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8309发布日期:2022-05-26 02:0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


背景技术:

2.工业用大型的过滤装置,其过滤的原理非常的简单易懂,采用了多级过滤网,从而将介质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而现有的这些过滤装置,基本采用活性炭过滤网来对杂质进行过滤,活性炭滤网铺满整个过滤设备的截面,从而使得流过这个滤网的液体得到过滤,此种过滤方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过滤装置结构复杂不便拆卸,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滤芯未经充分使用便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增加了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包括过滤箱和输液泵,所述过滤箱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滤芯盒,所述滤芯盒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滤芯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滤芯本体,所述滤芯盒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布水板,所述布水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过滤箱内壁正面和背面的上端均开设有限位槽。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箱正面左侧的下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且第一输液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液泵的正面连通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输液泵连通。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箱背面的上端连通有排污管,且排污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且顶盖的顶部连通有导流管。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箱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一侧的上端与顶盖表面的下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箱,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一支撑块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块,起到了稳定支撑滤芯盒的效果,通过设置滤芯盒,起到了便于存储滤芯本体的效
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槽,起到了便于将引入过滤箱内腔的水经流滤芯本体内腔,从而使滤芯本体对水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起到了稳定支撑布水板的效果,同时起到了便于对滤芯盒进行限位的效果,通过布水板和第二导流槽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引入的水进行均匀分布的效果,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对布水板进行限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块、滤芯盒和第二支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排污管和第二阀门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输液管、第一阀门和输液泵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过滤箱;2、第一支撑块;3、滤芯盒;4、第一导流槽;5、滤芯本体;6、第二支撑块;7、布水板;8、第二导流槽;9、限位块;10、限位槽;11、第一输液管;12、第一阀门;13、输液泵;14、第二输液管;15、排污管;16、第二阀门;17、顶盖;18、导流管;19、固定块;2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1、第一支撑块2、滤芯盒3、第一导流槽4、滤芯本体5、第二支撑块6、布水板7、第二导流槽8、限位块9、限位槽10、第一输液管11、第一阀门12、输液泵13、第二输液管14、排污管15、第二阀门16、顶盖17、导流管18、固定块19和支撑柱2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1.请参阅图1-4,一种净化高效的活性炭过滤器,包括过滤箱1和输液泵 13,过滤箱1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2,第一支撑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滤芯盒3,滤芯盒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导流槽4,滤芯盒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滤芯本体5,滤芯盒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6,第二支撑块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布水板7,布水板7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导流槽 8,第二导流槽8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限位块9,过滤箱1内壁正面和背面的上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0,通过设置过滤箱1,起到了稳定支撑第一支撑块2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块2,起到了稳定支撑滤芯盒3的效果,通过设置滤芯盒3,起到了便于存储滤芯本体5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槽 4,起到了便于将引入过滤箱1内腔的水经流滤芯本体5内腔,从而使滤芯本体5对水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6,起到了稳定支撑布水板7 的效果,同时起到了便于对滤芯盒3进行限位的效果,通过布水板7和第二导流槽8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引入的水进行均匀分布的效果,通过限位块9和限位槽10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对布水板7进行限位的效果。
22.其中,限位块9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10的内腔并与限位槽10的内腔活动连接,过滤
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通过设置支撑柱20,起到了稳定支撑过滤箱1的效果。
23.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1正面左侧的下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11,且第一输液管1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12,通过第一输液管11和第一阀门12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控制过滤箱1内腔水流的效果。
24.其中,输液泵13的正面连通有第二输液管14,第一输液管11远离过滤箱1的一端与输液泵13连通,通过输液泵13和第二输液管14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过滤箱1内腔过滤后的水传输至外部环境的效果,同时起到了便于向过滤箱1的内腔传输冲洗药剂的效果。
25.具体的,过滤箱1背面的上端连通有排污管15,且排污管15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16,通过排污管15和第二阀门16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过滤箱1内腔的冲洗剂引入外部环境的效果。
26.具体的,过滤箱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17,且顶盖17的顶部连通有导流管18,通过顶盖17和导流管18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待过滤的水引入过滤箱1内腔的效果。
27.具体的,过滤箱1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且固定块19一侧的上端与顶盖17表面的下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块19,起到了便于对顶盖17限位的效果。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上述电气元件,首先关闭第二阀门16,再通过导流管18将待净化的水通过导流管18传输至过滤箱1的内腔,使水流到达布水板7的顶部经流第二导流槽8的内腔,使第二导流槽8对水流进行均匀分配,将水均匀流至滤芯盒3的顶部,之后通过第一导流槽4到达滤芯本体5的内腔,使滤芯本体5对水流内的各类物质进行吸附和过滤,经滤芯本体5过滤后的水流通过开启第一阀门12和输液泵13,使输液泵13 通过第一输液管11将过滤后的水最后通过第二输液管14传输至外部环境,从而便于进行再次利用,若要对设备进行拆卸维护,可先通过拆除固定块19 表面的螺栓,使固定块19对顶盖17解除限位,将顶盖17从过滤箱1的顶部分离,之后将限位块9从限位槽10的内腔取出,从而使限位块9解除对布水板7的限位,之后可将布水板7从第二支撑块6的顶部分离,再取出滤芯盒3 从而便于对滤芯盒3进行更换,当滤芯盒3内腔的滤芯本体5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实用性会降低,若不更换滤芯本体5,此时可对滤芯本体5进行反向冲洗,增加滤芯本体5的实用性,若要进行反向冲洗,可先将导流管18 进行封堵,之后开启第二阀门16,然后开启输液泵13使输液泵13通过第二输液管14和第一输液管11将冲洗剂传输至过滤箱1的内腔,使冲洗剂通过过滤箱1的底部流至排污管15的内腔,从而实现使清洗剂吸附滤芯本体5内腔的物质,使滤芯本体5可进行反复利用,进而增加滤芯本体5的实用性。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