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试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782发布日期:2021-12-15 06:3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试液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外诊断试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试液瓶(即buffer瓶)。


背景技术:

2.poct,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指在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检测方法,其代表技术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便捷、操作简单、结果即时呈现、结果判读简单的特点,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在临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大部分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样本(如血液、粪便、粘液等)在检测时需要配合使用试液,一般称为buffer。根据检测的需求,buffer的使用分为两种:1)样本和buffer分开滴加,先滴加样本于加样口,再滴加buffer,如血液样本的病原菌抗体检测;2)样本和buffer 混合,在buffer中进行预处理(提取)后,同buffer一起滴加于加样窗口,如粉末、毛发等样本中的毒品检测、呼吸道棉签拭子采样的病原菌检测等。
4.buffer需单独使用时,一般灌装于一次性buffer瓶,使用时直接滴加;buffer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时,buffer可灌装于一次性buffer瓶,在使用时滴加到样品提取管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移液器取样滴加到加样窗口进行检测,操作比较繁琐;也可直接罐装于多功能提取管,如专利cn201820223906.3公开的一种由软管和滴头通过螺纹衔接组成的样品保存管。
5.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需要预处理的样品的检测,如果能减少相关操作步骤,如处理样品时将buffer从buffer瓶转移到提取管、使用移液器加样等,在buffer管内实现对样品的一步提取和直接滴样检测,将大大提高检测工作的便捷性。因此buffer直接灌装于多功能的样品提取管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目前市面流通的多功能提取管普遍存在运输过程漏液、制造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试液瓶。
7.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滴头和滴头帽。初始状态下,依次排列相连的管体、滴头和滴头帽一体成型;管体、滴头和滴头帽的内部形成连通在一起的存储腔室。滴头帽或管体上设置有能够封闭的灌装流道。管体与滴头的衔接处,以及滴头与滴头帽的衔接处均能够掰断。管体与滴头分离后能够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管口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滴头内端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管体上的第一环形凸起与滴头上的第一环形卡槽的形状相互匹配,能够卡合;
9.作为优选,所述的滴头与滴头帽分离后能够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滴头外端的滴孔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滴头帽的内侧设置有
第二环形卡槽;滴头上的第二环形凸起与滴头帽上的第二环形卡槽的形状相互匹配,能够卡合。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滴头中空设置,且外端设置有滴孔。管体的开口边缘处与滴头的内端开口边缘处连接成一体;滴头的外端滴孔的边缘与滴头帽的内端边缘连接成一体。
12.作为优选,所述滴头帽的顶部设置有灌装孔。灌装孔与存储腔室通过灌装流道连通;灌装流道能够通过热压封闭。
13.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底部设置有灌装口。灌装口与管体的内腔通过灌装流道连通;灌装流道能够通过热压封闭。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存储腔室内装有试液。
15.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底部封闭设置。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多功能试液瓶,其包括管体、下端盖和滴头帽;其特征在于:依次排列相连的下端盖、管体和滴头帽一体成型;下端盖、管体和滴头帽的内部形成连通在一起的存储腔室;管体连接滴头帽的端部设置有滴孔;管体连接下端盖的端部设置有拭子装入口;滴头帽或下端盖上设置有能够封闭的灌装流道;管体与下端盖、滴头帽的衔接处均能够掰断;管体与下端盖分离后能够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17.作为优选,下端盖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拭子固定槽。
1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瓶预装试液后热熔封口,具有优良的密闭性,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试液泄露。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瓶,滴头及滴头帽可以拆卸,且拆卸后可作为能直接滴样的样品提取管,实现对样品的一步提取及一步滴样,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省了耗材。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瓶,在完成样品提取后,拭子等样品采集工具可以留置瓶内,能有效防止携带病原菌的样品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瓶,在滴样后,滴头帽可以回装,防止试液泄露。
2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瓶,造价低廉,既能用于buffer单独使用的检测,也能用于 buffer和样品需提前混合提取的检测,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拆解使用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管体、滴头和滴头帽一体成型);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拆解使用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管体、滴头和滴头帽依次套置连接);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拆解使用后的剖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拆解使用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拆解使用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拆解使用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拆解使用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
33.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试液瓶,包括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初始状态下,依次排列的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一体成型;滴头2中空设置,且外端设置有滴孔。滴孔用于将从滴头2内腔的缓冲液滴出。管体1的顶部开口边缘处与滴头2的内端开口边缘处连接成一体;滴头2的外端滴孔的边缘与滴头帽3的内端边缘连接成一体。管体1的底部封闭设置。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的内部形成连通在一起的存储腔室。滴头帽3的顶部设置有灌装孔3

