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粘结剂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8029发布日期:2022-04-14 22:4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粘结剂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树脂粘结剂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粘结剂搅拌器。


背景技术:

2.树脂粘结剂是铸造领域常见的粘结剂,用于与石英砂混合造型,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型腔,供金属液的浇注。树脂粘结剂呈现粘稠状,具有一定腐蚀性,通常采用大型塑料桶进行运输和保存,并在塑料桶14的底部和四周设置有底板15和防护栏16;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树脂粘结剂的成分复杂,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极易离析,从塑料桶内流出前需搅拌均匀,防止离析造成树脂粘结剂成分波动大,降低树脂粘结剂流出前后成分偏差大,降低树脂粘结剂的性能的稳定。
3.授权公告号为cn21361084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树脂搅拌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板连接有搅拌桶,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贯穿搅拌桶并延伸至其内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螺旋输送叶片转动将搅拌桶底部的树脂向上输送,向上输送的树脂在挡板的阻挡作用下回落在安装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固定杆转动,固定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安装板转动,安装板转动使其上回落的树脂在其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通过搅拌轴和搅拌齿的作用对其进行搅拌,可使搅拌桶内的树脂搅拌均匀。然而将树脂搅拌器应用于塑料桶中树脂粘结剂搅拌时,由于塑料桶的开口处较小,无法将搅拌器的搅拌叶片和搅拌轴插入桶内;目前常用的方式将塑料桶内的树脂粘结剂整体导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再行使用。采用该方式费时费力,极易造成树脂粘结剂的溅洒。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在塑料桶内直接搅拌树脂粘结剂,从而避免树脂粘结剂使用前需导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脂粘结剂搅拌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5.一种树脂粘结剂搅拌器,包括电机、控制器、搅拌轴、搅拌叶片和支撑板;所述电机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转速和转动时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自由端与所述搅拌轴对接固定;所述搅拌叶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侧面上,在竖直平面内,所述搅拌叶片可自由转动;所述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穿过塑料桶开口处时,所述搅拌叶片收合;搅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搅拌叶片自动张开。
6.本实用新型树脂粘结剂搅拌器的有益效果:将搅拌叶片的一端铰接在搅拌轴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搅拌叶片自然下垂,使搅拌叶片和搅拌轴能顺利穿过装有树脂的塑料桶的开口处;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搅拌轴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搅拌叶片水平张开,增大搅拌叶片搅拌树脂粘结剂的区域,有利于树脂粘结剂搅拌均匀,消除树脂粘结剂成分的离
析;实现在塑料桶内直接搅拌树脂粘结剂,从而避免树脂粘结剂使用前需导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减低劳动强度和避免转倒造成树脂粘结剂的污染。
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包括条形板,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两凸台,两凸台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条形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两凸台实现铰接。
8.有益效果:销轴穿插条形板的一端,条形板相对销轴可自由转动,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凸台上,实现条形板与搅拌轴的铰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简便的特点。
9.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条形凹槽用于供所述条形板插入。
10.有益效果:在条形板和搅拌轴穿插塑料桶开口处时,条形板的一侧部分被条形凹槽收纳,有利于增大条形板宽度的同时,使销轴位于条形板的中线上;有利于搅拌过程中,条形板的张开。
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还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条形板的一侧,所述条形板收合时,所述横板位于条形板远离搅拌轴的一侧;所述横板的数量为若干个,沿所述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12.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横板,搅拌时,横板增大与树脂粘结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树脂粘结剂的均匀搅拌。
13.进一步地,在所述条形板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条形板收合时,所述倾斜面位于靠近所述搅拌轴的一侧。
14.有益效果:当搅拌轴和条形板插入塑料桶内时,条形板接触塑料桶的内底面时,倾斜面改变条形板的受力方向,使条形板张开,避免产生干涉或对塑料桶内底面的破坏。
