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

文档序号:2612538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



背景技术:

移液管架是一种可放置移液管、吸量管、玻璃棒等长条形状器材的架子,是开展化学实验项目的常用物资。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目前,众多学校的同一间化学实验室开设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化学实验项目。在实际开展学生实验项目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前一个实验项目涉及移液管架,后一个实验项目不步及移液管架的现象,因此,在前一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员需要切换不同实验耗材来做下一个实验项目的开课准备,同时,实验员需要把前一个实验项目中的涉及到的移液管架收纳至几个实验柜里,为了给每个实验台提供更多的空间来放置涉及实验项目的玻璃器皿、试剂、仪器。然而,实验室的实验柜数量和空间均有限,另外,实验柜除了放置移液管架外,还需要放置其他数量众多的不同类别和型号的仪器设备、玻璃器皿、试剂药品、化工材料、轻工纸料、常用物资等物品。

目前的大部分存放移液管以及试管的试管架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大,体积固定的移液管架会占用了实验柜很大一部分资源,无法对实验室内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上板体、第二上板体和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上板体和第二上板体通过第一铰接杆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上板体和第二上板体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上板体和第二上板体均开设有第一试管孔,所述第一试管孔为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一下板体、第二下板体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下板体和第二下板体通过第二铰接杆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下板体和第二下板体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设置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连接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体、锁定片和锁定块,所述锁体与滑移杆滑移连接,所述锁定块固定连接于滑移杆的上端,所述锁定片与锁体铰接,所述锁定片上开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与锁定块插接配合,所述锁体与第一侧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锁体以及第一侧板铰接,所述锁体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锁体以及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对称设置于锁体相对的两侧。

通过上述方案,本方案的移液管架在使用时,第一侧板远离第二侧板,两个加强杆远离锁体的一端相互远离,锁定孔与锁定块扣接,使移液架整体保持稳定;当需要折叠移液架时,将锁定片远离锁定块,使锁定孔与锁定块取消扣接,随后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同时向上折叠,此时由于第一加强杆以及第二加强杆的长度不变,锁体沿着滑移杆的长度方向滑移,使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远离锁体的一端相互靠近,同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靠近,以减少本移液管架在不需要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更方便收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片与锁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锁定片始终具有绕其与锁体的铰接轴向上运动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杆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锁体上开设有与滑移杆相匹配的滑移孔。

通过上述方案,横截面为方形的滑移杆能防止移液管架在折叠过程中锁体和滑移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折叠过程不顺畅的现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锁定组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若干托架,若干所述托架分别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远离锁定组件的边排列,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托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托架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托架能用于横置移液枪等实验仪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呈直角梯形板状,并且直角梯形的长边设置于短边的下方,所述直角梯形的倾斜的腰远离锁定组件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倾斜排列的托架能使使用者放置移液枪等实验仪器更加方便,避免了竖直排列的托架在放置移液枪时磕碰到已横置于移液管架上的移液枪等实验仪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下板体和第二下板体均开设有若干第二试管孔,所述第二试管孔的内径不大于第一试管孔的内径,所述第一试管孔和第二试管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试管孔为盲孔。

通过上述方案,第二试管孔对移液管或试管的底部进行限位,避免移液管或试管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试管孔上大下小的锥形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远离的端面上分别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上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交叉设置并且相互连通,使所述放置槽呈“十”字型;所述放置槽连接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包括竖直段和连接段,所述竖直段和连接段固定连接,使所述竖直杆呈“t”字型,所述连接段插接于第二槽体中。