1。灌装孔3

1与存储腔室通过灌装流道连通;灌装孔3

1和灌装流道用于向存储腔室内灌装试液。灌装流道在灌装试液后通过热压封闭。从而使得试液瓶内的试液在开封前与外界完全隔绝。
34.管体1的管口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1

1,用于衔接滴头2。滴头2内端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2

1;管体1上的第一环形凸起1

1与滴头2上的第一环形卡槽2

1 的形状相互匹配,能够形成卡扣;滴头2外端的滴孔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

2,用于衔接滴头帽3。滴头帽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3

2;滴头2上的第二环形凸起2

2与滴头帽3上的第二环形卡槽3

2的形状相互匹配,能够形成卡扣;
35.如图2和3所示,管体1与滴头2的衔接处,以及滴头2与滴头帽3的衔接处均为薄壁结构,可掰断,从而将一体成型的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拆解为三个独立的部件。拆解后的管体1与滴头2可以通过管体1上的第一环形凸起1

1和滴头2上的第一环形卡槽2

1衔接固定在一起,衔接后的管体1管口与滴头2内侧的卡槽紧密贴合。拆解后的滴头2和滴头帽3,可以通过滴头2的第二环形凸起2

2与滴头帽3的第二环形卡槽3

2衔接固定在一起,衔接后的滴头2滴口与滴头帽3内侧的卡槽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试液瓶在第一次拆开进行使用后,各部件还能够重新组装,从而方便采样后与检测前之间的运输过程,以及避免检测后的废液泄露污染外界环境。
36.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检测为例,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37.1)出厂前,从滴头帽3的灌装孔3

1注射预装试液,热熔封口。
38.2)采样时,在鼻咽拭子采样后,掰断管体1与滴头2的衔接处,将拭子伸入到管体1 中充分浸润,捏管体1数次提取。
39.3)折除超出管体1长度的拭子手柄,回装滴头2,卡牢。将装入拭子并重新封闭的试液瓶送往检测中心。
40.4)检测时,掰断滴头2与滴头帽3的衔接处,滴液检测;
41.5)检测完成,回装滴头帽3,稍稍用力卡牢,以防止倾倒漏液和污染。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灌装方式不同;滴头帽3上不设灌装孔3

1和灌装流道。具体内容如下:
44.如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试液瓶,包括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初始状态下,依次排列的管体1、滴头2和滴头帽3一体成型;滴头2中空设置,且外端设置有滴孔。滴孔用于将从滴头2内腔的缓冲液滴出。管体1的顶部开口边缘处与滴头2的内端开口边缘处连接成一体;滴头2的外端滴孔的边缘与滴头2的内端边缘连接成一体。管体1、滴头2 和滴头帽3的内部
与滴头帽3上的第二环形卡槽3

2的形状相互匹配,能够形成卡扣;
57.如图6和7所示,管体1与下端盖4、滴头帽3的衔接处均为薄壁结构,可掰断,从而将一体成型的管体1、下端盖4和滴头帽3拆解为三个独立的部件。拆解后的管体1与下端盖4可以通过管体1上的第一环形凸起1

1和下端盖4上的第一环形卡槽2

1衔接固定在一起,衔接后的管体1拭子装入口与滴头2内侧的卡槽紧密贴合。拆解后的管体1和滴头帽3,可以通过管体1的第二环形凸起2

2与滴头帽3的第二环形卡槽3

2衔接固定在一起,衔接后的管体1滴孔部分与滴头帽3内侧的卡槽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试液瓶在第一次拆开进行使用后,各部件还能够重新组装,从而方便采样后与检测前之间的运输过程,以及避免检测后的废液泄露污染外界环境。
58.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检测为例,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59.1)出厂前,从下端盖4底部灌装流道注射预装试液,热熔封口。
60.2)采样时,在鼻咽拭子采样后,倒置瓶体,掰断管体1与下端盖4的衔接处,将拭子伸入到管体1内,充分浸润,捏管体数次提取。
61.3)折除超出瓶体长度的拭子手柄,回装下端盖4,卡牢。将装入拭子并重新封闭的试液瓶送往检测中心。
62.4)检测时,先正置瓶体,掰断管体1与滴头帽3的衔接处,再滴液检测;
63.5)检测完成,回装滴头帽3,稍稍用力卡牢,以防止倾倒漏液和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