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2653发布日期:2022-01-26 18:5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氨气,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在制取钒金属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氨气到生产的废气中,需要将氨气净化才能将废气进行排放,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只能将废气中的氨气通过水进行简单吸收,由于氨水的不稳定性,容易分解成氨气和水,使得本实用新型无法将氨气固定在溶液中;
4.2、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在吸收氨气的时候,由于氨气与水结合的不稳定性,使得最终排放的废气中会混合一定的氨气。
5.3、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只能将氨气进行简单吸收,处理其产生的废液需要一定的成本。
6.因此,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吸收筒、出气筒、承筒和进气筒,解决了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无法将氨气固定在溶液中、无法将废气中的氨气完全去除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筒、出气筒、承筒和进气筒,所述吸收筒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内壁远离吸收筒的一侧套接固定有封盘,所述吸收筒顶部远离出气筒一侧设置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内壁的中间套接固定有初滤芯,所述吸收筒的前侧设置有承筒,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收筒将废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通过出气筒将吸收氨气后的废气输送出去,通过承筒将吸收氨气产生的副产品进行承接,通过进气筒中的初滤芯将废气经过过滤后输送到吸收筒中。
10.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筒顶部靠近进气筒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吸收筒顶部远离进气孔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吸收筒前侧的顶部开设有出液孔,吸收筒通过进气孔套接进气管,通过出气孔套接转气管,通过出液孔套接出液管。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内套接固定有进气管,所述出气孔内套接固定有转气管,所述出液孔内套接固定有出液管,吸收筒通过进气管将废气输送到吸收筒后,在吸收筒中吸收氨气后将废气通过转气管输送到出气筒中,吸收氨气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出液管输送到承筒中。
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筒远离封盘的一侧面底部开设有气液口,所述吸收筒上的转气管套接固定在气液口内,所述封盘远离吸收筒一面的顶部套接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封盘远离吸收筒一面的底部套接固定有盐酸管,所述出气筒的底部固定有底座,出气筒通过气液口中套接的转气管输送的吸收氨气后的废气,在出气筒上的盐酸管中输送的吸收剂进一步吸收下,通过出气管将吸收氨气后产生的废气输送出去。
13.进一步地,所述承筒后侧的上部开设有输送口,所述吸收筒上的出液管套接在输送口内,所述承筒前侧的底部套接固定有副产品管,所述副产品管周侧的中间固定有阀门,承筒通过其上的输送口套接出液管将吸收筒中吸收氨气产生的副产品输送到其中,通过副产品管将承筒中承接的副产品输送出去,通过阀门控制副产品管的通断。
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靠近吸收筒的一侧面中央开设有出口,所述吸收筒上的进气管远离吸收筒的一端套接固定在出口内,所述进气筒远离出口的一侧面中央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内套接固定有进管,进气筒通过其上固定的进管将废气输送到其中,在初滤芯过滤后将废气通过进气管输送到吸收筒中。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收筒、出气筒和进气筒,解决了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无法将氨气固定在溶液中的问题,通过出气筒上的盐酸管将盐酸溶液输送到进气筒中,在转气管的输送下输送到吸收筒中,在进气筒中通过进口中套接的进气管输送到吸收筒中的废气中的氨气,被盐酸溶液吸收,产生氯化铵溶液,将氨气固定在吸收筒中。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收筒、出气筒和进气筒,解决了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无法将废气中的氨气完全去除的问题,在进气筒中输送的含有氨气的废气通过吸收筒中的盐酸吸收后,废气通过出气筒输送出去,在出气筒中固定的盐酸管将盐酸溶液输送到出气筒中,将出气筒中的废气中含有的氨气进一步吸收,大大增加了废气中氨气的吸收率,使得废气中氨气被吸收完全。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收筒、出气筒、承筒和进气筒,解决了现有的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问题,通过吸收筒中承接的盐酸溶液将经过吸收筒中的废气中含有的氨气进行吸收,产生氯化铵溶液,并通过吸收筒上固定的出液管将氯化铵溶液输送到承筒中进行容承,使得钒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回收产生的物质不仅不需要特别净化,而且可以产生比较纯净的氯化铵溶液,产生一定地经济效益。
