钮18,以导通两个气泵10的电源,两个气泵10吸入枪体1内的气体并均将高压气体通过第二三通管22注入第一气管11内,第一气管11内的高压气体由第一三通管12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二气管13和进气接管2.2注入壶体3内以提高壶体3内的气压,壶体3内的消毒液在高压气体的压力下雾化,液雾沿第一液管4、出液接管2.1、第二液管8、液量调节阀7、第三液管9、喷嘴5上的排液接管5.3和排液道5.1注入喷帽6内的喇叭形混合腔6.2 内,另一路经由第三气管14、喷嘴5上的排气接管5.4和排气道5.2注入喷帽6 内的喇叭形混合腔6.2内,与消毒液混合成高压水雾后沿喷帽6前端的喇叭形喷口6.1向外喷出。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气共用系统的设计,使消毒液在壶体 3内即可进行雾化,其雾化效果更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