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3854发布日期:2021-11-22 17: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泡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罐。


背景技术:

2.将气瓶内的食品级二氧化碳气体以物理的机械方式经过气泡机操作压入装有纯净(饮用)水的水瓶中,所形成的水溶液就是广义的苏打水,也就是碳酸水,因水中含有丰富的气泡,所以又叫气泡水。
3.现有的气泡机的加水、制冷、充气和放气泡水的各个动作都是分离的,整个制水过程非常的麻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混合罐能够用于集成加水、制冷、充气和放气泡水的气泡机,使制作气泡水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罐,能够更好将气体和水混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混合腔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气孔、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连接有泄压杆,所述泄压杆的上端连接有挡水板。
6.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还设有出气孔,所述泄压杆内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将混合腔体和出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孔上连接有安全阀。
7.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面固定有插接套筒,所述泄压杆的下端与插接套筒插接,所述泄压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挡水凸环,所述挡水板上固定有第一挡水套筒,所述泄压杆的上端与挡水套筒插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水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防转槽,所述泄压杆上固定有与防转槽插接的第一防转凸起,所述插接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防转槽,所述泄压杆的下端固定有与第二防转槽插接的第二防转凸起。
9.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包括下罐体和上罐体,所述下罐体与上罐体之间螺纹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当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到混合腔体内,由于气体的压力比较的大,部分气体冲到挡水板的下侧面后被挡住后返回到水中,增加了气体与水的混合效果;
12.(2)当混合腔体内到达一定气压时,安全阀自动打开实现放气,避免混合腔体内的压力过大;
13.(3)下罐体与上罐体之间螺纹连接,可以实现上罐体和下罐体之间的可拆卸,另外还能够方便泄压杆和挡水板的安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6.图3为图1的爆炸图;
17.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5为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6为驱动凸柱与驱动插槽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伸缩出水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伸缩出水套筒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10为按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上罐体;2、下罐体;3、罐体;4、按压板;5、伸缩出水套筒;6、泄压杆;7、挡水套筒;8、第一挡水凸环;9、挡水板;10、固定出水套筒;11、进气孔;12、出气孔;13、下罩体;14、进水孔;15、出气通道;16、混合腔体;17、第二挡水凸环;18、插接套筒;19、第一防转凸起;20、第一防转槽;21、第二防转凸起;22、第二防转槽;23、驱动连接杆;24、驱动插槽;25、出水塞头;26、第一限位平面;27、驱动凸轮;28、第二限位平面;29、从动凸块;30、固定凸杆;31、驱动凸柱;32、出水顶杆;33、容纳槽;34、连通槽;35、转动板;36、避让槽;37、插接凸起;38、插接板;39、形变槽;40、防转平面;41、顶杆连接板;42、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图10,提供一种混合罐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罐,包括罐体3,罐体3内设有混合腔体16,罐体3上设有进气孔11、进水孔14和出水孔42,出水孔42设置在罐体3的下侧壁,罐体3的下侧壁上固定有与出水孔42同轴线的固定出水套筒10,固定出水套筒10上套设有伸缩出水套筒5,伸缩出水套筒5的内壁固定有出水顶杆32,出水顶杆32延伸进混合腔体16的一端固定有出水塞头25,出水塞头25用于将出水孔42打开或关闭。
27.如图5和图6所示,罐体3上设有带动伸缩出水套筒5上下移动的按压装置,按压装置包括按压板4和两个驱动凸轮27,两个驱动凸轮27分别设置在伸缩出水套筒5的两侧,两个驱动凸轮27均通过固定凸杆30与罐体3转动连接,驱动凸轮27上设有驱动凸柱31,按压板4与罐体3转动连接,按压板4上设有与驱动凸柱31一一对应的驱动连接杆23,驱动连接杆23上设有供对应驱动凸柱31插接的驱动插槽24,伸缩出水套筒5的外壁上固定有与驱动凸轮27对应的从动凸块29,从动凸块29设置在对应驱动凸轮27的上方,驱动凸轮27的外壁与对应从动凸块29的下侧面抵接。
28.继续看图5和图6,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板4,按压板4相对罐体3转动,从而通过驱动连接杆23带动驱动凸轮27逆时针转动,驱动凸轮27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从动凸块2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伸缩出水套筒5上连接的出水塞头25向上移动,将出水孔42打开来进行出水;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出水,十分的方便。
29.如图5和图7所示,驱动凸轮27上设有第一限位平面26,从动凸块29的下侧面设有第二限位平面28,驱动凸轮27转动到第一限位平面26和第二限位平面28贴合时出水塞头25
将出水孔42打开;按下按压板4后,驱动凸轮27转动到第一限位平面26和第二限位平面28贴合,此时无需按住按压板4就限位住了伸缩出水套筒5,从而能够自动进行出水。
30.如图2所示,混合腔体16的底部连接有泄压杆6,泄压杆6的上端连接有挡水板9,挡水板9设置在进气孔11的上方,挡水板9的下侧面大致与混合腔体16内的水面贴合,当气体从进气孔11进入到混合腔体16内,由于气体的压力比较的大,部分气体冲到挡水板9的下侧面后被挡住后返回到水中,增加了气体与水的混合效果。
31.如图2所示,罐体3上还设有出气孔12,泄压杆6内设有出气通道15,出气通道15将混合腔体16和出气孔12连通,出气孔12上连接有安全阀和泄压阀,在取水前,可以先将泄压阀打开,将混合罐内的气放完,在进行取水,安全阀为现有技术,安全阀可以设定额定气压,当混合腔体16内到达一定气压时,安全阀自动打开实现放气,避免混合腔体16内的压力过大。
32.下面为泄压杆6分别与挡水板9和混合腔体16的一种连接结构,如图2

