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5383发布日期:2022-04-06 18:3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在对井下煤矿进行开采时,空气中粉尘含量较大,吸入人体内对作业人员危害极大,而且还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
3.为了减少煤矿井下密布的粉尘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一般会通过喷雾降尘装置进行降尘,但是现有的此类喷雾降尘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喷洒的高度不利于调节,喷洒时存在局限性,而且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利于调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底座、喷洒装置、壳体和喷口,所述底座两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轮体,且所述底座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驱动块,且所述驱动块的顶端通过支架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均设置有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的一侧均设置有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与进水通道的一端相连通,且所述喷洒装置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喷头,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水室,且所述水室内部的底端设置有2个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均通过导水软管与进水通道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轮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腔,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抗压件,所述抗压件的内部均设置有刚性弹簧,提高井下移动的稳定性。
7.优选的,所述轮体的外侧均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围绕轮体呈同心圆结构分布,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喷头上均设置有3个喷口,且所述喷头的内部设置有主管路,所述喷口上均通过连接管与主管路相连通,提高喷洒效果。
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驱动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块,对驱动块进行导向和限位。
10.优选的,所述喷口均呈扇形结构,且所述喷口上均设置有均布罩,使得水雾更加细致均匀,提高降尘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通过安装有底座、壳体、丝杆、电机、驱动块、支架、固定座、喷洒装置以及喷头,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驱动块沿丝杆上移,带动喷洒装置以及喷头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的喷洒降尘需求,不使用的时候支架收纳于壳体内,带动固定座以及喷洒装置降下,利于该装置的移动和输运。
13.(2)该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通过安装有喷头、主管路以及喷口,喷口设置有三个,且喷口均呈扇形结构,使得水流呈扇面以合适的角度喷出,利于扩大喷洒范围,喷口上均设置有均布罩,使得水雾更加细致均匀,提高降尘效果。
14.(3)该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通过安装有轮体,利于该喷雾降尘装置的移动,同时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的内部呈同心圆结构分布有抗压件,抗压件的内部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同时抗压件均为橡胶材质,通过刚性弹簧以及抗压件自身的回弹性能可将移动时因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发散,提高井下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轮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轮体;2、底座;3、水室;4、支架;5、喷洒装置;6、进水通道;7、喷头;8、固定座;9、导水软管;10、壳体;11、电机;12、水泵;13、主管路;14、喷口;15、均布罩;16、丝杆;17、驱动块;18、缓冲腔;19、抗压件;20、刚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底座2、喷洒装置5、壳体10和喷口14,底座2两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轮体1,轮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腔18,且缓冲腔18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抗压件19,抗压件19的内部均设置有刚性弹簧20;
22.通过轮体1将该喷雾降尘装置移动到煤矿井下,通过刚性弹簧20以及抗压件19自身的回弹性能可将移动时因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发散,提高井下移动的稳定性;
23.轮体1的外侧均设置有凹槽21,且凹槽21围绕轮体1呈同心圆结构分布,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24.底座2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壳体10,壳体10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16,丝杆16上套设有驱动块17,且驱动块17的顶端通过支架4设置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两侧均设置有进水通道6,且进水通道6的一侧均设置有喷洒装置5,所述喷洒装置5与进水通道6的一端相连通,且所述喷洒装置5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喷头7;
25.电机11带动丝杆16转动,驱动块17内设置有与丝杆16相匹配的螺纹孔,使得驱动块17沿丝杆16上移,带动喷洒装置5以及喷头7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的喷洒降尘需求;
26.壳体10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槽,驱动块17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块,对驱动块17进行导向和限位;
27.喷头7上均设置有3个喷口14,且喷头7的内部设置有主管路13,喷口14上均通过连接管与主管路13相连通;
28.喷口14均呈扇形结构,使得水流呈扇面以合适的角度喷出,利于扩大喷洒范围,且喷口14上均设置有均布罩15,使得水雾更加细致均匀,提高降尘效果;
29.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水室3,且水室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2个水泵12,水泵12的输出端均通过导水软管9与进水通道6连接;
30.电机11、以及水泵12的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规格参数等选型计算确定,其选型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31.工作原理: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轮体1将该喷雾降尘装置移动到煤矿井下,轮体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18,缓冲腔18的内部呈同心圆结构分布有抗压件19,抗压件19的内部均设置有刚性弹簧20,同时抗压件19均为橡胶材质,通过刚性弹簧20以及抗压件19自身的回弹性能可将移动时因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发散,提高井下移动的稳定性,之后电机11带动丝杆16转动,使得驱动块17沿丝杆16上移,带动喷洒装置5以及喷头7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的喷洒降尘需求,之后水室3内的水体通过导水软管9进入喷洒装置5内,之后通过喷头7上的喷口14喷出,喷口14设置有三个,且喷口14均呈扇形结构,使得水流呈扇面以合适的角度喷出,利于扩大喷洒范围,喷口14上均设置有均布罩15,使得水雾更加细致均匀,提高降尘效果,不使用的时候支架4下移收纳于壳体10内,带动固定座8以及喷洒装置5降下,减少占用空间大小,利于该装置的移动和输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