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9548发布日期:2021-10-09 13:0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脱硫塔是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塔式设备,优点是易维护,工业废气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脱硫塔一般通过喷淋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且可通过配制不同的除尘剂,同时达到除尘和脱硫(脱氮)的效果。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脱硫塔在对工业废气进行喷淋除尘时,一部分水气容易和废气混合一起,带动废气一起排出,导致脱硫塔除尘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脱硫塔在对工业废气进行喷淋除尘时,一部分水气容易和废气混合一起,带动废气一起排出,导致脱硫塔除尘效果一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安装有打散组件,所述打散组件包括填料层、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固定板、电机、滑框、滑块、抖动架、打散锥筒、漏液孔、滑槽、转杆和转盘;
6.所述塔体内部安装有填料层,位于所述塔体内部填料层上方安装有第一喷淋层,位于所述塔体内部第一喷淋层上方安装有第二喷淋层,所述塔体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面安装有电机,位于所述塔体一侧固定板顶面安装有滑框,所述滑框内部滑动嵌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对称安装有抖动架,所述抖动架位于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之间,所述抖动架内部等距安装有打散锥筒,一个所述抖动架内部的打散锥筒底端开设有漏液孔,带有所述漏液孔的打散锥筒靠近第一喷淋层,所述滑块另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嵌入有转杆,所述电机输出轴安装有转盘,所述转杆一端与转盘相连接,所述电机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块位于塔体内部,所述抖动架与塔体内壁之间有空隙。
8.优选的,所述塔体内部顶端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隔板、pp棉层、第二隔板、陶瓷过滤层、第三隔板、活性炭层和第四隔板;
9.所述塔体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顶面安装有pp棉层,所述pp棉层顶端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顶面安装有陶瓷过滤层,所述陶瓷过滤层顶端安装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顶面安装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顶端安装有第四隔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为s形,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形状相同。
11.优选的,所述塔体一侧底端安装有过气管,所述过气管一端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安装有滤网,所述过滤箱正面一侧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通过锁扣与过滤箱正面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箱门背面边部均粘接有密封条,所述过滤箱一侧安装有进气
管。
12.优选的,所述过气管与进气管之间通过滤网相隔,所述箱门位于滤网下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4.1.设置有滑框、抖动架、打散锥筒和转盘,通过电机带动抖动架抖动,可使打散锥筒将水气废气混合态打散,使废气均匀裸露分布在外,再通过第二喷淋层对废气进行喷淋除尘,除尘效果更好,且通过漏液孔可使打散水气凝结的水流出打散锥筒,便于脱硫塔除尘。
15.2.设置有第一隔板、pp棉层、陶瓷过滤层和活性炭层,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配合,使气体在塔体内部停留时间变长,再经过pp棉层、陶瓷过滤层和活性炭层对气体层层过滤,使气体内部的微尘均被去除,除尘程度更高,便于保护环境。
16.3.设置有过滤箱、滤网、箱门和密封条,通过滤网可将进入塔体内部的废气提前过滤一遍,将其中大颗粒灰尘过滤掉,避免大颗粒灰尘堵塞塔体内部,方便后续除尘,且通过打开箱门可清理过滤箱内部过滤出的灰尘,方便清理过滤箱。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箱门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塔体;
