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

文档序号:33643967发布日期:2023-03-29 02:5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体微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供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和为这些系统提供能源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水体微生物的分析,不仅可以监测水质,还可以了解其参与的一些生态过程。现有的水体微生物采集和存放装置,使用时一般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取样,由于滤膜孔径小,当水体较为浑浊以及当工作量比较大时更是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包括密封盖1、抽滤容器2、滤膜3及真空泵4;所述密封盖1与抽滤容器2旋转连接,所述密封盖1上平行开设有两孔,所述两孔上分别密封套设有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和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通过连接软管7与真空泵4连接,所述滤膜3的进水口9与水源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滤膜3为针筒状微孔滤膜。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通过软管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的内径刚好能使滤膜3的出水口8插入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中。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的外径刚好能使连接软管7连接至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
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将滤膜与抽滤容器连接,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水体过滤,完成微生物取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取样费时费力的问题,水体浑浊时也能轻松完成水体微生物的取样工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密封盖;2、抽滤容器;3、滤膜;4、真空泵;5、第一凸起管装结构;6、第二凸起管装结构;7、连接软管;8、出水口;9、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实施例1
17.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包括密封盖1、抽滤容器2、滤膜3及真空泵4;所述密封盖1与抽滤容器2旋转连接,所述密封盖1上平行开设有两孔,所述两孔上分别密封套设有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和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通过连接软管7与真空泵4连接,所述滤膜3的进水口9与水源连接。
18.优化的,所述滤膜3为针筒状微孔滤膜。
19.优化的,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通过软管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
20.优化的,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的内径刚好能使滤膜3的出水口8插入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中。
21.优化的,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的外径刚好能使连接软管7连接至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
22.实施例2
23.基于实施例1,如附图1,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滤膜与真空泵连接于密封盖上,将取好的水体与滤膜进水口联通,滤膜出水口与抽滤容器的密封盖连接,并防止漏气。真空泵开始工作,抽滤容器内的空气被抽走,容器内气压下降,外部水源通过滤膜进水口进入滤膜,通过出水口将水排进抽滤容器,则微生物样本留置于滤膜上。在滤膜外壳做好标记后放置于-20度冰箱,则取样完成。如果在水体边进行此操作,只需携带车载冰箱,采集完成的样本放置于冰箱内保存即可,避免了将大量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置而占用大量空间且运输过程中不好保存的弊端。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盖(1)、抽滤容器(2)、滤膜(3)及真空泵(4);所述密封盖(1)与抽滤容器(2)旋转连接,所述密封盖(1)上平行开设有两孔,所述两孔上分别密封套设有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和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通过连接软管(7)与真空泵(4)连接,所述滤膜(3)的进水口(9)与水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3)为针筒状微孔滤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通过软管与滤膜(3)的出水口(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的内径刚好能使滤膜(3)的出水口(8)插入第一凸起管装结构(5)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的外径刚好能使连接软管(7)连接至第二凸起管装结构(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微生物取样的抽滤装置,包括密封盖、抽滤容器、滤膜及真空泵;密封盖与抽滤容器旋转连接,密封盖上平行开设有两孔,两孔上分别密封套设有第一凸起管装结构和第二凸起管装结构;第一凸起管装结构与滤膜的出水口连接;第二凸起管装结构通过连接软管与真空泵连接,滤膜的进水口与水源连接。该装置将滤膜与抽滤容器连接,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水体过滤,完成微生物取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取样费时费力的问题,水体浑浊时也能轻松完成水体微生物的取样工作。取样工作。取样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陈懂懂 李奇 李学军 蒋森林 赵亮 霍莉莉 张莉 贺福全 陈昕 刘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