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6943发布日期:2022-02-19 14:3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内膜组织破碎用的眼内组织破碎器,特别是带破碎和吸引功能的眼内组织破碎器。


背景技术:

2.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或过度松弛,可使晶状体完全离开其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全脱位。晶状体全脱位可引起严重的屈光不正、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若晶状体完全脱位至玻璃体腔,还可引起玻璃体基底部的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晶状体全脱位患者,需评估其视功能、晶状体的浑浊程度、患者年龄及相关并发症,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3.对于中重度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晶状体,若估计晶状体有硬核,目前的常规手术方法是经睫状体平坦部睫状体超声粉碎术予以清除。但当晶状体硬核硬度高时,超声粉碎所产生的碎片在液流的冲击下,有可能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严重时会出现视网膜裂孔、出血,甚至导致视网膜脱落,对视力造成较大危害,而且,晶状体的超硬碎片也很难通过超声粉碎的方法进行精准清除,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破碎器械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通过夹持破碎器和收纳鞘的配合设计,不但能够产生良好的夹持破碎力,而且收纳鞘可以连通负压吸引装置,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清除,做到精准破碎,及时清除,有效防止组织破碎后产生的碎片对视网膜或周边组织造成意外伤害。
5.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含夹持破碎部 1、连接机构2、收纳鞘3、控制机构4和手柄5;
6.a、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远端设有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设有所述手柄5;
7.b、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张开或闭合;
8.c、所述夹持破碎部1至少含2个工作部11。
9.当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时,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所述收纳鞘3内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工作部11闭合,对组织进行破碎,尤其是当在所述收纳鞘3的端部设有刃口32时,在所述刃口32和所述工作部11的共同作用下,对眼内组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破碎。
10.所述夹持破碎部1含3个所述工作部11。所述夹持部1可以有多个所述工作部11,如3个或更多,可以更好地保证对组织夹持的稳固性,获得更好的破碎效果。
11.所述工作部11含夹持面11-1和破碎端11-2。所述夹持面11-1可很好地固定需要破碎的组织,所述破碎端11-2可以对被夹持的组织施加破碎力,所述破碎端11-2可以设计成线形刃口、或锯齿状刃口、或弧形刃口。
12.所述夹持面11-1呈弧形环抱状。弧形环抱状可以对组织,尤其是半硬态或弹性组
织施加更好的夹持力。
13.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含负压吸引机构6。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能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吸引排出眼外,防止破碎后的组织造成眼内周边组织的意外伤害。
14.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含吸引入口61、吸引通道62和排出口63;所述吸引入口61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的远端,所述排出口63设置在所述手柄5上。所述排出口63与负压源 200连接。
15.所述控制机构4是连杆式控制机构、或铰链式控制机构、或旋转式控制机构。申请人在此只列举了上述三种形式的控制机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作用形式的所述控制机构4,都并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16.所述控制机构4是连杆式控制机构4-1;所述连杆式控制机构4-1含控制开关41,按压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松开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连接机构2复位,所述夹持破碎部1张开。
17.所述连杆式控制机构4-1含控制开关41、控制芯杆42、连接座43、复位弹簧44;所述控制芯杆42和所述连接座4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4设置在所述连接座43的外侧;所述控制芯杆42、连接座43和复位弹簧44设置在所述手柄5的壳体51内,所述壳体51 的远端设有收纳鞘3,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3上;按压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控制芯杆42向后运动,带动所述连接座43 向后运动,所述复位弹簧44压缩,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2远端的夹持破碎部1随之回退,进入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所述工作部11和所述收纳鞘3远端的刃口配合作用,对组织进行破碎;松开所述控制开关41,在所述复位弹簧44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连接座43向前运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3上的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前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从所述收纳鞘3远端伸出,所述夹持破碎部1张开。
18.所述收纳鞘3的通孔31构成所述吸引通道62。
19.所述连接机构2是空心管状结构。
20.所述连接机构2的空心管状结构的中心孔21构成所述吸引通道62。空心管状结构设计可以将所述吸引通道62最大化,更好地保证破碎后的组织能够被有效地吸引排出眼外。
21.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含吸引开关64。所述吸引开关64可以控制负压吸引的开启和关闭。
22.所述吸引开关64设置在所述手柄5上或是脚踏开关。所述吸引开关6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各个部位,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3.临床使用时,首先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将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置入眼内,松开所述控制机构4,张开所述夹持破碎部1,夹持住需要被破碎的组织,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收入所述收纳鞘3内,在所述破碎端11和所述收纳鞘3的刃口32的共同作用下,组织被破碎。当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连接所述负压源200时,开启所述吸引开关64,被破碎的组织从所述吸引入口61 被吸入所述吸引通道62内,经所述排出口63被排出眼外。
24.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含夹持破碎部1、连接机构2、收纳鞘3、控制机构4和
手柄5。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远端设有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设有所述手柄5。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张开或闭合。当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时,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所述收纳鞘3内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工作部11闭合,在所述收纳鞘3的刃口32和所述工作部11的共同作用下,对眼内组织进行破碎。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含负压吸引机构6。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能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吸引排出眼外,防止破碎后的组织造成眼内周边组织的意外伤害。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临床使用非常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夹持破碎部张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是图1的主视图。