通过上述方案,转板上可以倒置容量瓶、烧瓶等物品,使容量瓶、烧瓶腔体内的液体有效流出,竖直杆能减少容量瓶和烧瓶受到而倾倒的风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远离的端面上均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对应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转动连接,所述锁定件与对应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距离大于等于转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实验器具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板以及竖直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200、第一支撑板;210、第一上板体;220、第二上板体;230、第一铰接杆;240、第一试管孔;300、第二支撑板;310、第一下板体;320、第二下板体;330、第二铰接杆;340、第二试管孔;400、托架;500、转板;510、放置槽;511、第一槽体;512、第二槽体;520、竖直杆;521、竖直段;522、连接段;600、锁定件;700、滑移杆;800、锁定组件;810、锁体;811、第一加强杆;812、第二加强杆;820、锁定片;830、锁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液管架,包括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300。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为两个规格相同的直角梯形板状构件。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间隔设置,两者相互平行。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的直角梯形的倾斜的腰(下文将直角梯形的倾斜的腰简称为斜腰)朝向同一方向。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的斜腰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五个托架400,五个托架400沿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的斜腰的长度方向直线阵列分布。位于第一侧板101上的托架400和第二侧板102上的托架400一一对应设置。托架400远离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的一端向上弯曲,形成钩状结构。

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相互远离的端面上均铰接有转板500,转板500的底面与第一侧板101的底面齐平,转板500上开设有若干放置槽510,放置槽510包括第一槽体511和第二槽体512,第一槽体511和第二槽体512交叉设置并且相互连通,第一槽体511和第二槽体512使放置槽510呈“十”字型的结构。放置槽510连接有竖直杆520,竖直杆520包括竖直段521和连接段522,连接段522固定连接于竖直段521的一端,连接段522和竖直段521使竖直杆520形成“t”字型的结构,在需要竖直杆520竖直向上时,操作者将竖直杆520取出,将连接段522插入至第二槽体512中;当不需要使用竖直杆520时,操作者将竖直杆520取出,将连接段522插入至第一槽体511中,并且将竖直段521收纳于第二槽体512。

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相互远离的端面上还设置有锁定件600,锁定件600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转动连接,锁定件600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之间的距离大于转板500的厚度,在转板500处于收纳状态的时候,转板500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贴合,锁定件600与转板500抵接,对转板500进行固定。

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300均设置于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之间。第一支撑板200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00的上方,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300相互平行。

第一支撑板200包括第一上板体210、第二上板体220和第一铰接杆230。第一上板体210和第二上板体220上均开设有第一试管孔240,第一试管孔240为通孔,第一试管孔24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试管孔240矩形阵列分布。第一上板体210的下表面和第二上板体220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一上板体21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第二上板体22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形成第一连接组,第一连接组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连接组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00的前后两端。与第一上板体21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第二上板体220连接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铰接杆230铰接。

第二支撑板300包括第一下板体310、第二下板体320和第二铰接杆330。第一下板体310和第二下板体320上均开设有第二试管孔340,第二试管孔340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盲孔,第二试管孔340的开口朝上,第二试管孔340的第一试管孔24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下板体310的下表面和第二下板体320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与第二下板体320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与第二下板体320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形成第二连接组,第二连接组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连接组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00的前后两端。与第一下板体310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与第二下板体320连接的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铰接杆330铰接。

第一铰接杆230和第二铰接杆330之间设置有滑移杆700,滑移杆70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300的后侧,滑移杆700为方管状构件。滑移杆700上连接有锁定组件800。锁定组件800包括锁体810、锁定片820和锁定块830。锁体810上开设有与滑移杆700滑移连接的滑移孔,滑移孔与滑移杆700相匹配。锁体810与第一侧板10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811,第一加强杆811的两端分别与锁体810以及第一侧板101铰接。锁体810和第二侧板10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812,第二加强杆812的两端分别与锁体810以及第二侧板102铰接。

锁定片820与锁体810远离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300的一端铰接,锁定片820与锁体81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具体设置为扭簧,弹性件使锁定片820始终具有绕其与锁体810之间的铰接轴向上运动的趋势,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使用如弹簧等构件对使锁定片820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

锁定块830与滑移杆700的上端固定连接,锁定片820上开设有锁定孔,锁定孔的形状与锁定片820的形状相匹配。锁定片820与锁定孔插接配合。锁定片820与锁定孔插接配合对锁体810的位置进行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