24.2、打散组件;201、填料层;202、第一喷淋层;203、第二喷淋层;204、固定板;205、电机;206、滑框;207、滑块;208、抖动架;209、打散锥筒;210、漏液孔;211、滑槽;212、转杆;213、转盘;
25.3、过滤组件;301、第一隔板;302、pp棉层;303、第二隔板;304、陶瓷过滤层;305、第三隔板;306、活性炭层;307、第四隔板;
26.4、过气管;5、过滤箱;6、滤网;7、箱门;8、密封条;9、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高效除尘装置,包括塔体1,塔体1内部安装有打散组件2,打散组件2包括填料层201、第一喷淋层202、第二喷淋层203、固定板204、电机205、滑框206、滑块207、抖动架208、打散锥筒209、漏液孔210、滑槽211、转杆212和转盘213,塔体1内部安装有填料层201,位于塔体1内部填料层201上方安装有第一喷淋层202,位于塔体1内部第一喷淋层202上方安装有第二喷淋层203,塔体1一侧安
装有固定板204,固定板204顶面安装有电机205,位于塔体1一侧固定板204顶面安装有滑框206,滑框206内部滑动嵌入有滑块207,滑块207一侧对称安装有抖动架208,抖动架208位于第一喷淋层202和第二喷淋层203之间,抖动架208内部等距安装有打散锥筒209,一个抖动架208内部的打散锥筒209底端开设有漏液孔210,带有漏液孔210的打散锥筒209靠近第一喷淋层202,滑块207另一侧开设有滑槽211,滑槽211内部滑动嵌入有转杆212,电机205输出轴安装有转盘213,转杆212一端与转盘213相连接,电机205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滑块207位于塔体1内部,抖动架208与塔体1内壁之间有空隙,通过电机205带动抖动架208抖动,可使打散锥筒209将水气废气混合态打散,使废气均匀裸露分布在外,再通过第二喷淋层203对废气进行喷淋除尘,除尘效果更好,且通过漏液孔210可使打散水气凝结的水流出打散锥筒209,便于脱硫塔除尘。
29.塔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包括第一隔板301、pp棉层302、第二隔板303、陶瓷过滤层304、第三隔板305、活性炭层306和第四隔板307,塔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隔板301,第一隔板301顶面安装有pp棉层302,pp棉层302顶端安装有第二隔板303,第二隔板303顶面安装有陶瓷过滤层304,陶瓷过滤层304顶端安装有第三隔板305,第三隔板305顶面安装有活性炭层306,活性炭层306顶端安装有第四隔板307,第一隔板301、第二隔板303和第三隔板305之间形成的通道为s形,第一隔板301和第三隔板305形状相同,通过第一隔板301、第二隔板303、第三隔板305和第四隔板307配合,使气体在塔体1内部停留时间变长,再经过pp棉层302、陶瓷过滤层304和活性炭层306对气体层层过滤,使气体内部的微尘均被去除,除尘程度更高,便于保护环境。
30.塔体1一侧底端安装有过气管4,过气管4一端安装有过滤箱5,过滤箱5内部安装有滤网6,过滤箱5正面一侧转动连接有箱门7,箱门7一侧通过锁扣与过滤箱5正面另一侧相连接,箱门7背面边部均粘接有密封条8,过滤箱5一侧安装有进气管9,过气管4与进气管9之间通过滤网6相隔,箱门7位于滤网6下方,通过滤网6可将进入塔体1内部的废气提前过滤一遍,将其中大颗粒灰尘过滤掉,避免大颗粒灰尘堵塞塔体1内部,方便后续除尘,且通过打开箱门7可清理过滤箱5内部过滤出的灰尘,方便清理过滤箱5。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需要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时,将废气送入进气管9,废气经过滤网6再从过气管4进入塔体1,滤网6可将进入塔体1内部的废气提前过滤一遍,将其中大颗粒灰尘过滤掉,避免大颗粒灰尘进入塔体1堵塞塔体1内部,方便后续除尘,滤网6过滤出的大颗粒灰尘落入过滤箱5内部底端,打开箱门7可清理过滤箱5内部过滤出的灰尘,方便清理过滤箱5。
32.废气进入塔体1后先经过填料层201,使第一喷淋层202对填料层201内部的废气进行喷淋除尘,第一遍喷淋过的气体经过抖动架208,电机205带动转盘213转动,使转杆212在滑槽211内部滑动,将滑块207上下滑动带动抖动架208抖动,可使打散锥筒209将气体中夹带的水气废气混合态打散,使废气均匀裸露分布在外,再通过第二喷淋层203对废气进行喷淋除尘,除尘效果更好,漏液孔210可使打散水气凝结的水流出打散锥筒209,便于脱硫塔除尘,电机205的型号为1tl0001。
33.二次喷淋过的气体经过第一隔板301和第二隔板303之间时由pp棉层302进行过滤,再经过第二隔板303和第三隔板305之间由陶瓷过滤层304进行过滤,再经过第三隔板305和第四隔板307之间由活性炭层306进行过滤,使气体在塔体1内部停留时间变长,且层
层过滤,使气体内部的微尘均被去除,除尘程度更高,便于保护环境。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