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1781发布日期:2022-06-01 23:5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体溶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混合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发现氢气对常见的近百种疾病有明显疗效,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氢分子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能主动选择与有害自由基结合生成水,从而消除有害自由基。人体利用氢气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氢气溶入水中,氢气将水作为载体进入身体消化系统,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系统并到达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实现对人体内有害自由基的还原,为氧化损伤产生的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人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衰老提供了一种预防措施。这其中,氢气在水中的浓度,也就是剂量,是决定氢水抗氧化能力最重要的指标。氢气是所有元素中质量最轻的元素,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在标准大气压情况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6ppm,难以满足治疗要求。为此,将氢气快速、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就成为制取氢水的核心技术。
3.现有的溶解氢气等其他其他的仪器复杂,如需要加压设备等,造价昂贵,且制备的氢水中的氢气含量仍然偏低,氢气分布不均且不稳定。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气液混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溶氢的设备复杂,溶氢含量低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气液混合器,包括以下部分:
7.混合部,为两个端部设置开口的柱形腔体,其中一端开口为连接气源和水源的入口端,另一端开口为出口端,气体和液体从入口端进入并充分混合后,从出口端流出;
8.微孔滤芯,设置于柱形腔体内,用于分解气体和液体;
9.气泡发生组件,设置于出口端的出口通道,所述气泡发生组件由层叠的聚流层和分流层组成,气液经过气泡发生组件后被充分分解以及溶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层包括层叠的释放件和旋流件,所述释放件包括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尺寸沿出口端方向减小,所述旋流件包括若干旋流槽,所述旋流槽为锥形结构,气液依次经过释放件和旋流件。
11.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槽的开孔设置在锥形结构轴线的侧边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槽呈环状布置,且其开孔均偏向中央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聚流层为在中央开设一通孔的器件,所述聚流层在分流层的前后端均有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滤芯呈桶状结构扣合于出口端,气液能够从微孔滤芯的侧壁和底部进入。
15.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滤芯为不锈钢烧结而成的滤芯。
16.进一步的,在出口端外侧面还设置有滤网,用于防止杂质进入腔体内。
17.进一步的,在入口端处设有螺纹连接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的混合部内设置有微孔滤芯,微孔滤芯的微纳米级孔迅速把混合部的腔体内的水流和气流转化为细小的分子团,使得氢气能够更好的溶解至液体中生成富氢水,此外设有气泡发生组件,水流和气体在气泡发生组件完成聚合、分散、再聚合的过程,将气液高效分解再溶合,大大提高了气液的接触效率,极大提高了氢气的溶解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4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5.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流槽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29.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高效溶解气体的气液混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溶解量小、设备昂贵的问题。
31.本发明的申请人发明现有的溶氢棒所溶解氢气的含量低,并且混合程度不够,导致其挥发速率高。
32.有鉴于此,设计出一种气液混合器来提高气体的溶解量,参阅图1至6,气液混合器,包括以下部分:
33.参阅图1和图2,混合部100,为两个端部设置开口的柱形腔体,其中一端开口为连接气源和水源的入口端101,另一端开口为出口端102,气体和液体从入口端101进入并充分混合后,从出口端102流出;
34.继续参阅图2,微孔滤芯200,设置于柱形腔体内,用于分解气体和液体;气液从入口端101进入后,通过微孔滤芯200,微孔滤芯200将气液分解成细小的分子水团和气体分子团,分解后使气体能够更好的溶解于水中,微孔滤芯200的孔隙分布均匀,能够提高溶解的效率。
35.具体的,所述微孔滤芯200呈桶状结构扣合于出口端102,气液能够从微孔滤芯200的侧壁和底部进入,更多方向同时进入,提高了气液穿过微孔滤芯200的速率。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滤芯200为不锈钢烧结而成的滤芯,微孔的密度大致为40-80目,纳米级标准。
37.参阅图2和图3,还设置有气泡发生组件300,其设置于出口端103的出口通道(出口端由柱形的出口通道组成),气泡发生组件300嵌入出口通道并与出口通道的侧壁保持紧贴状态,所述气泡发生组件由层叠的聚流层301和分流层302组成,气液经过气泡发生组件300后被充分分解以及溶合,即气液经过聚流再分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气液不断的完成交叉碰撞,大大提高了气体的溶解量。
38.具体的,如图4和图5和图6所示,所述分流层302包括层叠而成的释放件302a和旋流件302b,所述释放件302a包括若干导流孔302a,所述导流孔302a的尺寸沿出口端方向减小,流过微孔滤芯的气液从较小的孔进入并从较大的孔流出,因此,气液在导流孔中会产生激烈的冲击碰撞,增加气液的混合程度,并且将气液分割的较为细小的水流,出口端方向即为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
39.所述旋流件302b包括若干旋流槽303,所述旋流槽303为锥形结构,气液依次经过释放件302a和旋流件302b。
40.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液的混合程度,参阅图6,所述旋流槽303的开孔304设置在锥形结构轴线(锥形结构的轴线在旋流槽的中心位置)的侧边位置,气液流经旋流槽303后能够产生旋涡的效果,加速气体的混合溶解。
41.进一步设置的,参阅图6,所述旋流槽303呈环状布置,且其开孔304均偏向中央设置,以此产生较为集中的回旋,有效提高气液的混合程度。
42.本实施例中,导流孔302a与旋流槽303一一对应,经过导流孔的液体被细化后,接着进入旋流槽回旋进行气液混合。
43.水汽在经过上述组件后,水流被破碎成微小的气泡颗粒,微小气泡的特点是气泡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率高、在水中滞留时间长,具有常规尺寸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种气泡能充分溶解于液相中。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流层301为在中央开设一通孔的器件,用于将气液集中引流,所述聚流层301在分流层的前后端均有设置。
45.在本实施例中,释放件302a和旋流件302b以及聚流层301为独立的器件,组装式的设置于出口通道内,可方便拆卸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聚流层301和分流层302可以设计成与出口通道一体成型。
46.如图3-5所示,在出口端102相对于气泡发生组件30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滤网400,用于防止杂质进入腔体内,以保证混合部内部的纯净。
47.如图1所示,在入口端101处设有螺纹连接部103,方便该产品接入气源和水源。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气液混合器所针对混合的气体并不做具体限定。
4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50.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