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7972发布日期:2021-05-25 12:4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释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抑尘剂、涂料、农药等技术领域,常常需要先将高浓度溶液进行稀释后再使用。目前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搅拌稀释,其方法为,先用部分水将一定量的溶液进行稀释,混合均匀后再用剩余的水对混合液进行定量稀释,达到按一定比例将溶液与水混合的目的。这种方法存在二次稀释的问题,特别是当需要稀释的溶液的量较大时,需要将溶液分批稀释,费时费力,影响作业进度。

也有一些场合在对溶液稀释的时候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其方法为采用台式分散机或者手提式分散机进行搅拌稀释,以机械代替人工,提高了稀释效率。但机械搅拌的方式需要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使用场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需要购买设备,增加了稀释的成本。另外,由于一些高浓度溶液的粘度较大,搅拌后的装置存在清理困难的问题,清理过程水资源浪费严重,清理不彻底还会缩短搅拌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优化稀释过程、简化稀释装置,成为稀释装置设计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将高浓度溶液倒入其中,同时用水进行冲刷,利用填料对溶液进行分散、稀释,避免二次稀释,节约稀释时间,且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无需用电既能实现高浓度溶液的稀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包括:稀释装置主体,其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杯体及下杯体,所述上杯体从下到上逐渐向外延伸;滤网,其与所述下杯体的内侧体壁连接,且所述滤网至少设有两个;填料,其铺在非顶端的所述滤网上,所述填料在滤网上至少能铺满一层;位于上杯体的入料口及位于下杯体的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规整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规整填料为孔板波纹填料、板网波纹填料、刺孔板波纹填料、丝网波纹填料或环形波纹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散装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散装填料为球形、环型、鞍型或环鞍型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位于上层的所述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等于其相邻的下层滤网的网孔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滤网之间填充填料,首先将高浓度溶液倒入装置中,滤网与填料对高浓度溶液起到阻止其下流的作用,再将水倒入装置中,在水的冲击力下,高浓度溶液被分散开,沿填料的路径与水混合,达到稀释的效果;

2、稀释过程中,水带动高浓度溶液在填料表面不断折流形成高速的湍流状,高浓度溶液被打散成细小液滴,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快速与水混合,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

3、使用本装置时,只需直接将本装置放在容器的开口处,高浓度溶液及水从入料口进入,稀释后的液体从出料口直接留到容器中,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避免了二次稀释的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滤网三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杯体,2-下杯体,3-入料口,4-出料口,5-滤网一,6-板网波纹填料,7-滤网二,8-球形填料,9-滤网三,901-滤网本体,902-固定环,903-第一通孔,10-环型填料,11-滤网四,12-刺孔板波纹填料,13-滤网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浓度溶液稀释装置,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杯体1及下杯体2,其中,所述下杯体2为圆柱形,所述上杯体1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上杯体1的顶部为入料口3,下杯体2的底部为出料口4。使用时,将该装置直接放置在容器开口处,上杯体1将装置支撑在容器的开口处。

所述下杯体2的内侧体壁上连接有两个滤网,分别为位于上方的滤网一5及位于下方的第二过网,两个滤网与下杯体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过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等于第二过网的网孔直径;所述滤网二7上铺有填料,且所述填料的填充高度低于两滤网之间的高度。

具体的,填料为板网波纹填料6,所述板网波纹填料6铺在滤网二7上,且板网波纹填料6铺有两层,液体可从板网波纹填料6的通孔中流出。

对溶液稀释时,先将须稀释的溶液倒入该装置中,填料能阻止其向下流动,再将水倒入该装置中,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需稀释的溶液被冲散开,水带动高浓度溶液在填料表面不断折流形成高速的湍流状,高浓度溶液被打散成细小液滴,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快速与水混合,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实现一次混合即能稀释的目的,避免二次稀释的问题。

由于溶液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稀释,因此,滤网一5的网孔直径大于等于滤网二7的网孔直径,这样,高浓度溶液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不会因孔径太小而无法向下流动,留在填料上的溶液被稀释后浓度或粘度都会降低,从下层的滤网流出时,下层滤网也能起到进一步分散溶液的效果,使流出的溶液与水混合更加充分。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填料更换为球形填料8。在稀释的过程中,一方面,在水的冲击力下,水带动高浓度溶液在球形填料8表面不断折流形成高速的湍流状,高浓度溶液被打散成细小液滴,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快速与水混合,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水的冲击力下,部分球形填料8被冲散开,并不断与溶液碰撞,且部分溶液被反弹到下杯体2的体壁上,与下杯体2形成碰撞,这样,溶液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又能不断与水混合,进一步达到稀释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滤网设有三个,从上到下依次为滤网三9、滤网四11、滤网五13,滤网三9与滤网四11之间的填料为环型填料10,滤网四11与滤网五13之间的填料为刺孔板波纹填料12,溶液在环型填料10的作用下初步被分散,再利用刺孔板波纹填料进一步增加溶液流出时的路径,使溶液不断与水混合,实现二次分散,从而增强稀释效果。

本实施例中,滤网五13与下杯体2一体成型,滤网三9、滤网四11均与下杯体2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滤网三9、滤网四11通过螺栓螺母与下杯体2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滤网三9包括滤网本体901及设置在滤网本体901外围上端的固定环902,所述固定环90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903,所述下杯体2上设有与第一通孔903配合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第一通孔903及第二通孔与螺母连接。滤网四11与滤网三9的结构相同。可拆卸的方式一方面能方便该稀释装置的生产,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高浓度溶液具有较大的黏度,使用完毕后,会有残余的溶液粘附在填料上,会影响下一次的使用,因此,使用完毕后需要使劲冲刷才能将其冲洗干净,而采用滤网可拆卸的结构,在使用完毕后可及时将滤网拆开,将填料取出,并进行冲洗,这样的清洗方式更加彻底,避免残余物对溶液的污染。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