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加工及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6242发布日期:2021-07-02 21:1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加工及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加工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中药加工及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药材大多取自于自然中的植物,药材经过晒干、研磨后,由药师配比分量后给病人煎服,药师用传统工具去加工研磨中药难度大,并且费时费力,现在亟需一种可以代替人力实现中药加工及研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力实现中药加工及研磨的装置。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包括

机体,其与底板固定;

炒锅,其通过第一导杆在所述底板上移动;

铲子,其配置在炒锅内;

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炒锅左右运动,并且电机驱动旋转机构带动铲子旋转。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旋转机构;

所述电机与机体固定。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一连杆、第一导套、第一导杆;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导杆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套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套与底板固定,所述第一导杆与炒锅固定。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涡轮、蜗杆、轴承、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二转动杆、第一卡环、第一环形卡槽;

所述涡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互相啮合,所述蜗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上,所述蜗杆与第一斜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互相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圆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铲子固定。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方轴、第一转动杆、第二卡环、第二环形卡槽;

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方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方轴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开设的所述第一方孔内,所述第一转动杆外圆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坏与所述滑块固定,所述滑块与炒锅固定;

所述第一卡环通过滑块与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环与滑块固定。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滑块通过滑动部与炒锅连接,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三导轨、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

所述滑块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上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炒锅固定,所述第三导轨两端配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滑块的间隙之和小于第一曲柄的长度。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所述滑动部还包括弹簧;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弹簧的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侧面固定。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滑块、长条孔、卡销、第二连杆、第二导轨、c型块、圆盘、第一套筒、第二方轴;

所述滑块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卡销的一端,所述卡销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机体固定;

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方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方轴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开设的第二方孔内,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圆盘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套筒与铲子固定,所述圆盘的外沿搭接在所述c型块的开口内,所述c型块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销固定。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所述长条孔配置为“m”型。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其中所述所述长条孔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曲柄长度的两倍。

本发明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

机体,其与底板固定;

石臼,其固定在炒锅内;

药杵,其配置在石臼内;

驱动部,其通过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石臼左右运动,并且电机驱动旋转机构带动药杵旋转。

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装置通过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使炒锅左右移动从而使中药来回运动,并且电机驱动旋转机构带动铲子旋转中药,使中药得到充分的翻炒,受热均匀,使水分蒸发,达到节省人力、中药晾晒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中药加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中药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中药加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结构变形图;

图6是一种研磨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参考图1~6,本发明一种中药加工及研磨装置包括机体101,其与底板102固定;

炒锅204,其通过第一导杆205在所述底板102上移动;

铲子309,其配置在炒锅204内;

驱动部,其通过电机201驱动曲柄连杆机构200带动炒锅204左右运动,并且电机201驱动旋转机构300带动铲子309旋转。

本发明通过电机201驱动曲柄连杆机构200使炒锅204左右移动从而使中药来回运动,并且电机201驱动旋转机构300带动铲子309旋转中药,使中药得到充分的翻炒,受热均匀,使水分蒸发,达到节省人力、中药晾晒的效果。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1~4所示,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201、曲柄连杆机构200、旋转机构300;

所述电机201与机体101固定。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200包括第一曲柄202、第一连杆203、第一导套206、第一导杆205;

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10与所述第一曲柄20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曲柄20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0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205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导杆205套装在所述第一导套206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套206与底板102固定,所述第一导杆205与炒锅204固定。

本发明通过所述电机201驱动第一曲柄202转动,使第一导杆203沿第一导套206带动炒锅204左右移动,使中药左右移动,增大与炒锅204的接触面积,均衡受热,更容易使中药去除水分,替代人实现加工中药的效果。

所述旋转机构300包括涡轮301、蜗杆302、轴承315、第一斜齿轮305、第二斜齿轮306、第二转动杆307、第一卡环308、第一环形卡槽316;

所述涡轮301与电机201的输出轴210同轴固定,所述涡轮301与所述蜗杆302互相啮合,所述蜗杆302通过轴承315安装在机体101上,所述蜗杆302与第一斜齿轮30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305与所述第二斜齿轮306互相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306与第二转动杆307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转动杆307的外圆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一环形卡槽316,所述第一环形卡槽316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一卡环308,所述第一卡环308与机体101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307的另一端与铲子309固定。

其中,所述蜗杆302与轴承310同轴固定,所述轴承310的外圆周面与轴承座314固定,所述轴承座314与机体101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卡环308与机体101固定。

其中,所述蜗杆302的另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第一斜齿轮305。

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涡轮301和蜗杆302转动,使第一斜齿轮305带动第二斜齿轮306转动,然后使第二转动杆307带动铲子309转动,从而使炒锅204左右运动时,铲子309转动中药,增大翻炒范围,使中药被充分搅动,反复翻炒,模拟人加工中药手法,通过本发明达到替代人力加工中药的效果。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1~4所示,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方轴303、第一转动杆304、第二卡环310、第二环形卡槽317;

