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7282发布日期:2022-04-27 11:4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水利管道当需要对其中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很多都需要关闭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这样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具有当需要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先关闭一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前部的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打开一号阀门,然后关闭二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后部的杂质进行清理,这样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不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进水管、法兰,所述法兰的内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双头螺栓,所述进水管的右端设置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右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过滤管的下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前端设置有前密封盖,所述前密封盖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封盖把手,所述排污管的右端设置有一号阀门,所述排污管的后端设置有后密封盖,所述排污管的外圈设置有二号阀门,所述过滤管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前密封盖的末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前密封盖的末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圈设置有排污刮板,所述排污管内侧设置有滑动内槽。
5.其中,所述进水管的右端通过法兰与过滤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右端通过法兰与出水管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法兰的设置,用于将进水管、过滤管、出水管三者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使进水管、过滤管、出水管三者的连接紧固牢靠,而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从而便于后期拆卸及检查维修。
6.其中,所述过滤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过滤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过滤管的下端与输水管的上端相互连通,所述输水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过滤层与过滤管卡合连接;通水后,水体经由进水管流入过滤管,然后水体经由过滤管流入出水管,通过过滤层的设置,用于对流入出水管的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7.其中,所述排污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排污管与过滤管成十字型交叉设置,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贯穿排污管的顶端壁体并与排污管的内侧相互连通;当通水后,水体经由过滤管流入出水管,在此过程中水体中的杂质被阻拦下,然后杂质经由输水管进入排污管。
8.其中,所述前密封盖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前密封盖的尺寸与后密封盖的尺寸
相同,所述前密封盖与后密封盖的前端均设置有封盖把手,所述前密封盖与后密封盖的后端均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前密封盖与后密封盖的设置,用于对排污管的密封。
9.其中,所述一号阀门与二号阀门以排污管的中心线对称安装设置;当需要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先关闭一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前部的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打开一号阀门,然后关闭二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后部的杂质进行清理,这样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不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
10.其中,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杆共设置有八根,每四根所述连接杆为一组,所述连接杆的尺寸与滑动内槽的尺寸相匹配;通过连接杆的设置,用于前密封盖与排污刮板的固定连接,同时也用于后密封盖与排污刮板的固定连接。
11.其中,所述排污刮板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排污刮板共设置有两块,所述排污刮板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内槽的长度与排污管的长度相同,所述滑动内槽共设置有四条;当需要清理排污管时,通过封盖把手拉动后密封盖,然后后密封盖在向外侧移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排污刮板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将排污刮板前方的沉淀物刮出,然后再将后密封盖与排污管进行密封。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通水后,水体经由过滤管流入出水管,在此过程中水体中的杂质被阻拦下,然后杂质经由输水管进入排污管,当需要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先关闭一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前部的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打开一号阀门,然后关闭二号阀门,然后对位于排污管后部的杂质进行清理,这样对排污管进行清理时,不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通过连接杆的设置,用于前密封盖与排污刮板的固定连接,同时也用于后密封盖与排污刮板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清理排污管时,通过封盖把手拉动后密封盖,然后后密封盖在向外侧移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排污刮板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将排污刮板前方的沉淀物刮出,然后再将后密封盖与排污管进行密封。