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4858发布日期:2023-03-24 21:1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结晶装置,尤其是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化工领域,液态物料的冷却方式通常是通过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来进行的,液态物料和制冷媒介(例如冷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液态物料得到冷却,液态流体以流体的形式和冷气进行热交换,液态流体和制冷剂的接触面积不足,导致热交换不够充分,冷却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提高冷却效果。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包括:储料单元、喷淋室、第一料管、第二料管、第一风管、第二风管;所述储料单元装有液态物料;所述第一料管连接储料单元和喷淋室,并且安装有物料泵,用于将液态物料由储料单元输送至喷淋室;所述喷淋室内设有连接第一料管的喷淋结构,用于将液态物料喷洒在喷淋室内;所述第二料管连接喷淋室和储料单元,用于将喷淋室内喷洒出的液态物料输送回储料单元;所述第一风管连接喷淋室,用于将冷气输送至喷淋室内对喷洒的液态物料进行冷却;所述第二风管连接喷淋室,用于将喷淋室内冷却过后产生的湿热气体输出。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料管连接在喷淋室的上部,所述第二料管连接在喷淋室的底部;所述第一风管连接在喷淋室的下部,所述第二风管连接在喷淋室的顶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结构设为具有多个喷料口的喷料管,或者设为喷洒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密闭的储料壳体,第一料管和第二料管分别连接在储料壳体的两侧;所述储料壳体在靠近第一料管的位置设有挡料板,用于阻挡第一料管回流的液态物料的冲击。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储水单元、冷却室、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所述储水单元装有冷却水;所述第一水管连接储水单元和冷却室,并安装有水泵,用于将冷却水由储水单元输送至冷却室内冷却内环境;所述第二风管连接冷却室,并且安装有风机,用于将湿热气体输送至冷却室进行冷却;所述第二水管连接冷却室和储水单元,用于将冷却室内的冷却水输送回储水单元;所述第一风管连接冷却室,用于将冷却室内的冷气输送至喷淋室。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管连接在冷却室的上部,第二水管连接在冷却室的底部;所述第一风管连接在冷却室的顶部,第二风管连接在冷却室的下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室内限定有热交换空间,热交换空间由冷却水和湿热气体流经,并且填充有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用于作为冷却水和湿热气体热交换的中间媒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构件包括空心骨架、以及设置在空心骨架上的多个热交换翅片。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空间的顶部位于第一水管的下方,底部位于第二风管的上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密闭的储水壳体,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连接在储水壳体的两侧;所述储水壳体内在靠近第一水管的位置设有挡水板,用于阻挡第一水管回流的冷却水的冲击。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将待冷却的液态物料喷洒在喷淋室内,液态物料呈现为水滴状的形态,通过向冷却室内输送冷气,冷气和呈水滴状的液态物料接触,能够较为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冷气还能够使得液态物料中的少量水份汽化,起到了提纯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18.图1为本实施案例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施案例冷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2.参照图1、图2,一种液态物料的冷却结晶装置,包括储料单元1、喷淋室2、第一料管31、第二料管32、第一风管41、第二风管42。所述储料单元1装有液态物料,所述第一料管31连接储料单元1和喷淋室2,并且安装有物料泵33,用于将液态物料由储料单元1输送至喷淋室2。所述喷淋室2内设有连接第一料管31的喷淋结构21,用于将液态物料喷洒在喷淋室2内。所述第二料管32连接喷淋室2和储料单元1,用于将喷淋室2内喷洒出的液态物料输送回储料单元1。所述第一风管41连接喷淋室2,用于将冷气输送至喷淋室2内对喷洒的液态物料进行冷却。所述第二风管42连接喷淋室2,用于将喷淋室2内冷却过后产生的湿热气体输出。
