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9305发布日期:2022-09-03 04:1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2.钢铁厂烧结混料系统、轧钢线、钢渣处理等岗位所产生的高湿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含尘高湿废气的治理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含尘高湿废气弥漫在车间内部,不仅给电气设备造成不可逆转的侵蚀、损伤,而且对各岗位的技术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不符合执业卫生健康标准,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缩紧,含尘高湿废气中的粉尘需要收集治理、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要求,这就对除尘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的干式除尘系统不适应高湿的工况,传统的湿式除尘器达不到超低排放的标准要求,能达到超低排放的湿电除尘器无法满足高的入口粉尘浓度,为此,需要研发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包括进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多个湿除本体,多个湿除本体并联设置在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之间,湿除本体包括支架、基础水池、筒体和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筒体内部的冲击乳化单元、喷淋单元和旋流子组单元,支架为型材框架结构,基础水池设置在支架内部,筒体设置在支架上方,且其下端延伸至基础水池内,筒体下部与进风管道连通,筒体上端与出风管道连通。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进风管道将含尘烟气导入多个湿除本体内,能够满足高入口浓度的使用要求,利用湿除本体对含尘烟气进行三级除尘,使烟气的排放浓度满足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并由出风管道统一收集排放,使得车间内部的高湿废气及粉尘得到有效的收集治理,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6.优选的,冲击乳化单元包括进风弯头和分风配重块,进风弯头一端设置在筒体内部,且位于基础水池的液面上方,进风弯头另一端伸出筒体外与进风管道可拆卸连接,分风配重块设置在筒体下端的内部,分风配重块为倒锥形,且其锥形向上延伸至进风弯头内,利用进风弯头将含尘烟气以一定的速度导引到基础水池的液面,使含尘烟气和液面之间产生冲击乳化,形成大量的飞沫和液滴,含尘烟气与飞沫和液滴充分接触,将含尘烟气中50-60%的粉尘捕捉进入基础水池。
7.优选的,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盘管和格栅,喷淋盘管一端穿过筒体伸出在外,筒体内部的喷淋盘管上设置有多个螺旋喷头,格栅可拆卸设置在筒体上,且位于喷淋盘管下方,喷淋盘管上设置有分支管,采用喷淋盘管和螺旋喷头,对含尘烟气进行二次洗涤过滤,去除含尘烟气中30%的粉尘,采用格栅对含尘烟气进行降速及分风均流,使含尘烟气和螺旋喷头喷出的水雾融合更加充分。
8.优选的,旋流子组单元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旋流子件,旋流子件包括外筒、喷淋管和多个螺旋斜叶片,外筒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板上,多个螺旋斜叶片间隔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喷淋管竖直设置在外筒的中心,且依次穿过多个螺旋斜叶片,喷淋管通过管路与分支管连通,利用旋流子件对含尘烟气进行喷淋除尘和旋流除尘,采用喷淋管喷洒水雾增加液气比,使水雾和粉尘混合,采用螺旋斜叶片产生旋流,将混合的含尘水雾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在旋流离心力及水膜吸附的作用下,将粉尘分离。
9.优选的,筒体上端一体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为喇叭口状,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出风管道连通,采用出风口喇叭口状的收口式结构,当烟气从筒体经出风口向出风管道排放时,进一步脱出烟气中的水分,达到消除白烟的效果。