19.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收筒结构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气筒结构立体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筒结构立体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筒结构立体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00、吸收筒;101、进气孔;102、出气孔;103、出液孔;104、进气管;105、转气管;106、出液管;200、出气筒;201、气液口;202、封盘;203、出气管;204、盐酸管;205、底座;300、承筒;301、输送口;302、副产品管;303、阀门;400、进气筒;401、初滤芯;402、出口;403、进口;404、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钒生产用氨气中和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筒100、出气筒200、承筒300和进气筒400,吸收筒100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筒200,吸收筒100将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出气筒200将吸收筒100中吸收氨气后的废气输送出去,出气筒200内壁远离吸收筒100的一侧套接固定有封盘202,封盘202将出气筒200一侧进行封闭,吸收筒100顶部远离出气筒200一侧设置有进气筒400,进气筒400将需要回收的含有氨气的废气输送到吸收筒100中,进气筒400内壁的中间套接固定有初滤芯401,初滤芯401将经过进气筒400的气体进行过滤,吸收筒100的前侧设置有承筒300,承筒300将吸收筒100中吸收氨气的水进行承接。
30.其中如图1、2所示,吸收筒100顶部靠近进气筒400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101,进气孔101将进气管104套接在吸收筒100上,吸收筒100顶部远离进气孔101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102,出气孔102将转气管105套接在吸收筒100上,吸收筒100前侧的顶部开设有出液孔103,出液孔103将出液管106套接在吸收筒100中。
31.其中如图1、2所示,进气孔101内套接固定有进气管104,进气管104将进气筒400中经过过滤的气体输送到吸收筒100内部的液体底部,出气孔102内套接固定有转气管105,转气管105将吸收筒100中吸收完氨气的气体输送到出气筒200中,出液孔103内套接固定有出液管106,出液管106将吸收筒100中吸收氨气后的液体输送到承筒300中,吸收筒100通过其上的进气管104将进气筒400中经过过滤的气体输送到吸收筒100内部的液体底部,通过转气管105将吸收筒100中吸收完氨气的气体输送到出气筒200中,并将盐酸吸收剂输送到吸收筒100中。
32.其中如图1、3所示,出气筒200远离封盘202的一侧面底部开设有气液口201,气液口201将转气管105靠近出气筒200的一端套接在出气筒200上,吸收筒100上的转气管105套接固定在气液口201内,封盘202远离吸收筒100一面的顶部套接固定有出气管203,出气管203将出气筒200中的废气输送出出气筒200,封盘202远离吸收筒100一面的底部套接固定有盐酸管204,盐酸管204将氨气的吸收剂盐酸溶液输送到出气筒200中,出气筒200的底部固定有底座205,底座205将出气筒200支撑在地面上,出气筒200通过其上固定的出气管203
将出气筒200中的废气输送出出气筒200,通过盐酸管204将氨气的吸收剂输送到出气筒200中。
33.其中如图1、4所示,承筒300后侧的上部开设有输送口301,输送口301将出液管106远离吸收筒100的一端套接固定在承筒300上,吸收筒100上的出液管106套接在输送口301内,承筒300前侧的底部套接固定有副产品管302,副产品管302将吸收氨气并容承到承筒300中的液体输送出去,副产品管302周侧的中间固定有阀门303,阀门303控制副产品管302的通断,承筒300通过其上开设的输送口301中套接固定的出液管106将吸收氨气后的液体输送到承筒300中,并通过副产品管302将液体输送出承筒300。
34.其中如图1、5所示,进气筒400靠近吸收筒100的一侧面中央开设有出口402,出口402将经过初滤芯401过滤后的废气输送到进气管104中,吸收筒100上的进气管104远离吸收筒100的一端套接固定在出口402内,进气筒400远离出口402的一侧面中央开设有进口403,进口403将进管404套接在进气筒400上,进口403内套接固定有进管404,进管404将需要吸收氨气的废气输送到进气筒400中,进气筒400通过其上固定的进管404将废气输送到进气筒400中,在初滤芯401过滤粉尘后,将废气通过出口402和进气管104连通,将废气输送到吸收筒100中。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