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2711发布日期:2022-08-09 22:3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3.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反应釜内部会产生大量蒸汽,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却后回流至反应釜内重复利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冷凝器在对蒸汽冷却过程中,只有部分蒸汽能被冷凝器液化冷却,其余部分气体仍然会以蒸汽的形态回流至反应釜内,导致冷凝器对蒸汽的冷却不够彻底,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能够比较彻底的对反应釜使用时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冷凝装置,冷凝装置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外,冷凝装置包括冷凝水箱和蒸汽分流组件,冷凝水箱顶部与反应釜本体顶部之间连通有进气管,冷凝水箱底部与反应釜本体底部之间连通有回流管,此外,冷凝水箱底部还连通有向冷凝水箱内通入冷水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连通设置有控制进水管通闭的第一控制阀,冷凝水箱顶部还连通有出水管;蒸汽分流组件设置在冷凝水箱内,蒸汽分流组件能够将经进气管输送而来的蒸汽进行分流输送,并将液化冷却后的冷凝水经回流管回流至反应釜本体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将冷水经进水管通入冷凝水箱内,冷凝水箱内水满后,反应釜本体内产生的蒸汽经进气管流入冷凝水箱,并通过蒸汽分流组件将经进气管输送而来的蒸汽进行分流输送,此过程中,自上而下流动的分流蒸汽会与冷凝水箱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蒸汽液化冷却,液化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回流管回流至反应釜本体内,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气流在冷凝水箱内形成多股蒸汽分流,多股蒸汽分流能够使得蒸汽更为充分的与冷凝水箱内的冷却水接触,从而使蒸汽较为充分、彻底的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8.可选的,所述蒸汽分流组件包括分支管和固定架,分支管竖直设置在冷凝水箱内,分支管一端与进气管远离反应釜本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远离反应釜本体的一端连通,分支管设有多个,多个分支管呈周向均布在冷凝水箱内;固定架水平设置在冷凝水箱内,固定架上水平设置有卡环,卡环设有多个,卡环数量与分支管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并相
互适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进气管通入的蒸汽通过分支管实现分流输送,使更多的蒸汽能够在一次作业流程中被液化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固定架也能够使分支管稳固的固定在冷凝水箱内。
10.可选的,所述冷凝水箱远离反应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箱,出水管远离冷凝水箱的一端与循环水箱连通,循环水箱一侧连通有排水管,循环水箱底部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远离循环水箱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输水管上连通设置有控制输水管通闭的第二控制阀,输水管上还连通设置有自吸泵,自吸泵位于第二控制阀与循环水箱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循环水箱,冷凝水箱内的冷却水在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会流入循环水箱,此时如果进入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仍可对蒸汽继续进行冷却时,打开自吸泵和第二控制阀,并关闭第一控制阀,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省水资源。
12.可选的,所述循环水箱外还安装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阀的输入端、第二控制阀的输入端以及自吸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预先设置冷却水的有效冷却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有效冷却温度时,控制器控制自吸泵和第二控制阀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内,通过设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循环水箱内冷却水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
14.可选的,所述进气管的管径大于分支管的管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的管径大于分支管的管径,使得反应釜内部会产生的蒸汽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能够更加顺畅的流动至分支管。
16.可选的,所述回流管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且回流管与冷凝水箱的连通处位于回流管与反应釜本体的连通处的上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管倾斜设置,使得液化冷却后的冷凝水能够更加顺畅快速的回流至反应釜本体内。
18.可选的,相邻所述卡环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所述卡环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提高相邻卡环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固定架整体的连接强度,使固定架能够更加稳固的对分支管进行固定。
20.可选的,多个所述卡环内周壁上均粘接有橡胶垫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圈一方面能够减小分支管与卡环直接接触使分支管磨损,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分支管通过卡环和橡胶垫圈而固定的更加稳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冷凝装置,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将冷水经进水管通入冷凝水箱内,冷凝水箱内水满后,反应釜本体内产生的蒸汽经进气管流入冷凝水箱,并通过蒸汽分流组件将经进气管输送而来的蒸汽进行分流输送,此过程中,自上而下流动的分流蒸汽会与冷凝水箱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蒸汽液化冷却,液化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回流管回流至反应釜本体内,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气流在冷凝水箱内形成多股蒸汽分流,多股蒸汽分流能
够使得蒸汽更为充分的与冷凝水箱内的冷却水接触,从而使蒸汽较为充分、彻底的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24.2.通过设置循环水箱,冷凝水箱内的冷却水在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会流入循环水箱,此时如果进入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仍可对蒸汽继续进行冷却时,打开自吸泵和第二控制阀,并关闭第一控制阀,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省水资源;