27.图1-2图1的a处放大图。
28.图1-3是图1-1的b-b剖视图。
29.图1-4是图1-3的c处放大图。
30.图1-5是图1的爆炸图。
31.图2是图1的夹持破碎部闭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1是图2的主视图。
33.图2-2是图2的d处放大图。
34.图2-3是2-1的e-e剖视图。
35.图3是含3个工作部的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1是图3的f处放大图。
37.图4是含负压吸引机构的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工作原理图。
38.上述图中:
39.100为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200是负压源。
40.1为夹持破碎部,2为连接机构,3为收纳鞘,4为控制机构,5为手柄,6为负压吸引机构6。
41.11为工作部,11-1为夹持面,11-2为破碎端;21为中心孔;31为通孔,32为刃口; 41为控制开关,42为控制芯杆,43为连接座,44为复位弹簧;61为吸引入口,62为吸引通道,63排出口,64为吸引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42.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
43.参考图1至图2-3,本实施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含夹持破碎部1、连接机构2、收纳鞘 3、控制机构4和手柄5。
44.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远端设有所述夹持破碎部 1;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设有所述手柄5。
45.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张开或闭合。
46.所述夹持破碎部1至少含2个工作部11。所述夹持部1也可以有多个所述工作部11,如3个或更多,可以更好地保证对组织夹持的稳固性,获得更好的破碎效果,参考图1和图3。
47.参考图1-2,所述工作部11含夹持面11-1和破碎端11-2。所述夹持面11-1可很好地固定需要破碎的组织,所述破碎端11-2可以对被夹持的组织施加破碎力,所述破碎端11
‑ꢀ
2可以设计成线形刃口、或锯齿状刃口、或弧形刃口。
48.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面11-1呈弧形环抱状。弧形环抱状可以对组织,尤其是半硬态或弹性组织施加更好的夹持力。
49.所述控制机构4是连杆式控制机构、或铰链式控制机构、或旋转式控制机构。申请人在此只列举了上述三种形式的控制机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作用形式的所述控制机构4,都并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0.参考图1-3和图2-3,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4是连杆式控制机构4-1;所述连杆式控制机构4-1含控制开关41,按压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松开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连接机构2复位,所述夹持破碎部1张开。
51.所述连杆式控制机构4-1含控制开关41、控制芯杆42、连接座43、复位弹簧44;所述控制芯杆42和所述连接座4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4设置在所述连接座43的外侧;所述控制芯杆42、连接座43和复位弹簧44设置在所述手柄5的壳体51内,所述壳体51 的远端设有收纳鞘3,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3上;按压所述控制开关41,所述控制芯杆42向后运动,带动所述连接座43 向后运动,所述复位弹簧44压缩,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2远端的夹持破碎部1随之回退,进入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所述工作部11和所述收纳鞘3远端的刃口配合作用,对组织进行破碎;松开所述控制开关41,在所述复位弹簧44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连接座43向前运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3上的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前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从所述收纳鞘3远端伸出,所述夹持破碎部1张开。
52.临床使用时,首先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将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置入眼内,松开所述控制机构4,张开所述夹持破碎部1,夹持住需要被破碎的组织,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收入所述收纳鞘3内,在所述破碎端11和所述收纳鞘3的刃口32的共同作用下,组织被破碎。
53.当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时,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所述收纳鞘3内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工作部11闭合,在所述收纳鞘3的刃口32和所述工作部11的共同作用下,对眼内组织进行破碎。本实施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临床使用非常方便。
54.实施例2:含负压吸引机构的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
55.参考图1-3、图2-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还含负压吸引机构6。
56.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含吸引入口61、吸引通道62和排出口63;所述吸引入口61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的远端,所述排出口63设置在所述手柄5上。所述排出口63与负压源 200连接。
57.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鞘3的通孔31内设置有所述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是空心管状结构。
58.所述连接机构2的空心管状结构的中心孔21构成所述吸引通道62。空心管状结构设计可以将吸引通道最大化,更好地保证破碎后的组织能够被有效地吸引排出眼外。
59.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含吸引开关64。所述吸引开关64可以控制负压吸引的开启和关闭。
60.所述吸引开关64设置在所述手柄5上或是脚踏开关。所述吸引开关6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的各个部位,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负压源200上,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1.临床使用时,首先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将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置入眼内,松开所述控制机构4,张开所述夹持破碎部1,夹持住需要被破碎的组织,闭合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向后运动,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收入所述收纳鞘3内,在所述破碎端11和所述收纳鞘3的刃口32的共同作用下,组织被破碎。需要将破碎的组织排出眼外时,开启所述吸引开关64,被破碎的组织从所述吸引入口61被吸入所述吸引通道62 内,经所述排出口63被排出眼外。
62.与实施例1相比,因设置有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能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吸引排出眼外,防止破碎后的组织造成眼内周边组织的意外伤害,临床使用更加安全。
63.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己,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的界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