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溶铜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041发布日期:2021-12-22 18:1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低温溶铜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铜箔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温溶铜罐。


背景技术:

2.在电解铜箔生产中,第一步便是溶解硫酸铜溶液,影响溶铜反应效率主要得影响因素就是氧气、反应温度和反应面积。目前的溶铜罐和溶铜方法主要有低温浸泡式溶铜和高温蒸汽式溶铜,但低温浸泡式溶铜存在溶铜效率慢的问题,高温蒸汽式溶铜存在升温/保温成本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溶铜罐,解决目前低温溶铜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提供一种低温溶铜灌,包括
6.罐体,罐体底部侧壁开设进气口以及排液口,所述罐体上部侧壁开设抽风口,所述进气口与生箔机的酸雾出口形成管道连接;
7.盖板组件,设置于罐体上端罐口,所述盖板组件适于控制罐口的启闭;
8.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各个喷头安装在盖板组件上,所述喷头适于向罐体内喷淋硫酸溶液。
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中间盖、左盖以及右盖;
10.所述中间盖在罐口中部做固定设置,所述中间盖将罐口分隔为左罐口和右罐口,所述左盖与中间盖左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左盖适于盖合左罐口,所述右盖与中间盖右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右盖适于盖合右罐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主管、左喷淋支管、右喷淋支管以及多个喷头;
12.所述左盖和右盖内均形成空心储水腔,各个喷头分别安装在左盖和右盖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左右两个空心储水腔连通;
13.所述左喷淋支管的进水管与喷淋主管连接,所述左喷淋支管的出水端与左盖的空心储水腔连接;
14.所述右喷淋支管的进水管与喷淋主管连接,所述右喷淋支管的出水端与右盖的空心储水腔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盖内形成空心储水腔,所述喷淋主管出水端连接中间支管,所述中间支管与中间盖的空心储水腔连接,所述中间盖下表面设置多个喷头。
16.进一步的,所述喷淋主管上设置主阀门,所述左喷淋支管上设置左阀门,所述右喷淋支管上设置右阀门。
17.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盖上设置翻盖机构,所述翻盖机构分别与两侧的左盖以及右盖连接、以控制左罐口和右罐口启闭。
18.进一步的,所述翻盖机构包括电机、左链条以及右链条;
19.所述左链条一端与左盖固定连接,所述左链条另一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
20.所述右链条一端与右盖固定连接,所述右链条另一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与污液罐形成管道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抽风口与酸雾净化塔形成管道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低温溶铜灌,使用从生箔机酸雾抽风管道排出的酸气来提供氧气、反应温度,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还可以将酸气中夹杂的部分硫酸铜气体/颗粒吸收,这样既可以将算酸气中的硫酸铜回收利用,还可以降低酸雾净化塔吸收的酸气,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25.溶铜灌内安装的各个雾化喷头,可以增加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温溶铜灌
28.图2是盖板组件以及翻盖机构配合图;
29.其中,1、罐体;
30.2、盖板组件,21、中间盖,22、左盖,23、右盖;
31.3、喷淋装置,31、喷淋主管,32、左喷淋支管,33、右喷淋支管,34、中间支管,35、喷头;
32.41、主阀门,42、左阀门,43、右阀门;
33.5、污液罐;
34.6、酸雾净化塔;
35.7、生箔机;
36.8、翻盖机构,81、电机,82、左链条,83、右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8.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低温溶铜灌,包括罐体1,罐体1底部侧壁开设进气口以及排液口,所述罐体1上部侧壁开设抽风口,所述进气口与生箔机7的酸雾出口形成管道连接;
39.盖板组件2,设置于罐体1上端罐口,所述盖板组件2适于控制罐口的启闭;
40.喷淋装置3,所述喷淋装置3的各个喷头35安装在盖板组件2上,所述喷头35适于向罐体1内喷淋硫酸溶液。
41.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组件2包括中间盖21、左盖22以及右盖23;
42.所述中间盖21在罐口中部做固定设置,所述中间盖21将罐口分隔为左罐口和右罐口,所述左盖22与中间盖21左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左盖22适于盖合左罐口,所述右盖23与
中间盖21右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右盖23适于盖合右罐口。
43.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喷淋装置3包括喷淋主管31、左喷淋支管32、右喷淋支管33以及多个喷头35;
44.所述左盖22和右盖23内均形成空心储水腔,各个喷头35分别安装在左盖22和右盖23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左右两个空心储水腔连通;
45.所述左喷淋支管32的进水管与喷淋主管31连接,所述左喷淋支管32的出水端与左盖22的空心储水腔连接;
46.所述右喷淋支管33的进水管与喷淋主管31连接,所述右喷淋支管33的出水端与右盖23的空心储水腔连接。
47.本实施中,对于左盖22和右盖23的空心储水腔未做配图,这部分结构属于常规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喷头35结构、喷头35的安装结构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48.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间盖21内形成空心储水腔,所述喷淋主管31出水端连接中间支管34,所述中间支管34与中间盖21的空心储水腔连接,所述中间盖21下表面设置多个喷头35。
49.同理,本实施例中,对于中间盖21的空心储水腔与左盖22和右盖23的空心储水腔相同。
50.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淋主管31上设置主阀门41,所述左喷淋支管32上设置左阀门42,所述右喷淋支管33上设置右阀门43。
51.中间支管34上不配置阀门,因此,中间盖21下方的喷头35作业主要是有主阀门41进行控制。
52.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间盖21上设置翻盖机构8,所述翻盖机构8分别与两侧的左盖22以及右盖23连接、以控制左罐口和右罐口启闭。
53.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翻盖机构8包括电机81、左链条82以及右链条83;所述左链条82一端与左盖22固定连接,所述左链条82另一端与电机81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右链条83一端与右盖23固定连接,所述右链条83另一端与电机81转轴固定连接。
54.电机81的转轴旋转,同时卷绕左链条82和右链条83,从而拉动左盖22和右盖23一起翻盖,打开左灌口和右灌口;当需要关闭左灌口和右灌口的时候,转轴反向旋转,左盖22和右盖23依靠重力下降盖分别盖合左灌口和右灌口。
55.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液口与污液罐5形成管道连接。从而将罐体1内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铜溶液由排液口进入污液罐5。
56.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风口与酸雾净化塔6形成管道连接。从而将罐体1内反应产生的酸气由抽风口进入酸雾净化塔6经中和排大气。
57.本实用新型的低温溶铜灌,充分利用了由生箔机7排出的酸雾,生箔机7排出的酸雾温度在60度左右,以往酸雾是直接通过酸雾净化之后排入大气的,酸雾的热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58.作业时,翻盖机构8将左盖22和右盖23打开,然后往罐体1内加入铜料,生箔机7排出带有一定温度的酸雾,经抽风机从罐体1底部送入罐体1内,从而提升铜料的反应温度;喷淋装置3的主阀门41、左阀门42以及右阀门43打开,开始向罐体1内喷淋硫酸溶液,硫酸溶液
经过喷头35进行雾状喷淋,使铜料与硫酸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铜溶液由排液口进入污液罐5;反应产生的酸气由抽风口进入酸雾净化塔6经中和排入大气。
59.本实用新型低温溶铜灌,使用从生箔机7酸雾抽风管道排出的酸气来提供氧气、反应温度,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还可以将酸气中夹杂的部分硫酸铜气体/颗粒吸收,这样既可以将算酸气中的硫酸铜回收利用,还可以降低酸雾净化塔6吸收的酸气,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提高了溶铜效率。
60.溶铜灌内安装的各个雾化喷头35,可以增加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6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