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5418发布日期:2021-04-30 09:3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挥发性液体或气体,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人体内发挥由浅至深的麻醉作用,有着麻醉功能强、可控性高等特点,在全身麻醉中以及麻醉的维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挥发性麻醉剂是一种卤化物,能够导致臭氧层破坏,加速全球变暖,对全球环境有潜在危害。另外,在麻醉废气中的暴露人群可能发生流产、不孕等不良症状。

现有的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内部的反应溶液和过滤层都为消耗物,不便于观察消耗物的损耗程度,导致不能及时对消耗物进行跟换和补充,影响净化装置的正常使用,且现有的净化装置长期不用时,可能造成吸气口进入灰尘,导致内部积累灰尘,影响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防尘块、反应箱以及过滤机构,所述净化箱内中部设置有一组隔板将净化箱内上下分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防尘块,防尘块的一侧与净化箱内的一侧内壁焊接,所述防尘块上开设有进气口与净化箱的外部连通,防尘块上还开设有供防尘板安装的槽,且槽截断进气口中部的横截面,所述防尘板的中部开设有与进气口直径相等的通槽,防尘板的下端通过伸缩弹簧与防尘块连接,防尘板的上端穿出防尘块并构造有限位块,所述进气口的一端通过一段通气管连接于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固定于隔板的中部,隔板远离防尘块的一端设置有反应箱,反应箱固定于防尘块的上端面并通过一段通气管与第一风机连通,反应箱内设置有浮动板,浮动板的中部固定有液位柱,液位柱的顶端穿过反应箱与净化箱的顶部伸出净化箱外,并配合有密封螺栓,且所述防尘块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以及多组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液位柱伸出净化箱外的一段柱体上构造有按压凸块,所述按压凸块的下方设置有按压开关,按压开关安装于净化箱的顶部,按压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提示灯,所述提示灯也安装于净化箱的顶部,且净化箱的顶部还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将密封螺栓以及按压开关罩在内部。

优选的,所述反应箱的上端面设置有一组通气管,该通气管穿过防尘块伸入其下方,并与过滤机构的一侧连通,过滤机构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组通气管与第二风机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排气口通过一组连接管与净化箱的外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安装槽,安装槽内配合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中部安装有两组安装隔网,每两组安装隔网之间均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顶部构造有限位耳,限位耳内配合有限位插销,所述限位耳位于防尘板的一侧,并通过限位插销与限位块配合,且净化箱的一侧还安装有箱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得益于浮动板、液位柱、按压凸块以及按压开关的配合,可以自动控制提示灯进行提示,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反应液进行补充,并可定期打开箱门,抽出安装架对过滤层进行清理与跟换,且通过防尘板与防尘块之间的配合,便于控制进气口的开通与闭合,可以有效避免进气口进入灰尘,导致内部积累灰尘,影响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净化箱、101箱门、102隔板、2防尘块、201防尘板、202伸缩弹簧、203进气口、204限位块、205限位耳、206限位插销、3第一风机、301第二风机、4反应箱、401浮动板、402液位柱、403密封螺栓、404按压凸块、405按压开关、406防护罩、407提示灯、5过滤机构、501过滤箱、502安装槽、503安装架、504安装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防尘块2、反应箱4以及过滤机构5,所述净化箱1内中部设置有一组隔板102将净化箱1内上下分隔,所述隔板102上设置有防尘块2,防尘块2的一侧与净化箱1内的一侧内壁焊接,所述防尘块2上开设有进气口203与净化箱1的外部连通,防尘块2上还开设有供防尘板201安装的槽,且槽截断进气口203中部的横截面,所述防尘板201的中部开设有与进气口203直径相等的通槽,防尘板201的下端通过伸缩弹簧202与防尘块2连接,防尘板201的上端穿出防尘块2并构造有限位块204,使用时,可按压防尘板201,将限位插销206插入限位块204内对防尘板201进行固定,此时进气口203与防尘板201上的通槽连通,当不用时,可抽出限位插销206,防尘板201在伸缩弹簧202的作用下弹回,使得防尘板201的主体部分堵住进气口203,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净化箱1内部,保证净化效果,所述进气口203的一端通过一段通气管连接于第一风机3,所述第一风机3固定于隔板102的中部,隔板102远离防尘块2的一端设置有反应箱4,反应箱4固定于防尘块2的上端面并通过一段通气管与第一风机3连通,反应箱4内设置有浮动板401,具体实施时,浮动板401的边缘构造有滑块与反应箱4内壁上的对应开设的滑槽配合,浮动板401的中部固定有液位柱402,液位柱402的顶端穿过反应箱4与净化箱1的顶部伸出净化箱1外,并配合有密封螺栓403,且所述防尘块2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过滤箱501以及多组安装架503,具体实施时,当反应箱4中的反应液消耗后会使得浮动板401下降从而带动液位柱402下降,并在密封螺栓403的重力下利用按压凸块404对按压开关405按压,此时提示灯407闪烁,提示工作人员补充反应液,然后依次打开防护罩406与密封螺栓403,通过液位柱402的空腔向反应箱4内补充反应液。