图5所示,混合腔体16的底面固定有插接套筒18,泄压杆6的下端与插接套筒18插接,泄压杆6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挡水凸环8,挡水板9上固定有第一挡水套筒7,泄压杆6的上端与挡水套筒7插接,第一挡水套筒7的内壁设有第一防转槽20,泄压杆6上固定有与第一防转槽20插接的第一防转凸起19,插接套筒18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防转槽22,泄压杆6的下端固定有与第二防转槽22插接的第二防转凸起21,泄压杆6的下端还固定有第二挡水凸环17。
33.如图2所示,罐体3包括下罐体2和上罐体1,下罐体2与上罐体1之间螺纹连接,可以实现上罐体1和下罐体2之间的可拆卸,另外还能够方便泄压杆6和挡水板9的安装;安装挡水板9时,先将泄压杆6的下端与插接套筒18插接,接着将泄压杆6的上端与挡水套筒7插接,然后再将上罐体1拧到下罐体2上,直到挡水套筒7的上端与上罐体1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挡水板9的位置限制,安装十分的方便。
34.如图2和3所示,还包括下罩体13,下罩体13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33,下罐体2与容纳槽33插接,下罐体2与下罩体13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栓的形式可拆卸连接,下罩体13的侧壁上设有供按压板4穿过的连通槽34。
35.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罐体3的下侧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5,转动板35上设有插接槽,按压板4上固定有与插接槽插接的插接板38,插接板38穿过插接槽的一端固定有插接凸起37,可以先将下罩体13与下罐体2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插接板38穿过下罩体13的连通槽34后插入插接槽内,直到插接凸起37穿过插接槽,完成插接板38的安装。
36.如图9和图10所示,插接板38上还设有两个形变槽39,两个形变槽39设置在插接凸起37的两侧,插接板38的下侧面还设有避让槽36,从而能够使插接凸起37穿过插接槽过程中,插接凸起37上的插接板38部分更好的发生弯曲。
37.如图8所示,出水顶杆32的外壁固定有若干顶杆连接板41,若干顶杆连接板41绕出水顶杆32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顶杆连接板41与伸缩出水套筒5的内壁固定。
38.如图5

图7所示,伸缩出水套筒5的外壁上设有两个与驱动凸轮27一一对应的防转平面40,两个驱动凸轮27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对应的防转平面40贴合,从而能够避免伸缩出水套筒5与固定出水套筒10之间发生转动。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