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090发布日期:2021-06-08 16:4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由于废气产生情况多样化,很多废气产生时会带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这样的废气进入处理设备后,长时间运行后会对处理设备造成堵塞、覆盖等后果,使原有处理设备达不到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含有粉尘的废气进行粉尘去除工作;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对于废气中粉尘的处理一般是采用喷淋或是布袋等方法进行去除粉尘,但是仅仅靠单独的布袋或是喷淋粉尘,粉尘的去除不充分,且在布袋除尘中布袋需要经常的清理,喷淋塔中对于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粉尘去除充分、且经济环保的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设有回流池对喷淋消耗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同时设有多个过滤层保证对废气进行充分处理,且对净化器进行了调整可方便过滤层的后续维护与更换。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净化器、回流机构、底座、喷淋机构,所述净化器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回流机构位于底座底部且与净化器连接,所述喷淋机构位于底座上净化器一侧。
7.所述净化器包括进气管、净化体、出气管、抽风机,所述净化体包括水凝腔、过滤腔、密封盖、合页,所述水凝腔位于净化体内部一端,所述水凝腔底部与回流机构连接,所述过滤腔位于净化体内部另一端,所述过滤腔包括活性炭吸附层、混合层、沸石层,所述沸石层位于过滤腔与水凝腔连接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位于过滤腔内沸石层一侧,所述混合层位于过滤腔另一端,所述混合层为活性炭及沸石混合而成;所述密封盖位于过滤腔顶部,所述密封盖一端通过合页与净化体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净化体连接密封且可开启。
8.所述进气管位于净化体一侧,所述进气管一端连接水凝腔;所述出气管位于净化体另一侧,所述出气管一端连接过滤腔;所述抽风机位于出气管内。
9.所述回流机构包括排水管、固定管、存水弯、回流池,所述回流池位于底座底部,所述回流池内部设有过滤层;所述存水弯一端连接在过滤层一侧,所述存水弯另一端连接排水管一端;所述固定管位于排水管与存水弯连接处,所述固定管对排水管与存水弯连接且固定;所述排水管另一端穿过底座与净化体连接在水凝腔底部。
10.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泵、抽水管、喷淋管、雾化喷头,所述抽水管一端连接在回流
池内的过滤层另一侧,另一端穿过底座连接水泵,所述水泵位于底座顶部净化器一侧,所述水泵一侧与抽水管连接,另一侧连接喷淋管一端;所述喷淋管穿过净化体延伸到水凝腔顶部;所述雾化喷头位于水凝腔内部且固定连接在喷淋管另一端。
11.优选的,水凝腔内部设为锥面,水凝腔的中部为锥面的底面使水凝腔内部形成一个最低点。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排出喷淋废气产生的包含颗粒物的水并将其排入回流池进行二次利用,同时存水弯存水避免废气通过排水管发生泄漏导致产生泄漏危害;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层对回流池内的水进行过滤,防止发生回流的水带有颗粒物导致雾化喷头堵塞影响喷淋,进而产生的恶性循环导致喷淋机构失效的可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沸石层加活性炭吸附层加混合层的多重过滤方式将喷淋后的废气内残余的颗粒物以及一些可吸附物质进行多次过滤吸附,进一步提升了废气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结构左视图;
18.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结构后方视角示意图;
19.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结构剖视图;
20.图中:1、净化器;11、进气管;12、净化体;121、水凝腔;122、过滤腔;1221、沸石层;1222、活性炭吸附层;1223、混合层;123、密封盖;124、合页;13、出气管;14、抽风机;2、回流机构;21、排水管;22、固定管;23、存水弯;24、回流池;25、过滤层;3、喷淋机构;31、抽水管;32、水泵;33、喷淋管;34、雾化喷头;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方便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22.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净化器1、回流机构2、底座4、喷淋机构3,所述净化器1固定在底座4顶部,所述回流机构2位于底座4底部且与净化器1连接,所述喷淋机构3位于底座4上净化器1一侧。
23.所述净化器1包括进气管11、净化体12、出气管13、抽风机14,所述净化体12包括水凝腔121、过滤腔122、密封盖123、合页124,所述水凝腔121位于净化体12内部一端,所述水凝腔121底部与回流机构2连接,所述过滤腔122位于净化体12内部另一端,所述过滤腔122包括沸石层1221、活性炭吸附层1222、混合层1223,所述沸石层1221位于过滤腔122与水凝腔121连接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222位于过滤腔122内沸石层1221一侧,所述混合层1223位于过滤腔122另一端,所述混合层1223为活性炭及沸石混合而成;所述密封盖123位于过滤腔122顶部,所述密封盖123一端通过合页124与净化体1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净化体12连接密封且可开启;废气进入水凝腔121进行喷淋处理,在过滤腔122通过沸石层1221、活性炭吸附层1222以及混合层1223进行后续过滤处理,密封盖123可通过合页124开启,开启后可
对过滤腔122内的滤层进行更换。
24.所述进气管11位于净化体12一侧,所述进气管11一端连接水凝腔121;所述出气管13位于净化体12另一侧,所述出气管13一端连接过滤腔122;所述抽风机14位于出气管13内;所述抽风机14将净化后的废气排出;废气经进气管11进入净化体12,过滤后由抽风机14抽出。
25.所述回流机构2包括排水管21、固定管22、存水弯23、回流池24,所述回流池24位于底座4底部,所述回流池24内部设有过滤层25;所述存水弯23一端连接在过滤层25一侧,所述存水弯23另一端连接排水管21一端;所述固定管22位于排水管21与存水弯23连接处,所述固定管22对排水管21与存水弯23连接且固定;所述排水管21另一端穿过底座4与净化体12连接在水凝腔121底部;喷淋机构3喷淋后产生的水在水凝腔121聚集后通过排水管21排至存水弯23后流入回流池24,过滤层25将水中颗粒物过滤。
26.所述喷淋机构3包括水泵32、抽水管31、喷淋管33、雾化喷头34,所述抽水管31一端连接在回流池24内的过滤层25另一侧,另一端穿过底座4连接水泵32,所述水泵32位于底座4顶部净化器1一侧,所述水泵32一侧与抽水管31连接,另一侧连接喷淋管33一端;所述喷淋管33穿过净化体12延伸到水凝腔121顶部;所述雾化喷头34位于水凝腔121内部且固定连接在喷淋管33另一端;水泵32通过抽水管31将回流池24中过滤的水抽至喷淋管33后,经过雾化喷头34进行再次喷淋。
27.水凝腔121内部设为锥面,水凝腔121的中部为锥面的底面,锥面使水凝腔121内部形成一个最低点方便排水。
28.一种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29.废气经进气管进入净化体的水凝腔进行喷淋处理,喷淋机构喷淋后产生的水在水凝腔聚集后通过排水管排至存水弯后流入回流池;在过滤腔通过沸石层、活性炭吸附层以及混合层进行后续过滤处理,密封盖可通过合页开启,开启后可对过滤腔内的滤层进行更换。过滤后由抽风机抽出。过滤层对回流池中的水中颗粒物过滤;水泵通过抽水管将回流池中过滤的水抽至喷淋管后,经过雾化喷头进行再次喷淋。
30.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