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220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器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



背景技术:

搅拌是通过搅拌器具发生某种循环,使得溶液、溶剂、粉剂等混合均匀,或者将材料均匀粉碎成糜、泥的状态;搅拌的对象主要针对流体,按物相分为气体、液体、半固体及散粒状固体搅拌。现有的搅拌器具一般包括主机和容器,主机上的搅拌头可伸入或设置在容器内,通过高速旋转的方式促进器内各部分物料或成分互相混杂、交换,以达到成分浓度均匀、物料温度等目的。

对于一些少量食材以及需要在其他容器中进行搅拌的话,手持式的小型搅拌机使用更加灵活。目前市场销售的手持搅拌机大部分带有电源线,手持式搅拌机用完后,一般会立放在桌面,该产品又高又细且很轻,很容易被电源线绊倒,长长的电源线本身也不方便收纳。中国专利cn86203777u公开了一种导线回收器,包括壳体、盖板,缠绕着导线的中心轴,壳体内设有弹性导带,由锯齿轮和按钮齿钩所组成的单向锁定机构,锯齿轮连接在中心轴上,按钮齿钩固定在壳体上,导线与单向锁定机构同置一室,弹性导带置另室,被壳体隔开。这种导线回收器需要较大的内腔来容纳弹性导带和导线,整体体积过大,不符合家用电器小型化的设计理念。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包括主机和电源线,所述主机的一端设有收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壳体和绕线器,绕线器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内,电源线的接线端与绕线器配合连接,电源线穿过壳体侧壁上的穿线孔使其的插头端设于壳体之外。所述绕线器在壳体内转动可带动电源线,使其缠绕在绕线器上从而将电源线收纳在壳体内,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麻烦。

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与绕线器配合的控制机构,所述绕线器的上端设有发条,发条的一端与绕线器固定连接,发条的另一端与固定板配合连接。所述发条用于提供绕线器在收线时的动力,控制机构用于单向限制绕线器的转动;当用户将电源线从壳体内拉出时,电源线带动绕线器转动从而使发条蓄能,电源线完全拉出后,控制机构限制绕线器反转。当需要收线时,控制机构切换状态释放绕线器,绕线器在发条的驱动下反转从而将电源线收入壳体内。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绕线器的上端设有环形转盘,固定板的中心处向下凸出形成定心盘,定心盘可转动地穿设于环形转盘的内孔中;所述发条设于定心盘与环形转盘之间,且发条的两端分别与定心盘及环形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定心盘与环形转盘配合从而对绕线器上端构成中心定位,定心盘固定发条的芯体防止其转动,当电源线拉动绕线器时发条的盘体相对其芯体转动进行蓄能,反之发条为绕线器提供反转时的动能。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环形转盘上设有若干挡板,若干挡板围绕环形转盘的中心等角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限位键,固定板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上设有控制座;所述限位键通过转轴安装在控制座上使限位键的一端可在所述开口内上下活动,限位键与控制座之间设有扭簧,所述限位键的一端与对应的挡板构成周向上的配合连接。所述限位键与控制座通过转轴连接使限位键仅可以竖直转动,而若干挡板在环形转盘上仅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周向转动,当限位键与任一挡板产生位置干涉时,使环形转盘的周向转动受到限制,从而使绕线器不能自转。所述扭簧用于控制限位键使其处于干涉状态,仅当外力作用驱动限位键转动并断开其与挡板之间的位置干涉时,绕线器才可以自由旋转。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若干挡板一侧均设有导向块,导向块的上端设有斜坡面且该斜坡面的最高处与挡板上端平齐。所述导向块通过斜坡面使限位键沿其可越过挡板,由于挡板仅一侧存在导向块,因此,导向块和挡板的配合使限位键的转动干涉仅存在单向转动限制,从而实现控制机构对绕线器的单向锁定和开锁控制。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按钮,按钮可活动地安装在固定板上,按钮与限位键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按钮用于驱动限位键使其转动从而脱离对挡板的干涉,进而使绕线器可自由转动实施收线操作。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绕线器的下端设有托盘,托盘与环形转盘配对在绕线器的外周上构成绕线槽。所述环形转盘、托盘和绕线器构成工字形结构从而在壳体内腔中形成绕线槽的空间,电源线缠绕在绕线器的绕线槽上从而实现在壳体内的收纳。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托底板,绕线器可转动地设于托底板上,托底板上设有中心轴套,中心轴套穿设于绕线器下端的中心孔内。所述托底板用于对绕线器下端构成支撑和位置限定,绕线器上设有中心孔,中心轴套与绕线器的中心孔构成孔轴配合从而使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绕线器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上凹陷的接电槽,接电槽的顶面上设有两极动触片,电源线的一端穿入绕线器并与两极动触片电连接;所述托底板上设有两极静触片,两极静触片通过导线与主机电连接,且两极静触片上设有与两极动触片配合的弹性触脚。所述两极动触片由两个环形的触片组成正负极,二者间隔且同心设置在接电槽内,两极静触片由两个折弯触片组成正负极,且两个折弯触片分别通过弹性触脚与对应的两极动触片接触电连接,从而在电源线与主机之间建立电路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的下端与主机一端固定连接,主机内设有支撑板,托底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可转动地穿设于绕线器和固定板内,壳体的上端或壳体与主机之间设有调速旋钮,调节杆的上端与调速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支撑板可转动连接,调节杆下端与主机内的控制器连接,进而通过调速旋钮控制搅拌机的工作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绕线器在壳体内转动可带动电源线,使其缠绕在绕线器上从而将电源线收纳在壳体内,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麻烦;发条用于提供绕线器在收线时的动力,控制机构用于单向限制绕线器的转动;当用户将电源线从壳体内拉出时,电源线带动绕线器转动从而使发条蓄能,控制机构切换状态释放绕线器,绕线器在发条的驱动下反转从而将电源线收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各部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放线状态下的控制机构与绕线器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线状态下的控制机构与绕线器配合示意图。

