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2811发布日期:2022-02-19 13:4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过滤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滤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过滤系统是过滤工序中的常用设备,过滤系统不仅应用于矿业、煤炭和化工等工业领域,其在过滤回收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3.相关技术中,在处理重离子废水时,例如在处理含镍的工业废水,以氢氧化钠作中和剂,聚合硫酸铁作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提高絮凝效果,技术改造后滤渣含镍量大于10%,避免了中水水质波动给生产带来的影响,使外排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ni《1mg/l)。但是该工艺会采用大量的聚合硫酸铁、氢氧化钠及聚丙烯酰胺,工艺较为复杂,并回收后的镍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重离子废水处理时的工艺较为复杂,且重离子的回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过滤回收系统,该过滤回收系统可以提高重金属离子的过滤回收效果。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包括:沉淀槽、压滤机和过滤回收装置,所述沉淀槽用于盛放重离子混合物,所述压滤机与所述沉淀槽相连,且所述压滤机用于压滤所述重离子混合物中的沉淀物,所述过滤回收装置与所述沉淀槽连通,且所述过滤回收装置用于过滤所述重离子混合物中的重离子浊液,所述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呈筒状,所述过滤本体内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清液区、过滤区和沉降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滤料;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沉淀槽连通,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沉降区连通,所述第一管用于将所述重离子浊液直接通入至所述沉降区内,所述重离子浊液经过所述过滤区时在所述滤料的作用下形成清液;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清液区连通,所述第二管用于将所述清液排出至过滤本体外;第三管,所述第三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沉降区连通,所述第三管排出并回收所述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当需要对沉淀槽内的重离子混合物进行回收时,可以通过压滤机对重离子混合物中的沉降物进行压滤,然后进行回收处理。并且回收过滤装置可以对重离子混合物中重离子浊液进行过滤回收,具体地,将重离子浊液通过第一管通入至过滤本体的沉降区内,重离子浊液在过滤本体内沿着从下至上的方向流动。当重离子浊液经过过滤区时,滤料会对重离子浊液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以去除重离子浊液中的悬浮物并形成清液,然后通过第二管将位于清液区上边沿的清液排出至过滤本体外,同时,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会沉落至沉降区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采用从下至上溢流的方式对重离子浊液进行过滤回收,可以提高重离子混合物的过滤回收效果。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回收系统还包括存储罐,所述存储罐与所述压滤机相连,所述第三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存储罐连通,以用于将所述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通入至所述存储罐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回收装置还包括第四管和第五管,所述第四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过滤区连通,所述第四管用于向所述过滤区内通入液体,以对所述滤料进行反冲洗,所述第五管与所述沉降区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三管的上方,以用于将所述沉降区内的液体排出。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回收装置还包括第六管和第七管,所述第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过滤区连通,所述第六管用于将所述滤料排出所述过滤本体,所述第七管与所述过滤区连通,所述第七管用于将所述滤料加入至所述过滤区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回收装置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过滤本体的上端,所述溢流堰用于收集从所述清液区的上边沿流出的清液,所述第二管与所述溢流堰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的侧壁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堰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堰的连通处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管与所述溢流堰的连通处的高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区内设有污泥耙,以用于将所述沉降区内的沉降物从所述第三管排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料为聚苯乙烯泡沫球,所述滤料的粒径范围为1毫米-4毫米,所述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小于1.5,所述滤料的厚度为300毫米-600毫米。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的流程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00、沉淀槽;200、压滤机;300、过滤回收装置;400、存储罐;500、清液池;
19.1、过滤本体;11、清液区;12、过滤区;121、滤料;13、沉降区;14、溢流堰;15、溢流管;
20.2、第一管;3、第二管;4、第三管;5、第四管;6、第五管;7、第六管;8、第七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
23.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包括沉淀槽100、压滤机200和过滤回收装置300。沉淀槽100用于盛放重离子混合物,压滤机200与沉淀槽100相连,且压滤机200用于压滤重离子混合物中的沉淀物,过滤回收装置300与沉淀槽100连通,且过滤回收装置300用于过滤重离子混合物中的重离子浊液。
24.如图2所示,过滤回收装置300包括过滤本体1、第一管2、第二管3和第三管4。过滤本体1为筒状结构,过滤本体1内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清液区11、过滤区12和沉降区13,过滤区12内填充有滤料121。
