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8994发布日期:2022-09-27 20: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洗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泡沫发生器。


背景技术:

2.泡沫发生器是一种常见的清洗设备,可以用于汽车等装置的表面清洁。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射流将清洁液与空气吸入管路中,并在管路进行混合,最后发泡后喷出。如何更好的将清洁液与空气吸入管路同时进行混合是泡沫发生器清洁能力的关键。现有的泡沫发生器大多结构复杂,清洁液、空气的吸入和混合效果欠佳,最终导致泡沫发生器的清洁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泡沫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能力强的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一种泡沫发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后端连接有快速插头、前端连接有发泡组件、下方连接有液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后管组件和前管组件,所述快速插头、后管组件、前管组件、发泡组件依次连通,所述后管组件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一负压区,后管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负压区连通的第一通孔,液壶中的吸液管与第一负压区连通;所述前管组件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负压区,前管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负压区连通的第二通孔,外壳上设置有使第二负压区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
6.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进气孔设置有多个,且成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设置有多个,且成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前管组件的后端。
7.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快速插头靠近后管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喷芯,所述喷芯螺接在快速插头的前端,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有嵌件,所述嵌件外壁与外壳固定连接,嵌件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快速插头与嵌件螺接固定。
8.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后管组件的前段管径小于后段管径,所述后管组件的前段与后段之间通过锥形管道过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液壶与第一负压区的连接孔均位于后管组件的后段。
9.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前管组件的管径先收缩后扩大以形成文丘里效应。优选的,所述前管组件采用文丘里管。
10.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后管组件、前管组件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外壳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圈,以形成独立的第一负压区和第二负压区。
11.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第一负压区与外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处设置有调节第三通孔大小的负压调节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采用条形孔,所述负压调节开关滑设在外壳上,负压调节开关移动时改变对第三通孔的遮
挡面积,进而改变第三通孔的大小,当第三通孔变小时,负压增大,当第三通孔变大时,负压减小。
12.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发泡组件包括若干滤片、发泡支架与喷头,所述滤片间隔镶嵌在发泡支架上,所述发泡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外壳上。优选的,发泡组件通过u形销与外壳固定。
13.在上述的一种泡沫发生器中,所述液壶固定连接在外壳下方的壶盖和可拆卸螺接在壶盖上的壶体,所述壶盖的轴线处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腔与第一负压区连通,所述吸液管套设在连接管上。
14.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利用快速插头接入高压水作为动力源,在泡沫发生器内形成了两个负压区,第一个负压区用于吸入清洗液,第二个负压区用于吸入空气,可以更快更稳定的吸入清洗液和空气,更好的将高压水、清洗液和空气混合,从而获得更佳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竖直轴向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轴向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0.附图标记:1、外壳;11、进气孔;12、嵌件;13、第三通孔;14、负压调节开关;2、快速插头;21、喷芯;3、发泡组件;31、滤片;32、发泡支架; 33、喷头;4、液壶;41、吸液管;42、壶盖;43、壶体;44、连接管;5、后管组件;51、第一负压区;52、第一通孔;53、环形凹槽;6、前管组件;61、第二负压区;6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22.一种泡沫发生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后端连接有快速插头2、前端连接有发泡组件3、下方连接有液壶4,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后管组件5和前管组件6,所述快速插头2、后管组件5、前管组件6、发泡组件3依次连通,所述后管组件5与外壳1之间形成第一负压区51,后管组件5的管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负压区51连通的第一通孔52,液壶4中的吸液管41与第一负压区51连通;所述前管组件6与外壳1之间形成第二负压区61,前管组件6的管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负压区61连通的第二通孔62,外壳1上设置有使第二负压区61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11。
23.工作时,高压水由快速插头2进入后管组件5并向前流动,高压水向前流动时带走第一负压区51中的空气使第一负压区51形成负压,通过气压差驱动液壶4中的清洗液进入后管组件5与高压水混合并一同向前流动进入前管组件 6,高压混合液体继续向前流动,带走第二负压区61中的空气使第二负压区61 形成负压,空气由进气孔11持续补充进来并进入前管组件6与高压混合液体进一步混合,形成空气、水、清洗液的高压混合流体,高压混合流体最终由发泡组件3喷射到待清洗部位。
24.对照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11设置有多个,且成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62均设置有多个,且成周向分布;所述第二通孔62 设置在前管组件6的后端。
25.实施例中快速插头2与后管组件5的连接结构是:所述快速插头2靠近后管组件5的一端设置有喷芯21,所述喷芯21螺接在快速插头2的前端,喷芯 21可以使高压水以更快的速度的进入后管组件5中,所述外壳1的后端设置有嵌件12,所述嵌件12外壁与外壳1固定连接,嵌件12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快速插头2与嵌件12螺接固定,嵌件12可以更好的固定或拆卸快速插头2,防止工作时脱落。
26.优选的,所述后管组件5的前段管径小于后段管径,所述后管组件5的前段与后段之间通过锥形管道过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52、液壶4与第一负压区51的连接孔均位于后管组件5的后段,高压水与清洗液于此处混合。上述结构有利于高压水与清洗液的混合,同时可以使混合液体以更快的速度的进入前管组件6中。
27.为了使混合流体更好的喷射,所述前管组件6的管径先收缩后扩大以形成文丘里效应。优选的,所述前管组件6采用文丘里管。
28.第一负压区51与第二负压区61通过以下方式分隔:所述后管组件5、前管组件6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凹槽53,所述环形凹槽53内设置有与外壳1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圈,以形成独立的第一负压区51和第二负压区61。
29.为了在使用时调节清洗液的进液量,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第一负压区51与外界的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三通孔13处设置有调节第三通孔13大小的负压调节开关14。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13采用条形孔,所述负压调节开关 14滑设在外壳1上,负压调节开关14移动时改变对第三通孔13的遮挡面积,进而改变第三通孔13的大小,当第三通孔13变小时,负压增大,清洗液的进液量增大,当第三通孔13变大时,负压减小,清洗液的进液量减小。对照附图,当负压调节开关14向前移动时,进液量增大,当负压调节开关14向后移动时,进液量减小。
30.实施例中发泡组件3的具体结构是:所述发泡组件3包括若干滤片31、发泡支架32与喷头33,所述滤片31间隔镶嵌在发泡支架32上,所述发泡组件3 可拆卸的固定在外壳1上。优选的,发泡组件3通过u形销与外壳1固定。
31.实施例中液壶4的具体结构是:所述液壶4固定连接在外壳1下方的壶盖 42和可拆卸螺接在壶盖42上的壶体43,所述壶盖42的轴线处固定有连接管44,所述连接管44的管腔与第一负压区51连通,所述吸液管41套设在连接管44 上。
3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