25.3.通过设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预先设置冷却水的有效冷却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有效冷却温度时,控制器控制自吸泵和第二控制阀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内,通过设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循环水箱内冷却水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26.图1是旨在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是旨在清楚显示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釜本体;2、冷凝装置;21、冷凝水箱;22、蒸汽分流组件;221、分支管;222、固定架;2221、卡环;2222、橡胶垫圈;2223、加强筋;3、进气管;31、第一调节阀;4、回流管;41、第二调节阀;5、进水管;51、第一控制阀;6、出水管;7、循环水箱;72、排水管;73、输水管;731、第二控制阀;732、自吸泵;8、控制器;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参照图1,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冷凝装置2,反应釜本体1能够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冷凝装置2能够将反应釜本体1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液化冷却,冷却后的冷凝水回流至反应釜本体1内。使用时,反应釜本体1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装置2,冷凝装置2将这些蒸汽液化冷却,冷却后的冷凝水再回流至反应釜本体1内。
31.参照图1和图2,冷凝装置2包括冷凝水箱21和蒸汽分流组件22,冷凝水箱21顶部与反应釜本体1顶部之间连通有进气管3,进气管3上连通设置有控制进气管3通闭的第一调节阀31,冷凝水箱21底部与反应釜本体1底部之间连通有回流管4,回流管4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且回流管4与冷凝水箱21的连通处位于回流管4与反应釜本体1的连通处的上方,回流管4上还连通设置有控制回流管4通闭的第二调节阀41,此外,冷凝水箱21底部还连通有向冷凝水箱21内通入冷水的进水管5,进水管5上连通设置有控制进水管5通闭的第一控制阀51,冷凝水箱21顶部还连通有出水管6,需说明实际应用时,冷凝装置2可配备相应的支架。
32.参照图1和图2,蒸汽分流组件22设置在冷凝水箱21内,蒸汽分流组件22包括分支管221和固定架222,分支管221竖直设置在冷凝水箱21内,分支管221的管径小于进气管3的管径,分支管221一端与进气管3远离反应釜本体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4远离反应釜本体1的一端连通,分支管221设有多个,本实施例设有四个,四个分支管221呈周向均布在冷凝水箱21内;固定架222水平固接在冷凝水箱21的中部位置处,固定架222上水平固接有卡环2221,卡环2221设有多个,卡环2221数量与分支管221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且每个
卡环2221均与每个分支管221相互适配,另外每个卡环2221内周壁上均粘接有橡胶垫圈2222(附图中未示出),相邻卡环2221之间固接有加强筋2223。
33.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51,将冷水经进水管5通入冷凝水箱21内,冷凝水箱21内水满后,打开第一调节阀31和第二调节阀41,反应釜本体1内产生的蒸汽经进气管3流入冷凝水箱21,并通过分支管221将经进气管3输送而来的蒸汽进行分流输送,此过程中,自上而下流动的分流蒸汽会与冷凝水箱21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蒸汽液化冷却,液化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回流管4回流至反应釜本体1内,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气流在冷凝水箱21内形成多股蒸汽分流,多股蒸汽分流能够使得蒸汽更为充分的与冷凝水箱21内的冷却水接触,从而使蒸汽较为充分、彻底的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34.参照图1和图2,冷凝水箱21远离反应釜本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循环水箱7,出水管6远离冷凝水箱21的一端与循环水箱连通,循环水箱7一侧连通有排水管72,循环水箱7底部连通有输水管73,输水管73远离循环水箱7的一端与进水管5连通,输水管73上连通设置有控制输水管73通闭的第二控制阀731,输水管73上还连通设置有自吸泵732,自吸泵732位于第二控制阀731与循环水箱7之间,需说明实际应用时,循环水箱7可配备相应的支架。
35.参照图1和图2,循环水箱7外还安装有控制器8(附图中未示出)和温度传感器9,控制器8包括能够集中实现控制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控制器8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阀51的输入端、第二控制阀731的输入端以及自吸泵7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9能够对循环水箱7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8,温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6.通过设置循环水箱7,冷凝水箱21内的冷却水在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会流入循环水箱7,此过程中,通过控制器8预先设置冷却水的有效冷却温度,如果进入循环水箱7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仍可对蒸汽继续进行冷却时,即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有效冷却温度时,控制器8控制自吸泵732和第二控制阀731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51关闭,将循环水箱7内的冷却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21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省水资源;
37.当进入循环水箱7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不足以对蒸汽继续进行冷却时,即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有效冷却温度时,流入循环水箱7内的冷却水则经排水管72排出,此时控制器8控制自吸泵732和第二控制阀731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51打开,将冷水通过进水管5通入冷凝水箱21,继续对蒸汽进行液化冷却。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的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51,将冷水经进水管5通入冷凝水箱21内,冷凝水箱21内水满后,打开第一调节阀31和第二调节阀41,反应釜本体1内产生的蒸汽经进气管3流入冷凝水箱21,并通过分支管221将经进气管3输送而来的蒸汽进行分流输送,此过程中,自上而下流动的蒸汽会与冷凝水箱21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蒸汽液化冷却,液化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回流管4回流至反应釜本体1内,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气流在冷凝水箱21内形成多股蒸汽分流,多股蒸汽分流能够使得蒸汽更为充分的与冷凝水箱21内的冷却水接触,从而使蒸汽较为充分、彻底的冷却,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39.此外,冷凝水箱21内的冷水在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会流入循环水箱7,此过程中,通过控制器8预先设置冷却水的有效冷却温度,如果进入循环水箱7内
的冷却水的温度仍可对蒸汽继续进行冷却时,即当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有效冷却温度时,控制器8控制自吸泵732和第二控制阀731打开,控制第一控制阀51关闭,将循环水箱7内的水重新输送至冷凝水箱21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省水资源。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