具体的,所述液位柱402伸出净化箱1外的一段柱体上构造有按压凸块404,所述按压凸块404的下方设置有按压开关405,按压开关405安装于净化箱1的顶部,按压开关405通过导线连接有提示灯407,所述提示灯407也安装于净化箱1的顶部,且净化箱1的顶部还设置有防护罩406,防护罩406将密封螺栓403以及按压开关405罩在内部,具体实施时,防护罩406通过底部构造的螺纹安装于净化箱1顶部对应开设的螺纹槽内,对密封螺栓403进行保护。

具体的,所述反应箱4的上端面设置有一组通气管,该通气管穿过防尘块2伸入其下方,并与过滤机构5的一侧连通,过滤机构5的另一侧通过另一组通气管与第二风机301连通,所述第二风机301的排气口通过一组连接管与净化箱1的外部连通,具体实施时,过滤机构5通过螺栓安装于净化箱1内底部,且过滤机构5两端的管道与过滤机构5的内部连通。

具体的,所述过滤机构5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安装槽502,安装槽502内配合有安装架503,所述安装架503的中部安装有两组安装隔网504,每两组安装隔网504之间均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具体实施时,可由图3中由右到左,依次设置为活性炭吸附层、消毒液浸湿棉过滤层以及干燥层,便于将麻醉气体过滤并干燥后排出净化箱1。

具体的,所述净化箱1顶部构造有限位耳205,限位耳205内配合有限位插销206,所述限位耳205位于防尘板201的一侧,并通过限位插销206与限位块204配合,且净化箱1的一侧还安装有箱门101,具体实施时,安装架503上构造的把手朝向箱门101安装的这一侧,便于打开箱门101后,抽出安装架503进行清理与更换。

工作原理,该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可通过按压防尘板201使限位块204与限位耳205上开设的槽孔平齐,将限位插销206插入限位块204内形成固定,此时进气口203与防尘板201上的通槽连通,启动第一风机3将外部麻醉气体吸入,并通过通过管道经由第一风机3将气体输送入反应箱4内,与反应箱4中的反应液反应,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反应后的气体上浮进入反应箱4顶部安装的管道内,并在第二风机301的作用下将气体吸入过滤机构5内,依次经过过滤机构5内的活性炭吸附层、消毒液浸湿棉过滤层以及干燥层,然后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且当反应箱4中的反应液消耗后会使得浮动板401下降从而带动液位柱402下降,并在密封螺栓403的重力下利用按压凸块404对按压开关405按压,此时提示灯407闪烁,提示工作人员补充反应液,然后依次打开防护罩406与密封螺栓403,通过液位柱402的空腔向反应箱4内补充反应液,并可打开箱门101抽出安装架503对过滤层进行定期清理与跟换,该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结构合理,能够利用防尘板201与防尘块2互相配合控制进气口203的开闭,可以有效避免进气口203进入灰尘,导致内部积累灰尘,影响净化效果,且便于对过滤层进行清理与更换,并在反应液不足时会作出提醒,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