图中:

1、主机;2、壳体;3、绕线器;4、调速旋钮;11、电源线;12、支撑板;13、调节杆;21、固定板;22、限位键;23、控制座;24、扭簧;25、按钮;26、托底板;27、中心轴套;28、两极静触片;29、弹性触脚;31、发条;32、环形转盘;33、定心盘;34、挡板;35、导向块;36、托盘;37、接电槽;38、两极动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收线功能的手持搅拌机,包括主机1和电源线11,所述主机1的一端设有收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壳体2和绕线器3,绕线器3可转动地穿设于壳体2内,电源线11的接线端与绕线器3配合连接,电源线11穿过壳体2侧壁上的穿线孔使其的插头端设于壳体2之外。所述绕线器3在壳体2内转动可带动电源线11,使其缠绕在绕线器3上从而将电源线11收纳在壳体2内,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麻烦。

所述壳体2上设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上设有与绕线器3配合的控制机构,所述绕线器3的上端设有发条31,发条31的一端与绕线器3固定连接,发条3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1配合连接。所述发条31用于提供绕线器3在收线时的动力,控制机构用于单向限制绕线器3的转动;当用户将电源线11从壳体2内拉出时,电源线11带动绕线器3转动从而使发条31蓄能,电源线11完全拉出后,控制机构限制绕线器3反转。当需要收线时,控制机构切换状态释放绕线器3,绕线器3在发条31的驱动下反转从而将电源线11收入壳体2内。

所述绕线器3的上端设有环形转盘32,固定板21的中心处向下凸出形成定心盘33,定心盘33可转动地穿设于环形转盘32的内孔中;所述发条31设于定心盘33与环形转盘32之间,且发条31的两端分别与定心盘33及环形转盘32固定连接。所述定心盘33与环形转盘32配合从而对绕线器3上端构成中心定位,定心盘33固定发条31的芯体防止其转动,当电源线11拉动绕线器3时发条31的盘体相对其芯体转动进行蓄能,反之发条31为绕线器3提供反转时的动能。

所述环形转盘32上设有若干挡板34,若干挡板34围绕环形转盘32的中心等角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限位键22,固定板21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上设有控制座23;所述限位键22通过转轴安装在控制座23上使限位键22的一端可在所述开口内上下活动,限位键22与控制座23之间设有扭簧24,所述限位键22的一端与对应的挡板34构成周向上的配合连接。所述限位键22与控制座23通过转轴连接使限位键22仅可以竖直转动,而若干挡板34在环形转盘32上仅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周向转动,当限位键22与任一挡板34产生位置干涉时,使环形转盘32的周向转动受到限制,从而使绕线器3不能自转。所述扭簧24用于控制限位键22使其处于干涉状态,仅当外力作用驱动限位键22转动并断开其与挡板34之间的位置干涉时,绕线器3才可以自由旋转。

所述若干挡板34一侧均设有导向块35,导向块35的上端设有斜坡面且该斜坡面的最高处与挡板34上端平齐。所述导向块35通过斜坡面使限位键22沿其可越过挡板34,由于挡板34仅一侧存在导向块35,因此,导向块35和挡板34的配合使限位键22的转动干涉仅存在单向转动限制,从而实现控制机构对绕线器3的单向锁定和开锁控制。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按钮25,按钮25可活动地安装在固定板21上,按钮25与限位键22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按钮25用于驱动限位键22使其转动从而脱离对挡板34的干涉,进而使绕线器3可自由转动实施收线操作。

所述绕线器3的下端设有托盘36,托盘36与环形转盘32配对在绕线器3的外周上构成绕线槽。所述环形转盘32、托盘36和绕线器3构成工字形结构从而在壳体2内腔中形成绕线槽的空间,电源线11缠绕在绕线器3的绕线槽上从而实现在壳体2内的收纳。

所述壳体2的下端设有托底板26,绕线器3可转动地设于托底板26上,托底板26上设有中心轴套27,中心轴套27穿设于绕线器3下端的中心孔内。所述托底板26用于对绕线器3下端构成支撑和位置限定,绕线器3上设有中心孔,中心轴套27与绕线器3的中心孔构成孔轴配合从而使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2内。

所述绕线器3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上凹陷的接电槽37,接电槽37的顶面上设有两极动触片38,电源线11的一端穿入绕线器3并与两极动触片38电连接;所述托底板26上设有两极静触片28,两极静触片28通过导线与主机1电连接,且两极静触片28上设有与两极动触片38配合的弹性触脚29。所述两极动触片38由两个环形的触片组成正负极,二者间隔且同心设置在接电槽37内,两极静触片28由两个折弯触片组成正负极,且两个折弯触片分别通过弹性触脚29与对应的两极动触片38接触电连接,从而在电源线11与主机1之间建立电路连接。

所述壳体2的下端与主机1一端固定连接,主机1内设有支撑板12,托底板26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2上设有调节杆13,调节杆13可转动地穿设于绕线器3和固定板21内,壳体2的上端或壳体2与主机1之间设有调速旋钮4,调节杆13的上端与调速旋钮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13与支撑板12可转动连接,调节杆13下端与主机1内的控制器连接,进而通过调速旋钮4控制搅拌机的工作转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