10.优选的,基础水池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电动阀组,当系统故障时,通过打开电动阀组,可将基础水池的水通过排液管排出。
11.优选的,湿除本体还包括事故水池,事故水池设置在地坪以下,且位于基础水池的下方,排液管向下延伸至事故水池内,当系统出现故障时,采用事故水池作为临时的存储空间,方便系统的维护。
12.优选的,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还包括平衡水池,平衡水池通过泵组分别与多个基础水池连通,基础水池和平衡水池上均设置有超声波液位计,采用平衡水池和泵组维持基础水池内水位的平衡,保证系统正常运作,采用超声波液位计监测平衡水池和基础水池内水位的高低。
13.优选的,进风管道上设置有冲洗单元,冲洗单元包括冲洗总管和若干冲洗单元,若干冲洗单元间隔设置在进风管道上,冲洗总管和若干冲洗单元通过冲洗支管连通,冲洗单元包括冲洗支座和冲洗喷头,冲洗支座固设在进风管道外表面,冲洗喷头可拆卸设置在冲洗支座上,且伸入进风管道内部,冲洗支管上靠近冲洗支座处设置有球阀,球阀和冲洗喷头通过软管连通,采用冲洗单元对进风管道内部进行冲洗,防止粉尘在通风管道内壁沉积,提高烟气通过效率。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湿除本体对含尘烟气进行三级除尘,使得排放的烟气中粉尘含量满足国家超低排放标准(<5mg/nm
³
),处理能力强,单筒处理能力可达15-18万立方米/h,系统整体结构布局合理,运行平稳,使用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湿除本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子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进风管道;2、出风管道;3、平衡水池;4、泵组;5、超声波液位计;6、支架;7、基础水池;8、筒体;9、进风弯头;10、分风配重块;11、喷淋盘管;12、格栅;13、螺旋喷头;14、分支管;15、旋流子件;16、外筒;17、喷淋管;18、螺旋斜叶片;19、排液管;20、电动阀组;21、事故水池;22、冲洗总管;23、冲洗支管;24、冲洗支座;25、冲洗喷头;26、出风口;27、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3.参照图1-图6,一种超低排放高效湿式除尘系统,包括进风管道1、出风管道2、平衡水池3和多个湿除本体,多个湿除本体并联连接,分别通过管路与进风管道1和出风管道2连通,进风管道1用于将含尘烟气导入湿除本体内,含尘烟气通过湿除本体除尘后,由排风管道统一排放,湿除本体包括支架6、基础水池7和筒体8,支架6为由型材焊接而成的钢结构,或采用膨胀螺栓或浇筑安装在地坪面上,强度高,使用稳定性强,基础水池7安装在支架6的内部,且位于筒体8的下方,筒体8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强度高,耐腐蚀,使用性能稳定,筒体8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6的上端面,筒体8的下端向下延伸在基础水池7内,在筒体8的内部由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冲击乳化单元、喷淋单元和旋流子组单元,用于对含尘烟气进行三级除尘,筒体8的上端一体加工有出风口26,出风口26加工成喇叭口状,通过出风口26喇叭口的收口结构,进一步脱出烟气中所含的水分,达到烟气排放消白的功效,出风口26通过管路与出风管道2连通,由出风管道2统一排放,平衡水池3通过泵组4与多个基础水池7连通,在基础水池7和平衡水池3上均安装有超声波液位计5,通过超声波液位计5监测平衡水池3和基础水池7内水位的高低,并利用平衡水池3和泵组4维持基础水池7内水位的平衡,保证系统正常运作,在基础水池7的底部焊接有排液管19,在排液管19上安装有电动阀组20。
24.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进风管道1将含尘烟气导入多个湿除本体内,能够满足高入口浓度的使用要求,利用湿除本体对含尘+烟气进行三级除尘,使烟气的排放浓度满足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并由出风管道2统一收集排放,使得车间内部的高湿废气及粉尘得到有效的收集治理,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25.参照图1-图6,冲击乳化单元包括进风弯头9和分风配重块10,进风弯头9的一端位于筒体8的内部,且向下延伸至基础水池7的液面上方,进风弯头9的另一端伸出筒体8外部,通过管路与进风管道1连接,分风配重块10安装在筒体8下端的内部,用于为筒体8增加配重,降低筒体8的中心,增强筒体8的稳定性,分风配重块10为倒锥形结构,分风配重块10的锥形向上延伸至进风弯头9内,进风管道1内的含尘烟气被进风弯头9以一定的速度导引入筒体8内,经过分风配重块10的倒锥形分流,冲击基础水池7的液面,使含尘烟气和液面之间产生冲击乳化,形成大量的飞沫和液滴,含尘烟气与飞沫和液滴充分接触,将含尘烟气中50-60%的粉尘捕捉进入基础水池7。
