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0547发布日期:2022-10-25 16:4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碳酸锂生产过程中,纯碱是生产碳酸锂的一种重要辅料。目前工业生产碳酸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硫酸锂或氯化锂与纯碱固体配制的溶液进行沉锂反应。由于生产碳酸锂工艺要求,配制纯碱溶液需要满足温度控制要求,因此配制纯碱溶液在带有加热盘管的配碱槽内进行。然而,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会带走少部分的纯碱固体,若不处理将会造成纯碱损失和污染环境。因此,需要设计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
3.为吸收工业尾气,多采用板式塔和填料塔。板式塔内气液逐级接触,填料塔内气液连续接触,两种方式均能充分吸收。然而,受限于现场安装空间,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不适合采用填料塔或板式塔。
4.图1为现有的尾气吸收装置,尾气通过尾气吸收管1的扩口状结构进入尾气吸收水槽3内;尾气从吸收水槽内液面逃逸后再与喷淋装置2喷出的水雾接触;最后被离心风机4排出。但是,其具有以下缺点:1、没有在液面以下设置气泡消除装置,气体经过吸收水槽后,会产生振动,危害设备安全;2、没有设置除沫装置,溶解在液体的有害杂质经气液夹带随着离心风机扩散至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3、没有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存在缺水情况,存在污染环境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壳体、配碱槽尾气管以及溢流管,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和所述溢流管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和外界,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有不锈钢筛网,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有丝网除沫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排气管、进水阀以及浮筒液位计,所述浮筒液位计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阀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所述溢流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溢流管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长方体,所述壳体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60目。
10.进一步的,所述丝网除沫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1.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设计符合现场安装空间的吸收装置,在液面下设置气泡消除装置,减少设备振动情况,通过设计除沫装置,减少气液夹带造成的纯碱损失及环境污染,通过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保持一定液位,减少吸收装置缺水风险。
12.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大小符合现场安装尺寸,解决
了现场安装问题;装置带有不锈钢筛网,起到消泡作用,能够减少设备振动;装置带有丝网除沫器,能够减少气液夹带造成的纯碱损失及环境污染;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保持一定液位,减少吸收装置缺水风险;回收了尾气中的纯碱及蒸汽冷凝水,实现资源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的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壳体1、配碱槽尾气管2、不锈钢筛网3、丝网除沫器4、排气管5、进水阀6、浮筒液位计7、溢流管8。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18.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壳体1、配碱槽尾气管2以及溢流管8,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和所述溢流管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和外界,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有不锈钢筛网3,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有丝网除沫器4,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排气管5、进水阀6以及浮筒液位计7,所述浮筒液位计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阀之间。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所述溢流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溢流管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呈长方体,所述壳体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60目。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丝网除沫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23.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来自配碱槽夹带纯碱固体的尾气从配碱槽尾气管2进入吸收装置中;尾气气泡经过不锈钢筛网后,消散为小气泡,减少了可能引起的设备振动情况;尾气经过溶液洗涤后穿过吸收装置上方的丝网除沫器后,减少气液夹带情况;尾气吸收装置顶部的排气管与离心风机相连,排气管尾部设有蒸汽冷凝水收集管,蒸汽冷凝后回流至配碱槽中;车间生产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通过进水阀6进入尾气吸收装置中,进水阀6与浮筒液位计7 通过dcs系统联锁并控制尾气吸收装置内的液位,高液位时自动关阀,低液位时自动开阀;吸收装置中的溶液通过溢流管8回流至配碱槽中,实现纯碱回收利用。
24.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设计符合现场安装空间的吸收装置,在液面下设置气泡消除装置,减少设备振动情况,通过设计除沫装置,减少气液夹带造成的纯碱损失及环境污染,通过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保持一定液位,减少吸收装置缺水风险。
25.本实用新型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大小符合现场安装尺寸,解决了现场安装问题;装置带有不锈钢筛网,起到消泡作用,能够减少设备振动;装置带有丝网
除沫器,能够减少气液夹带造成的纯碱损失及环境污染;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保持一定液位,减少吸收装置缺水风险;回收了尾气中的纯碱及蒸汽冷凝水,实现资源二次利用。
26.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配碱槽尾气管以及溢流管,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和所述溢流管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和外界,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有不锈钢筛网,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有丝网除沫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排气管、进水阀以及浮筒液位计,所述浮筒液位计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阀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所述溢流管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溢流管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设置位置相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长方体,所述壳体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60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除沫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所述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壳体、配碱槽尾气管以及溢流管,所述配碱槽尾气管和所述溢流管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配碱槽尾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和外界,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有不锈钢筛网,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有丝网除沫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排气管、进水阀以及浮筒液位计,所述浮筒液位计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阀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碱槽尾气吸收装置,在液面下设置气泡消除装置,减少设备振动情况,通过设计除沫装置,减少气液夹带造成的纯碱损失及环境污染,通过设置液位自动控制,保持一定液位,减少吸收装置缺水风险。险。险。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彬 曾祖亮 陈志勇 刘峰生 翁成军 朱志全 钟升 廖春雨 曾友明 谌灵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都县赣锋锂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