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氯介质挥发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2011发布日期:2022-12-07 07:4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废气的回收和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氯介质挥发气压缩冷凝膜多罐吸附蒸汽解吸回收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氯介质挥发气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含氯介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锂电池隔膜行业,然而由于该物质具有沸点低的特点,容易挥发。有关部门规定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将含氯介质列为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之一。所以,处理挥发性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有效治理和回收含氯介质挥发污染物的技术。
3.现阶段国内常用的治理技术主要有吸附法、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等。该类处理技术公用工程消耗高,回收效果并不理想。
4.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含氯介质处理方法存在公用工程消耗高,回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计一种不仅满足了相关排放标准,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公用工程消耗的含氯介质挥发气压缩冷凝膜多罐吸附蒸汽解吸回收处理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氯介质挥发气压缩冷凝膜多罐吸附蒸汽解吸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增压机、气液分离器、水冷器、预冷器、一级冷凝器、制冷系统、储液罐、膜单元、吸附单元、气泵或真空泵、冷凝器、凝液储罐、油水分离器、曝气池,所述增压机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水冷器相连,所述制冷系统与一级冷凝器相连,所述一级冷凝器与储液罐相连,所述预冷器、吸附单元分别与膜单元相连,所述吸附单元与冷凝器相连,所述冷凝器与凝液储罐相连,所述凝液储罐分别与油水分离器、真空泵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器与曝气池相连。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0摄氏度以上制冷工艺与深冷工艺相比,降低了制冷所需要的能耗。
7.2、分离膜采用含氯介质挥发气专用分离膜,提高了含氯介质挥发气透过的速率,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8.3、由于含氯介质分子沸点低,易挥发,增压机选用耐腐蚀喷液螺杆增压机,近似等温压缩,避免了在压缩过程中,含氯介质的二次挥发。
9.4、吸附塔装填的树脂吸附剂,易于蒸汽解吸与再生,更好的控制了末端尾气达标排放。
10.5、由于前端压缩冷凝膜工艺已回收了绝大部分含氯介质,减少了末端吸附单元活性炭的装填量,降低了蒸汽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13.如图1所示。
14.一种含氯介质挥发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增压机1、气液分离器2、水冷器3、预冷器4、一级冷凝器5、制冷系统16、储液罐6、膜单元7、吸附单元、气泵或真空泵12(其中以真空泵更佳,能更好的脱附去除吸附剂吸附的二氯甲烷气体,产生负压,脱附更好)、二级冷凝器11、凝液储罐13、油水分离器14和曝气池5,所述增压机1的进口端与含氯介质挥发气气源相连通,增压机1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2的进口端相连,气液分离器2的出口端与水冷器3的进口端相连,水冷器3的出口端预冷器4的一个进口端相连通,预冷器4的另一个进口端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相连;预冷器4的一个出口端与冷 凝器5相连,另一出口端与膜单元7的进口端相连,冷凝器5由制冷系统16提供冷源对进入其中的含氯气体进行降温,降温冷凝的含氯液体进行储液罐6中加以回收,未冷凝的含氯气体返回至预冷器4中并排入膜单元7中进行分离,经膜单元7分离的气体进入吸附单元,即膜单元7的一个输出端与吸附单元相连通,未通过膜单元7的含氯气体返回增压机1的进气口,即膜单元7的另一输出端与增压机1的进气口相连;吸附单元对进入其中的含氯气体进行蒸气解吸,解吸后的含氯气体达标排放,解吸气通过管道进入与吸附单元相连的第二冷凝器11冷凝,冷凝液进入冷凝液储罐13,未冷凝的气体进入与第二冷凝器11的气泵12中,气泵12的出口与增压泵1的进气口相连;冷凝液储罐13的输出端与油水分离器14的输入端相连,油水分离器14的废液输出端与曝气池5的输入端相连,经曝气池5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具体实施时,所述增压机最好采用单螺杆增压机/双螺杆增压机,内部叶轮材质为不锈钢,增压机在增压过程中需要补充脱盐水或软水,循环液与含氯介质挥发气同时压缩,增压机出口温升小于15摄氏度,增压机出口压力不低于0.6mpa。膜单元可采用卷式分离膜或叠式分离膜,可直接从市场采购,该膜采用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功能层,同时功能层中添加无机粒子以提升其对含氯介质挥发气的分离效果。膜分离过程连续、不存在放热、条件温和,具有能耗低、安全性高、处理能力强等优势。本发明中的预冷器4、水冷器3、一级冷凝器5、二级冷凝器11均应采用管壳式结构,材质选用不锈钢316l,耐腐蚀,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制冷系统中通常包括:制冷压缩机,蒸发器,水冷冷凝器,电磁阀等,间接通过冷冻水箱内的冷煤提供冷量,冷媒由水泵输送至一级冷凝器。吸附单元包括第一吸附塔8、第二吸附塔9,第三吸附塔10,各吸附塔内填装树脂吸附剂,含氯介质挥发气先进入第一、第二吸附塔进行吸附,经吸附后的挥发气直接达标排放,与此同时第三吸附塔10进行蒸汽再生解吸工作,三个吸附塔通过时间切换,交替运行。
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含氯介质挥发气进入增压机1入口,增压机1自动运转并将工作频率自适应到与进气气量平衡,挥发气经增压机,压力提升至》0.60mpag经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进入水冷器3至预冷器4,在预冷器4中被一级冷凝器5排出的不凝气预冷后进入膜单元7,一级冷凝器5的冷量由制冷系统16提供,大量的含氯介质可以在冷凝单元被冷凝下来排至储液罐6,在一级冷凝器5中,一级冷凝器温度为0-2℃,水和含氯介质的蒸汽分压将大大超过其相应的饱和蒸汽分压而液化,大部分挥发气冷凝成液回收,一级冷凝器5中的不凝气体作为冷源进入预冷器4被水冷器3来气加热一定温升后进入膜单元7,膜分离透过(透过测)的高浓度气体返回
到增压机1入口再进行回流处理;分离膜透余侧的气体经过减压进入高分子树脂吸附单元,设置3个吸附塔(第一吸附塔8、第二吸附塔9、第三吸附塔10),含氯介质挥发气先进入第一吸附塔8、第二吸附塔9进行吸附,经吸附后的挥发气直接达标排放,与此同时第三吸附塔10进行蒸汽再生解吸工作,三个塔通过时间切换,交替运行。经过吸附后的含氯介质挥发气浓度降低到30mg/nm3以下,达标排放。采用蒸汽进行再生解吸,解吸气经冷凝器11冷却后通过气泵12至装置入口回流处理,再生后的气体通过冷凝器11冷却后进入凝液储罐13,凝液排至油水分离器14,油水分离器14中的废水排至曝气池15再次处理后达标排放。
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7.本发明未涉及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