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4758发布日期:2022-08-09 20:1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气体吸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


背景技术:

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发电、运输、工业、建筑业、动植物呼吸作用这六个方面。其中,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全世界以矿物燃料为动力的工厂和发电站以及机动车辆数不胜数,它们排放的废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为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温室效应,它致使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还会影响大气环流,使地球的水循环发生变化,继而改变全球的降水量分布。温室效应使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二氧化碳又是一种碳资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应用于医疗、食品、焊接等诸多领域。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4.现有二氧化碳吸收塔主要采用填料塔,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对于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其中,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当然,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能够有效降低塔体高度,并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包括底座、内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立式塔体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部与立式塔体下部的填料转子,所述填料转子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填料转子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填料转子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座的侧面上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立式塔体的中部设有第二填料,所述立式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立式塔体的侧面中部还设置有吸收液喷淋口,所述立式塔体内还安装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靠近所述吸收液喷淋口且位于所述吸收液喷淋口的下方。
7.优选地,所述立式塔体的上部还安装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位于所述第二填料的上方。
8.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皮带轮、皮带和电机,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皮带轮上,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皮带和皮带轮带动所述填料转子转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外。
9.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为丝网填料。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填料为散堆填料。
11.优选地,所述液体分布器为槽盘式分布器。
1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填料转子进行转动,将经过所述液体分布器分布后并从所述第二填料流下来的吸收液离心分离出来,外部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第一填料,并与所述离心分离出来的吸收液在所述第一填料的表面逆向强力接触,进行气液传质,然后经过所述第二填料完成二氧化碳吸收后再通过出气口进行排放,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塔体高度,并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底座1;皮带轮2;进气口3;填料转子4;电机5;皮带6;第一填料7;第二填料8;液体分布器9;立式塔体10;除雾器11;吸收液喷淋口12;出气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7.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塔可以包括底座1、立式塔体10和填料转子4。其中,所述底座1的上部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立式塔体10内嵌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填料转子4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空腔结构上部与立式塔体10的下部,以上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塔体的高度。
18.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转子4内设有第一填料7。其中,所述第一填料7优选为丝网填料。
19.而所述填料转子4的底部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填料转子4转动。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皮带轮2、皮带6和电机5,所述皮带6套设于所述皮带轮2上,所述电机5通过所述皮带6和皮带轮2带动所述填料转子4进行转动,所述电机5设置于所述底座1外。
2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侧面上部开设有进气口3,所述进气口3用于通入外部烟气。所述立式塔体10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13,所述出气口13用于将经过二氧化碳吸附后的烟气进行排出。
21.所述立式塔体10的中部设有第二填料8,所述第二填料8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述第二填料8优选为散堆填料,所述散堆填料可为两层。
22.本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塔体10的侧面中部还设置有吸收液喷淋口12,用于将吸收液喷淋到所述立式塔体10内。所述立式塔体10内还安装有液体分布器9,所述液体分布器9靠近所述吸收液喷淋口12且位于所述吸收液喷淋口12的下方。所述液体分布器9用于对吸收液进进行重新分布。其中,所述液体分布器9可以是槽盘式分布器。
23.实施时,在外部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3进入到所述第一填料7前,首先通过所述吸收液喷淋口12将吸收液喷淋到所述立式塔体10内,所述液体分布器9将所述吸收液进行分布后进入所述第二填料8中,并流到所述第一填料7上。而所述填料转子4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将经过所述液体分布器9分布后并从所述第二填料8流下来的吸收液离心分离出来,使得所述烟气在所述第一填料7的表面与吸收液逆向强力接触,进行气液传质,然后再经过所述第二填料8完成二氧化碳吸收后再通过出气口13进行排放,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24.为了对经过二氧化碳吸附后的烟气进行干燥,所述立式塔体10的上部还安装有除雾器11,所述除雾器11位于所述第二填料8的上方。
25.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填料转子4进行转动,将经过所述液体分布器9分布后并从所述第二填料8流下来的吸收液离心分离出来,外部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3进入到所述第一填料7,并与所述离心分离出来的吸收液在所述第一填料7的表面逆向强力接触,进行气液传质,然后经过所述第二填料8完成二氧化碳吸收后再通过所述出气口13进行排放,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塔体高度,并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