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1387发布日期:2023-03-24 22:3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


背景技术:

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3.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5592697u中,公开了高效沉淀池加药装置,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设有进水口,包括加药环和多个加药管;所述加药环套设于导流筒外侧,加药环与多个加药管的一端连通,多个加药管的另一端贯穿导流筒且与导流筒内部连通;加药管贯穿导流筒的一端延伸入导流筒内,且加药管贯穿导流筒的一端安装有喷嘴,所述喷嘴出药口到导流筒内侧壁距离为0.2
㎝‑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加药环设置在导流筒的外侧,可有效避免污水中的絮状物缠绕在加药环上,并且由于喷嘴没有从导流筒的内侧壁伸出,喷嘴到圆通内侧壁还有0.2-1cm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絮状物缠绕在喷嘴上,将喷嘴的出药口堵塞。
4.上述专利中,虽然有效地避免絮状物缠绕在喷嘴上将喷嘴的出药口堵塞的问题,但是该专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依然存在可改进的地方,比如:污水处理的沉淀池面积往往较大,通过现有的加药装置往沉淀池内加药时,药物从喷嘴喷出后停留在喷嘴周围难以扩散开来,导致药物与污水混合不均匀,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加药装置往沉淀池内加药时,药物从喷嘴喷出后停留在喷嘴周围难以扩散开来,导致药物与污水混合不均匀,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包括加药箱,所述加药箱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螺纹嵌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出药喷头,所述加药管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转环,所述转环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齿槽,所述转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加药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与齿槽的内壁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
7.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与加药管的
外表面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贯穿至加药箱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贯穿至加药管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加药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的顶部螺纹套设有防尘盖,所述加药箱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杆。
11.优选的,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药箱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防滑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水泵,使得进水管将加药箱内的药物抽出,在水泵的加压作用下,从而使药物从出水管输送到加药管内,再由出药喷头喷出,此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转环随着第一齿轮而转动,进而实现了搅拌叶片的旋转,有效地将出药喷头喷出的药物扩散开,解决了现有的加药装置往沉淀池内加药时药物从喷嘴喷出后停留在喷嘴周围难以扩散开来从而导致药物与污水混合不均匀、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从而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开设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此时第二齿轮穿过连接孔后能够与加药管的螺纹圈部分接触,从而在第二齿轮的转动下,带动加药管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具有方便调节出药喷头与沉淀池边缘距离的好处,其中加强杆加强了固定杆的连接,避免固定杆发生折断,防滑柱具有良好的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的正视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的侧视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19.图例说明:1、加药箱;2、固定杆;3、加药管;4、出药喷头;5、转环;6、搅拌叶片;7、固定块;8、第一电机;9、第一齿轮;10、齿槽;11、托板;12、水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15、第二电机;16、第二齿轮;17、连接孔;18、进药口;19、防尘盖;20、加强杆;21、防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沉淀池加药机构,包括加药箱1,加药箱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固定杆2的一端螺纹嵌设有加药管3,加药管3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出药喷头4,加药管3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转环5,转环5的外
表面开设有多个齿槽10,转环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6,加药管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的外表面与齿槽10的内壁啮合连接,固定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11,托板11的顶部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3,水泵12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4。
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首先,拧开防尘盖19,往进药口18内加满与水混合过的液体药物,然后,将加药箱1放置在污水沉淀池边缘处,将出药喷头4投放到沉淀池内,通过启动水泵12,使得进水管13将加药箱1内的药物抽出,在水泵12的加压作用下,从而使药物从出水管14输送到加药管3内,再由出药喷头4喷出,其中加药管3的一端是封闭的,此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8,使得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的齿牙啮合连接着齿槽10,使得转环5随着第一齿轮9而转动,进而实现了搅拌叶片6的旋转,有效地将出药喷头4喷出的药物扩散开,解决了现有的加药装置往沉淀池内加药时药物从喷嘴喷出后停留在喷嘴周围难以扩散开来从而导致药物与污水混合不均匀、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问题,其中加药管3与固定杆2接触的部分是有螺纹圈设置的,加药管3是硬质的管道,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都是软管。
24.实施例2,如图1-图4所示,托板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6,固定杆2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7,第二齿轮16的外表面与加药管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进水管13的一端固定贯穿至加药箱1的内部,出水管14的一端固定贯穿至加药管3的内部,加药箱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药口18,进药口18的顶部螺纹套设有防尘盖19,加药箱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杆20,加强杆20的一端与固定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加药箱1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防滑柱21。
25.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5,从而使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开设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6穿过连接孔17后能够与加药管3的螺纹圈部分接触,从而在第二齿轮16的转动下,带动加药管3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具有方便调节出药喷头4与沉淀池边缘距离的好处,其中加强杆20加强了固定杆2的连接,避免固定杆2发生折断,防滑柱21具有良好的防滑作用,可防止加药箱1因在沉淀池边有水而打滑。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拧开防尘盖19,往进药口18内加满与水混合过的液体药物,然后,将加药箱1放置在污水沉淀池边缘处,将出药喷头4投放到沉淀池内,通过启动水泵12,使得进水管13将加药箱1内的药物抽出,在水泵12的加压作用下,从而使药物从出水管14输送到加药管3内,再由出药喷头4喷出,其中加药管3的一端是封闭的,此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8,使得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的齿牙啮合连接着齿槽10,使得转环5随着第一齿轮9而转动,进而实现了搅拌叶片6的旋转,有效地将出药喷头4喷出的药物扩散开,其中加药管3与固定杆2接触的部分是有螺纹圈设置的,加药管3是硬质的管道,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都是软管,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5,从而使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开设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6穿过连接孔17后能够与加药管3的螺纹圈部分接触,从而在第二齿轮16的转动下,带动加药管3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具有方便调节出药喷头4与沉淀池边缘距离的好处。
27.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电机8、水泵12和第二电机15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
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第一电机8、水泵12和第二电机15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