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6636发布日期:2023-03-29 10:0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废气治理领域,日常的工业生产、生活、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会产生酸性气体、碱性气体、voc(有机挥发性混合物)等污染物,有时是其中的一种污染物,有时是其中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物,随着人们对于污染物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处理标准也越来越严苛。然而,现有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通常是对同种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在涉及对多种污染物的混合物进行净化处理时,存在对混合物的处理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废气的净化处理不能满足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更全面地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成分,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气处理净化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依次布置在壳体内的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灰尘颗粒的初效过滤器,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的化学滤料过滤组件,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挥发性气体的物理滤料吸附部件,以及用于去除来自化学滤料过滤组件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的微尘颗粒的中效过滤器,废气处理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废气经进气口抽吸出出气口的风机。
5.进一步地,化学滤料过滤组件包括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碱性气体的至少一个酸性过滤部件和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的至少一个碱性过滤部件。
6.进一步地,酸性过滤部件包括活性炭滤料介质,活性炭滤料介质均匀浸渍有酸性试剂,碱性过滤部件包括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均匀浸渍有碱性试剂。
7.进一步地,初效过滤器与化学滤料过滤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均压室。
8.进一步地,物理滤料吸附部件与中效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均压室。
9.进一步地,风机设置在初效过滤器与第一均压室之间。
10.进一步地,风机设置在中效过滤器与出气口之间。
11.进一步地,初效过滤器去除废气中的灰尘颗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0μm。
12.进一步地,中效过滤器去除来自化学滤料过滤组件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的微尘颗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μm。
13.进一步地,初效过滤器、化学滤料过滤组件、物理滤料吸附部件以及中效过滤器均构造为可拆卸式连接在壳体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能够对废气中最具污染性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全面去除,使得废气的净化处理更彻底,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以及电
子工业、核工业等类型场景以及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中的初效过滤器、化学滤料过滤组件、物理滤料吸附部件,以及中效过滤器均可模块化设计,使得废气处理净化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具体的模块选型,从而适用性更广泛,同时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废气处理净化装置运输、安装及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的结构。该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依次布置在壳体10内的位于进气口101与出气口102之间的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灰尘颗粒的初效过滤器1,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的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挥发性气体的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以及用于去除来自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的微尘颗粒的中效过滤器4,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将废气经进气口101抽吸出出气口102的风机5。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在使用时,废气首先经过初效过滤器1过滤掉大颗粒尘粒,初效过滤器1过滤效率高,初阻力小,可以防止堵塞后续的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然后经过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及氟化氢等)与碱性气体(如氨气)分别与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发生化学中和反应而被去除;随后经过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去除废气中的异味和剩余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挥发性气体),最后进入中效过滤器4过滤掉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与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本身的滤料可能产生的微尘颗粒,从而确保废气处理后达到环保标准。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能够对废气中最具污染性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全面去除,使得废气的净化处理更彻底,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以及电子工业、核工业等类型场景以及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中的初效过滤器1、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以及中效过滤器4均可模块化设计,使得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具体的模块选型,从而适用性更广泛,同时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废气处理净化装置100运输、安装及维护更方便。
20.优选地,初效过滤器1、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以及中效过滤器4均构造为可拆卸式连接在壳体10内。
21.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上述每个模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择,对于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其各自的厚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择,这里不作具体的限定。
22.优选地,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均可采用可再生滤料循环使用,以在节约运行成本的同时能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如图1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可包括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碱性气体的至少一个酸性
过滤部件21和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的至少一个碱性过滤部件22。
23.具体地,酸性过滤部件21可包括活性炭滤料介质,活性炭滤料介质均匀浸渍有酸性试剂,碱性过滤部件22包括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均匀浸渍有碱性试剂。
24.在该实施例中,酸性过滤部件21用于处理碱性气体,碱性气体的过滤可由活性炭滤料介质通过浸渍低浓度的酸制成,使得酸性过滤部件21成为一种具有高吸附去除能力的化学吸附剂,专门用于从气流中有效地去除氨气等。该酸性过滤部件21通过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将目标气体反应生成无机盐,且不易解析,可去除90%左右的污染物气体。
25.碱性过滤部件22用于处理酸性气体,酸性气体的过滤可由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通过浸渍碱性试剂制成,碱改性活性炭滤料介质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在活性炭的表面增加羟基,可以吸附且与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酸性气体的去除,用于从气流中有效去除硫酸、二氧化硫等。碱性过滤部件22通过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将目标气体反应生成无机盐,且不易解析,可去除90%左右的污染物气体。
26.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可采用活性炭滤料,用于除去废气中的异味和so2、nh3、voc(有机挥发性混合物)等污染物。活性炭材料的表面有大量微孔,绝大部分孔径《5nm。单位重量活性炭材料微孔的总内表面(比表面积)高达700~2300m2/g。由于物理作用(分子间的引力),有害气体被活性炭所吸附。活性炭滤料可采用颗粒类和/或纤维类,颗粒类的滤料可以为木炭、椰壳炭等,纤维类的滤料可以用含炭有机纤维为基材(酚醛树脂、植物纤维等)加工而成,其孔径细微,大多数孔直接开口于纤维表面,因此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亦大。采用颗粒类的滤料的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可做成板(块)式和多筒式,而采用纤维类的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可做成与多褶型过滤器相同的型式。
27.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初效过滤器1与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之间可设置有第一均压室6。废气在风机5的抽吸作用下,会使经初效过滤器1过滤后的废气处于紊流状态,风速很大,经第一均压室6稳压后,可使废气均匀通过后续过滤模块。
28.优选地,如图1所示,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与中效过滤器4之间还可设置有第二均压室7。废气在风机5的抽吸作用下,同样会使经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过滤后的废气处于紊流状态,风速很大,经第二均压室7稳压后,可使废气均匀通过后续的中效过滤器4。
29.进一步地,风机5可设置在初效过滤器1与第一均压室6之间,也可设置在中效过滤器4与出气口102之间。风机5可采用高静压有机玻璃钢耐腐蚀风机。
30.优选地,壳体10内还可分隔有位于进气口101与初效过滤器1之间的进气室9,位于初效过滤器1与第一均压室6之间的用于放置风机5的容置室,其中,进气室9、容置室、第一均压室6以及第二均压室7中均可设置有检修门8,以便对其中的部件进行维护。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初效过滤器1去除废气中的灰尘颗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0μm,以有效保护后续过滤模块。初效过滤器1中的过滤材料可采用能够重复清洗使用且无生物活性的高性能过滤材料,以确保微生物无法滋生,耐温耐湿。初效过滤器1的外壳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外侧可贴设密封条,以保证与壳体10的密封性固定连接。
32.进一步地,中效过滤器4去除来自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的微尘颗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μm。中效过滤器2可过滤掉化学滤料过滤组件2和物理滤料吸附部件3本身可能产生的发尘量,用于进行末端净化,可保证出气口102无黑渍产生,其运行可
靠度高,容尘量大,初阻力低,效率高,过滤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确保空气排放的洁净度。
33.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