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污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污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污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进水管;2、法兰;3、双头螺栓;4、过滤管;5、出水管;6、输水管;7、排污管;8、前密封盖;9、封盖把手;10、一号阀门;11、后密封盖;12、二号阀门;13、过滤层;14、过滤网;15、密封圈;16、连接杆;17、排污刮板;18、滑动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包括进水管1、法兰2,所述法兰2的内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双头螺栓3,所述进水管1的右端设置有过滤管4,所述过滤管4的右端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过滤管4的下端设置有输水管6,所
述输水管6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7,所述排污管7的前端设置有前密封盖8,所述前密封盖8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封盖把手9,所述排污管7的右端设置有一号阀门10,所述排污管7的后端设置有后密封盖11,所述排污管7的外圈设置有二号阀门12,所述过滤管4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层13,所述过滤层13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14,所述前密封盖8的末端设置有密封圈15,所述前密封盖8的末端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外圈设置有排污刮板17,所述排污管7内侧设置有滑动内槽18。
22.本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管1的右端通过法兰2与过滤管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管4右端通过法兰2与出水管5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法兰2的设置,用于将进水管1、过滤管4、出水管5三者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使进水管1、过滤管4、出水管5三者的连接紧固牢靠,而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从而便于后期拆卸及检查维修。
23.所述过滤管4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过滤管4的直径与进水管1的直径相同,所述过滤管4的下端与输水管6的上端相互连通,所述输水管6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过滤层13与过滤管4卡合连接;通水后,水体经由进水管1流入过滤管4,然后水体经由过滤管4流入出水管5,通过过滤层13的设置,用于对流入出水管5的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24.所述排污管7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排污管7与过滤管4成十字型交叉设置,所述输水管6的下端贯穿排污管7的顶端壁体并与排污管7的内侧相互连通;当通水后,水体经由过滤管4流入出水管5,在此过程中水体中的杂质被阻拦下,然后杂质经由输水管6进入排污管7。
25.所述前密封盖8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前密封盖8的尺寸与后密封盖11的尺寸相同,所述前密封盖8与后密封盖11的前端均设置有封盖把手9,所述前密封盖8与后密封盖11的后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5;通过前密封盖8与后密封盖11的设置,用于对排污管7的密封。
26.所述一号阀门10与二号阀门12以排污管7的中心线对称安装设置;当需要对排污管7进行清理时,先关闭一号阀门10,然后对位于排污管7前部的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打开一号阀门10,然后关闭二号阀门12,然后对位于排污管7后部的杂质进行清理,这样对排污管7进行清理时,不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
27.所述连接杆16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杆16共设置有八根,每四根所述连接杆16为一组,所述连接杆16的尺寸与滑动内槽18的尺寸相匹配;通过连接杆16的设置,用于前密封盖8与排污刮板17的固定连接,同时也用于后密封盖11与排污刮板17的固定连接。
28.所述排污刮板17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排污刮板17共设置有两块,所述排污刮板17与连接杆1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内槽18的长度与排污管7的长度相同,所述滑动内槽18共设置有四条;当需要清理排污管7时,通过封盖把手9拉动后密封盖11,然后后密封盖11在向外侧移动时通过连接杆16带动排污刮板17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将排污刮板17前方的沉淀物刮出,然后再将后密封盖11与排污管7进行密封。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法兰2的设置,用于将进水管1、过滤管4、出水管5三者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使进水管1、过滤管4、出水管5三者的连接紧固牢靠,而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从而便于后期拆卸及检查维修,当通水后,水体经由进水管1流入过滤管4,然后水体经由过滤管4流入出水管5,通过过滤层13的设置,用于对流入出水管5的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水体经由过滤管4流入出水管5,在此过程中水体中的杂质被阻拦下,然后杂质经由输水管6进入排污管7,当需要对排污管7进行清理时,先关闭一号阀门10,
然后对位于排污管7前部的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封盖把手9拉动前密封盖8,然后前密封盖8在向外侧移动时通过连接杆16带动排污刮板17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将排污刮板17前方的沉淀物刮出,然后再将前密封盖8与排污管7进行密封,通过连接杆16的设置,用于前密封盖8与排污刮板17的固定连接,同时也用于后密封盖11与排污刮板17的固定连接,然后打开一号阀门10,然后关闭二号阀门12,然后对位于排污管7后部的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封盖把手9拉动后密封盖11,然后后密封盖11在向外侧移动时通过连接杆16带动排污刮板17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将排污刮板17后方的沉淀物刮出,然后再将后密封盖11与排污管7进行密封,这样对排污管7进行清理时,不会影响水利管道的正常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