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2817发布日期:2023-02-17 22: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对血液、体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光学检测的样本装载芯片,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操作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该技术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在临床检查领域,常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身体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并将该分析结果作为诊治监视的参考之一,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流体系统,复杂的机构常常会带来较高的产品故障率,同时因为配套试剂均是连接在机器上使用,每次开机均需消耗试剂,另外对样本量小的客户,常常会出现试剂还没用完就超过试剂的使用效期,导致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试剂、能满足小样本量测量需求的微流控芯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微流控芯片,其包括有主壳体、中间隔板和基底板,所述主壳体、所述中间隔板和所述基底板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中间开口,所述中间开口的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容纳口,所述主壳体的中间处开设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与所述中间开口对齐设置,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容量调整凸块,多个容量调整凸块的凸出高度不同,所述容量调整凸块与所述容纳口一一对齐,且所述容量调整凸块位于所述容纳口之内。
6.优选地,所述主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压力平衡孔,所述压力平衡孔与所述容纳口一一对齐,且所述压力平衡孔与所述容纳口相互连通。
7.优选地,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本底测量口,所述本底测量口与所述容纳口一一对应,且所述本底测量口位于所述容纳口的外侧。
8.优选地,所述加样口的边缘形成有向上隆起的环状凸缘。
9.优选地,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6个容纳口,6个容纳口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开口的两侧。
10.优选地,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中间隔板和所述基底板均卡设于所述安装口内。
11.优选地,所述主壳体的边缘处形成有把手。
1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主壳体、所述中间隔板和所述基底板上下层叠组装之后形成长方体结构,所述主壳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加样口,测量时,将一定配比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匀后,通过所述加样口加入,血液样本本经由加样口注入至并充满加样口,
随后液体样本会在重力以及腔室提供的毛细作用力下,填充至每一个容纳口的内腔中,同时血细胞沉降在基底板表面,此时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加样口10实现了为所有测量腔室加样的功能,而且因多个容量调整凸块的凸出高度尺寸不同,使得多个容量调整凸块与基底板之间的间隙也不同,使多个容纳口的内腔容积不同,各个内腔所容纳的血细胞量也不同,由此满足不同剂量的测量需求,可避免浪费试剂。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立体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分解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立体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分解图二;
17.图5为主壳体的底部结构图一;
18.图6为主壳体的底部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其包括有主壳体1、中间隔板2和基底板3,所述主壳体1、所述中间隔板2和所述基底板3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中间开口20,所述中间开口20的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容纳口21,所述主壳体1的中间处开设有加样口10,所述加样口10与所述中间开口20对齐设置,所述主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容量调整凸块11,多个容量调整凸块11的凸出高度不同,所述容量调整凸块11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齐,且所述容量调整凸块11位于所述容纳口21之内。
21.上述结构中,所述主壳体1、所述中间隔板2和所述基底板3上下层叠组装之后形成长方体结构,所述主壳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加样口10,测量时,将一定配比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匀后,通过所述加样口10加入,血液样本本经由加样口10注入至并充满加样口,随后液体样本会在重力以及腔室提供的毛细作用力下,填充至每一个容纳口21的内腔中,同时血细胞沉降在基底板3表面,此时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加样口10实现了为所有测量腔室加样的功能,而且因多个容量调整凸块11的凸出高度尺寸不同,使得多个容量调整凸块11与基底板3之间的间隙也不同,使多个容纳口21的内腔容积不同,各个内腔所容纳的血细胞量也不同,由此满足不同剂量的测量需求,可避免浪费试剂。
22.为保证样本更好地向容纳口21的内腔中渗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压力平衡孔12,所述压力平衡孔12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齐,且所述压力平衡孔12与所述容纳口21相互连通。
23.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本底测量口22,所述本底测量口22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应,且所述本底测量口22位于所述容纳口21的外侧。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了本底测量口22,所述芯片在加样后,样本不会渗入本底测量口22中,在测量工作
中,该本底测量口22有助于实现本底测量(即对基底板3的空白区域进行测量),为后期测量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4.为了方便加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样口10的边缘形成有向上隆起的环状凸缘13。
2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6个容纳口21,6个容纳口21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开口20的两侧。
26.为使得所述主壳体1、中间隔板2和基底板3紧密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14,所述中间隔板2和所述基底板3均卡设于所述安装口14内。
27.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1的边缘处形成有把手15。该把手15可方便于用户取放该微流控芯片。
28.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可通过塑料件开模制备,做成一次性使用产品,单人份使用,不会再出现如常规瓶装试剂使用不完而导致的浪费的情况,而且也无需设置液体管路阀等容易出现故障的元器件,维护成本低。
29.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壳体(1)、中间隔板(2)和基底板(3),所述主壳体(1)、所述中间隔板(2)和所述基底板(3)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中间开口(20),所述中间开口(20)的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容纳口(21),所述主壳体(1)的中间处开设有加样口(10),所述加样口(10)与所述中间开口(20)对齐设置,所述主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容量调整凸块(11),多个容量调整凸块(11)的凸出高度不同,所述容量调整凸块(11)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齐,且所述容量调整凸块(11)位于所述容纳口(21)之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压力平衡孔(12),所述压力平衡孔(12)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齐,且所述压力平衡孔(12)与所述容纳口(21)相互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本底测量口(22),所述本底测量口(22)与所述容纳口(21)一一对应,且所述本底测量口(22)位于所述容纳口(21)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口(10)的边缘形成有向上隆起的环状凸缘(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2)上开设有6个容纳口(21),6个容纳口(21)对称分布于所述中间开口(20)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14),所述中间隔板(2)和所述基底板(3)均卡设于所述安装口(14)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边缘处形成有把手(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其包括有主壳体、中间隔板和基底板,所述主壳体、所述中间隔板和所述基底板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中间开口,所述中间开口的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容纳口,所述主壳体的中间处开设有加样口,所述加样口与所述中间开口对齐设置,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容量调整凸块,多个容量调整凸块的凸出高度不同,所述容量调整凸块与所述容纳口一一对齐,且所述容量调整凸块位于所述容纳口之内。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节省试剂,而且能满足小样本量测量需求。量测量需求。量测量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 刘牧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元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0
技术公布日:2023/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