15.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对接固定具体为法兰连接,在搅拌轴的上端和电机的输出轴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法兰,法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6.有益效果:搅拌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便于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的拆卸、检修和更换。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方形通槽,所述方形通槽沿水平方向贯穿,在支撑板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耳柱。
18.有益效果:在树脂粘结剂搅拌器需要转运,方形通槽为叉车提供了插入孔,耳柱提供了行车的吊挂点,便于树脂粘结剂采用叉车或行车进行转运。
附图说明
19.图1是背景技术中塑料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树脂粘结剂搅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树脂粘结剂搅拌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电机,2-控制器,3-搅拌轴,4-搅拌叶片,5-支撑板,6-法兰,7-凸台,8-条形凹槽,9-横板,10-倾斜面,11-方形通槽,12-耳柱,13-桶盖,14-塑料桶,15-底板,16-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树脂粘结剂搅拌器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电机1、控制器2、搅拌轴3、搅拌叶片4和支撑板5。电机1和控制器2设置在支撑板5的上端面上,控制器2与电机1电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的转速和转动时间;电机1为伺服电机1,控制器2为普通控制箱,满足调控电机1的转速和转动时间即可;电信号连接具体为导线连接。
26.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5,电机1的输出轴自由端与搅拌轴3对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轴3与电机1的输出轴之间的对接固定具体为法兰6连接,在搅拌轴3的上端和电机1的输出轴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法兰6,法兰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搅拌轴3与电机1的输出轴之间通过法兰6连接,便于搅拌轴3和搅拌叶片4的拆卸、检修和更换。在搅拌轴3上套设有塑料桶14的桶盖13,桶盖13可相对搅拌轴3自由移动,桶盖13与塑料桶14之间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之间对接固定采用对接焊接代替法兰连接。
27.搅拌叶片4的一端铰接在搅拌轴3的圆周侧面上,在竖直平面内,搅拌叶片4可自由转动。搅拌轴3和搅拌叶片4穿过塑料桶14开口处时,搅拌叶片4收合;搅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搅拌叶片4自动张开。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叶片4包括条形板,在搅拌轴3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两凸台7,两凸台7平行间隔布置,条形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两凸台7实现铰接;销轴穿插条形板的一端,条形板相对销轴可自由转动,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凸台7上,实现条形板与搅拌轴3的铰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简便的特点。在搅拌轴3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凹槽8,条形凹槽8沿搅拌轴3的轴向延伸,条形凹槽8用于供条形板插入;在条形板和搅拌轴3穿插塑料桶14开口处时,条形板的一侧部分被条形凹槽8收纳,有利于增大条形板宽度的同时,使销轴位于条形板的中线上;有利于搅拌过程中,条形板的张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条形板的宽度较窄时,可不搅拌轴的圆周侧面上未开设条形凹槽。
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搅拌叶片4还包括横板9,横板9的一端固定在条形板的一侧,条形板收合时,横板9位于条形板远离搅拌轴3的一侧;横板9的数量为若干个,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通过设置横板9,搅拌时,横板9增大与树脂粘结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树脂粘结剂的均匀搅拌。在条形板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10,条形板收合时,倾斜面10位于靠近搅拌轴3的一侧;当搅拌轴3和条形板插入塑料桶14内时,条形板接触塑料桶14的内底面时,倾斜面10改变条形板的受力方向,使条形板张开,避免产生干涉或对塑料桶14内底面的破坏。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入过程条形板的下部未接触塑料桶的内底面,可在条形板远离铰接的一端未设置倾斜面。
29.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上设置有两个方形通槽11,方形通槽11沿水平方向贯穿,在支撑板5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耳柱12;在树脂粘结剂搅拌器需要转运,方形通槽11为叉车提供了插入孔,耳柱12提供了行车的吊挂点,便于树脂粘结剂采用叉车或行车进行转运。
30.如图4所示,使用时,在叉车或行车的转运作用下,将树脂粘结剂搅拌器运送至塑料桶14开口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条形板自然下垂,向下运动,使搅拌叶片4和搅拌轴3能顺利穿过装有树脂的塑料桶14的开口处;扣合桶盖13,使支撑板5的两端分别放置在防护栏16上,防护栏16形成对支撑板5的支撑;当树脂粘结剂搅拌器自身重力能够使搅拌过程中不产生位移的前提条件下,控制器2设置好转速和搅拌时间,电机1启动,条形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完成搅拌。如果树脂粘结剂搅拌器自身重力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要将支
撑板5的两端通过捆绑固定在防护栏16上。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