23.本实施案例的冷却结晶装置,将待冷却的液态物料喷洒在喷淋室2内,液态物料呈现为水滴状的形态,通过向喷淋室2内输送冷气,一方面,冷气和呈水滴状的液态物料接触,能够较为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冷气进入喷淋室2后会降低喷淋室内的温度,使得喷淋室内的气压下降,液态物料中含有高温的水分,这些水分在环境
气压下降后沸点变低发生沸腾,从而出现“遇冷汽化”的现象,冷气则形成了湿热气体并排出喷淋室2,在该过程中冷气能够降低液态物料中的水分含量,起到一定的提纯作用。
24.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第一料管31连接在喷淋室2的上部,连接第一料管31的喷淋结构21所喷洒出的液态物料能够基本充满整个喷淋室2,能够获得充足的冷却时间,所述第二料管32连接在喷淋室2的底部,可以避免有液态物料残留在喷淋室2内。所述第一风管41连接在喷淋室2的下部,所述第二风管42连接在喷淋室2的顶部,即下进风、上出风使得冷气在喷淋室2内的流动方向由下往上,和液态物料的喷洒方向相反,使得冷气和液态物料充分接触,提高冷却效果。
25.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结构21设为具有多个喷料口的喷料管,或者设为喷洒头,都能够较为均匀地在喷淋室2内喷洒液态物料,以确保液态物料冷却的均匀性。
26.对于储料单元1,其包括密闭的储料壳体11,液态物料装在所述储料壳体11内,第一料管31和第二料管32分别连接在储料壳体11的两侧。所述储料壳体11在靠近第一料管31的位置设有挡料板12,所述挡料板12基本呈竖立状,并且顶端略微低于储料壳体11内液态物料的液面高度,所述挡料板12由于靠近第一料管31,因此挡料板12能够挡住由第一料管31回流的液态物料的冲击,避免液态物料在储料壳体11内发生晃荡。
27.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冷却结晶装置还包括储水单元5、冷却室6、第一水管71、第二水管72。所述储水单元5装有冷却水,冷却水可以定期更换,或者单独再配置制冷装置等定期对冷却水进行降温。所述第一水管71连接储水单元5和冷却室6,并安装有水泵73,用于将冷却水由储水单元5输送至冷却室6内冷却内环境。所述第二风管42连接冷却室6,并且安装有风机43,用于将湿热气体输送至冷却室6进行冷却,所述第二水管72连接冷却室6和储水单元5,用于将冷却室6内的冷却水输送回储水单元5。所述第一风管41连接冷却室6,用于将冷却室6内的冷气输送至喷淋室2。
28.本实施案例的冷却结晶装置,以储水单元5、冷却室6、第一水管71以及第二水管72形成了水循环,以第一风管41、第二风管42以及冷却室6形成了风循环,水循环和风循环进行热交换,能够对喷淋室2以循环的方式稳定地提供冷气。
29.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第一水管71连接在冷却室6的上部,第二水管72连接在冷却室6的底部,所述第一风管41连接在冷却室6的顶部,第二风管42连接在冷却室6的下部,使得冷却水和湿热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能够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以保障向喷淋室2提供的冷气的温度。
30.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冷却室6内限定有热交换空间s,热交换空间s由冷却水和湿热气体流经,并且填充有冷却构件61,所述冷却构件61用于作为冷却水和湿热气体热交换的中间媒介。冷却水流经热交换空间s时会将冷却构件61冷却,湿热气体流经热交换空间s时则被冷却构件61冷却,通过这种中间热交换的方式能够提高热交换效能。
31.更为具体地,所述冷却构件61包括空心骨架611、以及设置在空心骨架611上的多个热交换翅片612。冷却水能够流过空心骨架611,避免冷却水被堵住,所述热交换翅片612能够增大和冷却水、湿热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交换更加充分,以进一步提高冷却室6对湿热气体的冷却效果。
32.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空间s的顶部位于第一水管71的下方,底部位于第二风管42的上方,热交换空间s基本位于冷却室6的中部位置,从而避免将第二水管72堵住,以确保冷
却水的流通顺畅。
33.另外,可以在冷却室6内的中部位置安装一个水平的隔板,隔板上设置允许冷却水流过的孔,将冷却构件61堆在隔板上,以限定出热交换空间s。也可以在冷却室6内的中部位置安装一个笼框,将冷却构件61放置在笼框内,以限定出热交换空间s。
34.对于储水单元5,所述储水单元5包括密闭的储水壳体51,冷却水装在储水壳体51内,第一水管71和第二水管72分别连接在储水壳体51的两侧。所述储水壳体51内在靠近第一水管71的位置设有挡水板52,所述挡水板52基本呈竖立状,并且顶端略微低于冷却水的液面高度,用于阻挡第一水管71回流的冷却水的冲击,避免冷却水在储水壳体51内晃荡。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