所述蜗杆30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方轴303的一端,所述第一方轴303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304的一端开设的所述第一方孔311内,所述第一转动杆304外圆周面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二环形卡槽317,所述第二环形卡槽317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二卡环310,所述第二卡坏310与所述滑块401固定,所述滑块401与炒锅204固定;

所述第一卡环308通过滑块401与机体101连接,所述第一卡环308与滑块401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方孔311的形状与第一方轴303相配合,使第一方轴303带动第一转动杆304转动,并且第一转动杆304能够沿第一方轴303左右移动。

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涡轮301和蜗杆302转动,通过第一方轴303带动第一转动杆304转动,使第一斜齿轮305带动第二斜齿轮306转动,然后使第二转动杆307带动铲子309转动,从而使中药被充分搅动,反复翻炒,并且滑块401带动第一转动杆304左右运动,使铲子309左右运动,从而实现增大翻炒面积,使中药更加容易散失水分。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1~4所示,所述滑块401通过滑动部600与炒锅204连接,所述滑动部600包括第三导轨602、第一限位块603、第二限位块601;

所述滑块401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602上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轨602与所述炒锅204固定,所述第三导轨602两端配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603和所述第二限位块601。

本发明通过炒锅204带动第三导轨602运动,当第三导轨602往右运动时,第一限位块603运动到所述滑块401位置,从而与所述滑块401接触,并带动滑块401向右运动,当第三导轨602往左运动时,第二限位块601运动到所述滑块401位置,从而与所述滑块401接触,并带动滑块401向左运动,这个运动过程相当于滑块401的运动略微滞后于炒锅204,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炒锅204左右运动和铲子309上下转动时,翻炒幅度更大,实现更大面积的中药被翻炒均匀。

其中,所述‘所述滑块401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602上并沿其移动,’的结构为:所述滑块401配置燕尾块,所述第三导轨602上配置有燕尾槽,从而使滑块401能够在第三导轨602水平移动而不纵向移动,避免滑块401脱落。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603、所述第二限位块601与所述滑块401的间隙之和小于第一曲柄202的长度。

本发明通过保证第一限位块603所述第二限位块601与所述滑块401的间隙之和小于第一曲柄202的长度,使滑块401能够被第一限位块603和第二限位块601带动,从而不发生滑块401不滑动的情况。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4~5所示,所述滑动部600还包括弹簧304;

所述第一限位块603与弹簧304的一端固定,所述弹簧304的另一端与滑块401的侧面固定。

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一限位块603撞击滑块401带动其运动的方式,用弹簧304连接,使运动形式更加柔性,增加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滑块401、长条孔402、卡销411、第二连杆403、第二导轨410、c型块404、圆盘406、第一套筒405、第二方轴408;

所述滑块401开设有长条孔402,所述长条孔402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卡销411的一端,所述卡销411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第二导轨410上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410与机体101固定;

所述第二转动杆30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方轴408的一端,所述第二方轴408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套筒405的一端开设的第二方孔409内,所述第一套筒405与所述圆盘406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套筒405与铲子309固定,所述圆盘405的外沿搭接在所述c型块404的开口内,所述c型块404与第二连杆403的一端固定,述第二连杆403的另一端与所述卡销411固定。

本发明通过滑块401左右运动,带动卡销411上下运动,使第二连杆403带动c型块404上下运动,使圆盘406带动第一套筒405上下运动,从而使铲子309上下运动,使中药翻炒均匀,上下来回移动,从而代替人上下翻炒中药。

其中,所述第二方孔409与第二方轴408的形状相配合,实现第二方轴408带动第一套筒405转动,并且第一套筒408能够沿第二方轴408上下移动,从而使铲子309左右翻炒并转动中药。

其中,所述第一卡环308与第三连杆412固定,所述第三连杆412与滑块401固定。

其中,所述‘所述卡销411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第二导轨410上并沿其移动,’的机构能够为:所述卡销411的另一端配置有燕尾块,所述第二导轨410配置有燕尾槽,那么燕尾槽与燕尾块相配合使卡销411沿所述第二导轨410纵向移动而水平不移动。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4所示,所述长条孔402配置为“m”型。

本发明使铲子309上下移动频率更高,从而使中药翻炒幅度更大。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4所示,所述长条孔402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曲柄202长度的两倍。

本发明中第一曲柄202转动一圈,带动长条孔402水平移动的距离为第一曲柄202长度的两倍,那么只有长条孔402的水平宽度大于第一曲柄202长度的两倍,才能实现炒锅204左右移动不限位。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解释,如图6所示,所述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机体101,其与底板102固定;

石臼802,其固定在炒锅204内;

药杵801,其配置在石臼802内;

驱动部,其通过电机201驱动曲柄连杆机构200带动石臼802左右运动,并且电机201驱动旋转机构300带动药杵801旋转。

其中,所述石臼802固定在炒锅204内,炒锅移动时带动石臼802运动。

其中,药杵801的连接方式参考铲子309。

本发明通过电机201驱动曲柄连杆机构200使石臼802左右移动从而使中药来回运动,并且电机201驱动旋转机构300带动药杵801旋转研磨中药,使中药得到充分的挤压和更大面积的碾碎,达到节省人力、达到研磨中药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