26.参照图1-图6,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盘管11和格栅12,喷淋盘管11的一端穿过筒体8伸出在外,与外部水源连接,筒体8内部的喷淋盘管11上安装有多个螺旋喷头13,格栅12安装在筒体8上,且位于喷淋盘管11的下方,喷淋盘管11上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有分支管14,由外部水源向喷淋盘管11供水,由螺旋喷头13雾化喷出,对含尘烟气进行二次洗涤过滤,可去除含尘烟气中30%的粉尘,采用格栅12对含尘烟气进行降速及分风均流,使含尘烟气和螺旋喷头13喷出的水雾融合更加充分。
27.参照图1-图6,旋流子组单元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旋流子件15,旋流子件15包括外筒16、喷淋管17和多个螺旋斜叶片18,外筒16的上下两端均采用螺栓连接在筒体8上,多个螺旋斜叶片18间隔安装在外筒16的内部,喷淋管17竖直安装在外筒16的中心位置,且依次穿过多个螺旋斜叶片18,喷淋管17通过管路与分支管14连通,由分支管14向喷淋管17供水,
利用旋流子件15依次对含尘烟气进行喷淋除尘+旋流除尘+喷淋除尘+旋流除尘+旋流除尘,采用喷淋管17喷洒水雾增加液气比,使水雾和粉尘混合,采用螺旋斜叶片18产生旋流,将混合的含尘水雾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在旋流离心力及水膜吸附的作用下,将粉尘分离。
28.参照图1-图6,湿除本体还包括事故水池21,事故水池21采用沉降式方式,安装在地坪以下,且位于基础水池7的下方,排液管19向下延伸至事故水池21内,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打开电动阀组20将基础水池7内的含尘液体排入事故水池21,临时存储,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
29.参照图1-图6,进风管道1上安装有冲洗单元,冲洗单元包括冲洗总管22和若干冲洗单元,冲洗总管22通过管夹安装在进风管道1上,若干冲洗单元间隔安装在进风管道1上,冲洗总管22和若干冲洗单元之间通过冲洗支管23相互连通,冲洗总管22与外部水源连通,通过冲洗支管23向冲洗单元供水,冲洗单元包括冲洗支座24和冲洗喷头25,冲洗支座24焊接安装在进风管道1的外表面,冲洗喷头25安装在冲洗支座24上,且伸入进风管道1的内部,在冲洗支管23上且靠近冲洗支座24的位置安装有球阀27,球阀27和冲洗喷头25之间通过软管连通,通过打开球阀27,使冲洗喷头25对进风管道1内部进行喷洒冲洗,防止粉尘在进风管道1内壁沉积,提高含尘烟气的通过效率,冲洗后产生的污水排放至外部污水池内。
30.工作原理:使用时,进风弯头9将进风管道1中的含尘烟气以12-15m/s的速度导入基础水池7液面位置,经过分风配重块10锥面的分流,与液面产生冲击,形成大量的飞沫和液滴,通过烟气与飞沫和液滴的充分接触,烟气中50-60%的粉尘及水气被捕捉进入基础水池7;
31.将喷淋盘管11和外部水源接通,外部水源向喷淋盘管11供水,由螺旋喷头13雾化喷出,烟气在筒体8内上升,经过格栅12的降速和分流后,与水雾混合,水雾对含尘烟气进行二次洗涤过滤,烟气中30%的粉尘及水气被捕捉进入基础水池7;
32.烟气向上进入旋流子件15,旋流子件15的布置数量根据待处理的烟气量决定,旋流子件15的喷淋管17由分支管14供水,对含尘烟气进行喷淋除尘,并配合螺旋斜叶片18的旋流除尘,对含尘烟气进行第三级除尘,除尘后的烟气含尘浓度<5mg/nm
³
,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由出风口26排入出风管道2内统一排放。
3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泵组4、超声波液位计5、螺旋喷头13、电动阀组20、冲洗喷头25、球阀27、连接法兰、管夹、软管和螺栓均为现有技术应用。
3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在本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组合”、“设置”、“连接”、“固定”、“紧密”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