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7577发布日期:2022-11-18 21:3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以某组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环保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
3.其中在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中,通常需要低碳处理装置对烟气处理,而现有的低碳处理装置在对烟气进行低碳处理排放时,处理效果较差,不便于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且资源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虽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
4.因此,现有的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通过处理筒、空心球体、通孔、隔网、氢氧化钙粉末、回收筒、水泵、第一连接管、蓄水桶、进气管和第二连接管,解决了现有的低碳处理装置在对烟气进行低碳处理排放时,处理效果较差,不便于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且资源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虽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内腔放置有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的外球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网,所述空心球体的内腔填充有氢氧化钙粉末,所述处理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收筒,所述回收筒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处理筒与回收筒之间相连通,所述回收筒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桶,所述蓄水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蓄水桶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相连通,所述蓄水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处理筒之间相连通,通过处理筒、空心球体、通孔、隔网、氢氧化钙粉末、回收筒、水泵、第一连接管、蓄水桶、进气管和第二连接管,解决了现有的低碳处理装置在对烟气进行低碳处理排放时,处理效果较差,不便于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且资源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虽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的问题。
8.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筒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气扇,通过排气扇,加速处理筒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处理效率。
9.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桶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金属塞,所述金属塞的外圆周面设有防滑纹,便于对蓄水桶内部待更换的水源进行排
放。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封片,通过封片,防止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回收筒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筒的上端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密封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与嵌合槽之间相匹配,便于对密封盖,从而便于对空心球体进行回收更换。
12.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筒的外圆周面设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便于观察回收筒内部的储水量。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处理筒、空心球体、通孔、隔网、氢氧化钙粉末、蓄水桶、进气管和第二连接管,解决了现有的低碳处理装置在对烟气进行低碳处理排放时,处理效果较差,不便于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且资源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虽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的问题,将烟气通过进气管通入蓄水桶中,通过水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处理筒的内部并与氢氧化钙粉末相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为灰石、石灰石、石粉和大理石的俗称,能够在建筑领域中再次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产物还能充分得到利用,降低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开支,且氢氧化钙粉末通过空心球体所包裹,空心球体在堆叠时会产生较大的空隙,从而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钙粉末充分接触,提高低碳处理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所生成的水将通过回收筒进行回收,通过隔网,使得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钙粉末不会随着水流一同进入回收筒,当蓄水桶内部的水源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水泵和第一连接管,将回收筒内部干净的水源抽送至蓄水桶的内部,能够再次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所生成的产物进行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浪费,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00、处理筒;101、嵌合槽;200、空心球体;201、通孔;202、隔网;203、氢氧化钙粉末;300、密封盖;301、排气口;302、排气扇;303、衔接杆;400、回收筒;401、水泵;402、第一连接管;4021、扭簧;4022、封片;403、观察窗;500、蓄水桶;501、进气管;502、第二连接管;503、排放管;504、金属塞。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环保工程建设用低碳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筒100,处理筒100的内腔放置有空心球体200,空心球体200的外球面开设有通孔201,通孔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网202,空心球体200的内腔填充有氢氧化钙粉末203,处理筒10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收筒400,回收筒400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水泵401,水泵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02,处理筒100与回收筒400之间相连通,回收筒400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桶500,蓄水桶50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01,蓄水桶500与第一连接管402之间相连通,蓄水桶50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2,第二连接管502与处理筒100之间相连通,将烟气通过进气管501通入蓄水桶500中,通过水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502进入处理筒100的内部并与氢氧化钙粉末203相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为灰石、石灰石、石粉和大理石的俗称,能够在建筑领域中再次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产物还能充分得到利用,降低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开支,且氢氧化钙粉末203通过空心球体200所包裹,空心球体200在堆叠时会产生较大的空隙,从而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钙粉末203充分接触,提高低碳处理效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所生成的水将通过回收筒400进行回收,通过隔网202,使得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钙粉末203不会随着水流一同进入回收筒400,当蓄水桶500内部的水源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水泵401和第一连接管402,将回收筒400内部干净的水源抽送至蓄水桶500的内部,能够再次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所生成的产物进行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浪费,更加节能环保。
25.其中如图1-2所示,处理筒100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300,密封盖300的上端设有排气口301,排气口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气扇302,通过排气扇302,加速处理筒100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处理效率,处理筒100的上端开设有嵌合槽101,密封盖30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杆303,衔接杆303与嵌合槽101之间相匹配,便于对密封盖300,从而便于对空心球体200进行回收更换,回收筒400的外圆周面设有观察窗403,通过观察窗403,便于观察回收筒400内部的储水量。
26.其中如图4所示,蓄水桶500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排放管503,排放管50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金属塞504,金属塞504的外圆周面设有防滑纹,便于对蓄水桶500内部待更换的水源进行排放。
27.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管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扭簧4021,第一连接管402的下端通过扭簧4021转动连接有封片4022,通过封片4022,防止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402进入回收筒400的内部。
2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烟气通过进气管501通入蓄水桶500中,通过水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502进入处理筒100的内部并与氢氧化钙粉末203相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为灰石、石灰石、石粉和大理石的俗称,能够在建筑领域中再次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产物还能充分得到利用,降低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开支,且氢氧化钙粉末203通过空心球体200所包裹,空心球体200在堆叠时会产生较大的空隙,从而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钙粉末203充分接触,提高低碳处理效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所生成的水将通过回收筒400进行回收,通过隔网202,使得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钙粉末203不会随着水流一同进入回收筒400,当蓄水桶500内部的水
源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水泵401和第一连接管402,将回收筒400内部干净的水源抽送至蓄水桶500的内部,能够再次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粉末203所生成的产物进行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浪费,更加节能环保。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