25.如图2所示,第一管2的第一端(如图2中第一管2的上端)与沉淀槽100连通,第一管2的第二端(如图2中第一管2的下端)与沉降区13连通,第一管2用于将重离子浊液直接通入至沉降区13内,重离子浊液经过过滤区12时在滤料121的作用下形成清液。第二管3的第一端(如图2中第二管3的左端)与清液区11连通,第二管3用于将清液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第三管4的第一端(如图2中第三管4的上端)与沉降区13连通,第三管4排出并回收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当需要对沉淀槽100内的重离子混合物进行回收时,可以通过压滤机200对重离子混合物中的沉降物进行压滤,然后进行回收处理。并且回收过滤装置可以对重离子混合物中重离子浊液进行过滤回收,具体地,将重离子浊液通过第一管2通入至过滤本体1的沉降区13内,重离子浊液在过滤本体1内沿着从下至上的方向流动。当重离子浊液经过过滤区12时,滤料121会对重离子浊液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以去除重离子浊液中的悬浮物并形成清液,然后通过第二管3将位于清液区11上边沿的清液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同时,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会沉落至沉降区13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采用从下至上溢流的方式对重离子浊液进行过滤回收,可以提高重离子混合物的过滤回收效果。
2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回收系统还包括存储罐400,存储罐400与压滤机200相连,第三管4的第二端与存储罐400连通,以用于将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通入至存储罐400内。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和压滤机200压滤后的产物可以通过存储罐400进行回收,从而可以对重离子混合物中的重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滤回收装置300还包括第四管5和第五管6,第四管5的第一端(如图2中第四管5的右端)与过滤区12连通,第四管5用于向过滤区12内通入液体,以对滤料121进行反冲洗,第五管6与沉降区13连通且位于第三管4的上方,以用于将沉降区13内的液体排出。
29.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过滤区12中的滤料121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第四管5向过滤区12持续地通入液体,使过滤区12中的滤料121不断的翻转,进而使滤料121上固结的悬浮物脱落,并沉降至沉降区13的底部,而且一些微小的悬浮物颗粒可以随着液体从第五管6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
3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过滤回收装置300还包括第六管7和第七管8,第六管7的第一端与过滤区12连通,第六管7用于将滤料121排出过滤本体1,第七管8与过滤区12连通,第七管8用于将滤料121加入至过滤区12内。
31.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过滤区12内的滤料121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需要更换时,可以通过第四管5向过滤区12中通入液体,在液体的驱动作用下过滤区12内的滤料121会随液体由第六管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从而将待更换的滤料121取出。当需要将新的滤料121补充至过滤区12内时,可以通过第七管将新的滤料121和液体的混合物加入至过滤区12,同时第五管6可以将多余的液体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而新的滤料121会留在过滤区12内。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可以通过第四管5和第六管7将旧的滤料121的排出,通过第五管6
和第七管8将新的滤料121的加入,从而实现过滤回收系统自动更换滤料121的目的,进而降低了后期维护连续过滤系统的成本。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滤回收装置300还包括溢流堰14,溢流堰14位于过滤本体1的上端,溢流堰14用于收集从清液区11的上边沿流出的清液,第二管3的第一端与溢流堰14连通,第二管3的第二端与清液池500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二管3储存过滤本体1内的清液。具体地,溢流堰14的横截面积大于过滤本体1的横截面积,第二管3设于溢流堰14的外周壁。清液可以从清液区11的上边沿溢流到溢流堰14内,从而对清液进行收集,第二管3与溢流堰14连通以将溢流堰14中的清液排出。
3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溢流堰14的侧壁设有溢流管15,溢流管15与溢流堰14连通,溢流管15与溢流堰14的连通处的高度不低于第二管3与溢流堰14的连通处的高度。在第二管3出现故障而不能将溢流堰14中的清液排出时,可以通过溢流管15将溢流堰14中的清液及时导出。
3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沉降区13内设有污泥耙(未示出),以用于将沉降区13内的沉降物从第三管4排出,通过设置污泥耙可以加快沉降区13内的沉降物从第三管4排出的速度。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料121为聚苯乙烯泡沫球,滤料121的粒径范围为1毫米-4毫米,滤料121的不均匀系数小于1.5,滤料121的厚度为300毫米-600毫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回收系统通过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球作为过滤介质,且聚苯乙烯泡沫球的不均匀度较小,粒径范围限定在1毫米-4毫米之间,可以提高浊液的过滤效果。
36.下面参考附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收过滤方法。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收过滤方法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收过滤系统实现,其中,该回收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通过压滤机200将沉淀槽100内的重离子混合物中的沉淀物进行压滤;
39.通过第一管2将沉淀槽100内的重离子浊液通入至沉降区13内,重离子浊液从下向上流动;
40.通过滤料121吸附过滤区12的重离子浊液中的悬浮物以形成清液,清液进入清液区11,重离子浊液中的沉降物沉落至沉降区13底部;
41.通过第二管3将位于清液区11上边沿的清液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
42.通过第三管4将浊液中的沉降物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并进行回收。
43.通过第四管5向过滤区12通入液体,对滤料121进行反冲洗,以清除滤料121上附着的悬浮物;
44.通过第五管6将含有悬浮物的液体排出至过滤本体1外;
45.通过第六管7将过滤区12内附着有悬浮物的滤料121导出;
46.通过第七管8将新的滤料121补充至过滤区12内。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收过滤方法的回收效率高且回收效果好。
48.进一步地,在重离子浊液进入至过滤本体1前加入絮凝剂,絮凝剂的浓度为100-1000g/t,从而可以对重离子浊液进行絮凝,以进一步地提高重离子浊液中的重离子的沉降效率。
49.优选地,重离子浊液中含有铜、钴和镍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重离子浊液为钴镍溶
液,具体地,对于红土镍矿浸出工艺而言,在其二次沉镍钴阶段,浓密溢流中含有少量的镍钴混合物。因此,可将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回收过滤方法进行对其中的钴镍金属过滤回收,从而提高了镍钴混合物的重金属的回收效率。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