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3260发布日期:2023-03-29 14:4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聚羧酸减水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土超塑化剂,现以广泛应用与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在使用时可以减少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缩短混凝土养护龄周期,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使混凝土具有长期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3.而在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滴加由“自制大单体(熔化后的)、(甲基)丙烯酸、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产生的混合剂”,这个滴加过程大多需要连续混合液滴加3~4h,而传统的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在滴加此种混合液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由工作人员使用额外的分液漏斗进行手动滴加,而在工作人员使用分液漏斗对此种混合液进行滴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反应装置,而反应装置内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工作人员使用分液漏斗对此种混合液进行滴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反应装置,而反应装置内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烫伤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包括底座和套接于底座内的壳体,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壳体的侧面远离底座处套接有加强筋,所述壳体的侧面靠近加强筋处连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壳体的侧面远离进料管处连通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壳体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靠近电机处安装有滴液组件;
8.所述支撑件包括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于壳体内底壁的三个支撑杆,三个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板;
9.所述承载板与壳体内壁的相对侧通过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壳体下表面的中部连通设置有下料管。
10.优选的,所述泄压组件包括壳体的侧面远离进料管处连通设置的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球,所述弹性橡胶球为空心球,聚羧酸减水剂在合成的过
程中其温度会自然上升至六十摄氏度左右,其升温的过程中会逐渐导致该反应装置内的压力逐渐提升,通过该弹性橡胶球可为该反应装置分担一部分的压力。
11.优选的,所述滴液组件包括壳体的上表面靠近电机处安装的送液管所述送液管的下表面与壳体的上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滴液管,该滴液管贯穿壳体的内顶壁后延伸出三至五厘米,用以引导送液管内的混合液滴入该反应装置内。
12.优选的,所述送液管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送液管的内顶壁贯穿设置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活塞上表面的中部。
13.优选的,所述送液管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输出杆的顶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送液管侧壁的中部连通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储液罐。
14.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承载板与壳体内壁的相对侧通过轴承共同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壳体的内顶壁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两个支撑套管,两个所述支撑套管的表面均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杆,八个所述搅拌杆每两个为一组,共四组,每组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同一搅拌叶。
16.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底壁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料管管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下料管的底端穿设于通孔内,所述下料管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该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通过滴液组件的设置,当需要向壳体内滴入混合液时,工作人员先将需要进行滴加的混合液倒入储液罐内,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由电动伸缩杆缓慢的推动活塞,进而将储液罐内的混合液吸入送液管内,然后电动伸缩杆继续推动活塞,将送液管内的混合液推动至滴液管内,由电动伸缩杆持续的推动,混合液从滴液管处逐步滴入该反应装置内,从而达到了自动滴加混合液的目的,进而解决了传统的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需要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滴加该混合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形态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第二形态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机构剖视图。
26.图中:1、底座;2、壳体;3、支撑腿;4、加强筋;5、进料管;6、泄压组件;601、泄压管;602、弹性橡胶球;7、支撑件;701、支撑杆;702、承载板;8、电机;9、滴液组件;901、送液管;902、滴液管;903、活塞;904、输出杆;905、电动伸缩杆;906、输液管;907、储液罐;10、搅拌组件;1001、转轴;1002、支撑套管;1003、搅拌杆;1004、搅拌叶;11、下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与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包括底座1和套接于底座1内的壳体2,底座1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壳体2的侧面远离底座1处套接有加强筋4,壳体2的侧面靠近加强筋4处连通设置有进料管5,壳体2的侧面远离进料管5处连通设置有泄压组件6,壳体2的内底壁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件7,壳体2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8,壳体2的上表面靠近电机8处安装有滴液组件9;
29.支撑件7包括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于壳体2内底壁的三个支撑杆701,三个支撑杆701的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02;
30.承载板702与壳体2内壁的相对侧通过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组件10,壳体2下表面的中部连通设置有下料管11。
31.请参与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滴液组件9包括壳体2的上表面靠近电机8处安装的送液管901送液管901的下表面与壳体2的上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滴液管902,该滴液管902贯穿壳体2的内顶壁后延伸出三至五厘米,用以引导送液管901内的混合液滴入该反应装置内,送液管901内活动连接有活塞903,送液管901的内顶壁贯穿设置有输出杆904,输出杆904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活塞903上表面的中部,送液管901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905,输出杆904的顶端与电动伸缩杆9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送液管901侧壁的中部连通设置有输液管906,输液管906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储液罐907,搅拌组件10包括承载板702与壳体2内壁的相对侧通过轴承共同转动连接的转轴1001,转轴1001的顶端贯穿壳体2的内顶壁与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2.泄压组件6包括壳体2的侧面远离进料管5处连通设置的泄压管601,泄压管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球602,弹性橡胶球为空心球602,聚羧酸减水剂在合成的过程中其温度会自然上升至六十摄氏度左右,其升温的过程中会逐渐导致该反应装置内的压力逐渐提升,通过该弹性橡胶球602可为该反应装置分担一部分的压力;
33.转轴1001的表面套接有两个支撑套管1002,两个支撑套管1002的表面均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杆1003,八个搅拌杆1003每两个为一组,共四组,每组搅拌杆1003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同一搅拌叶1004,底座1内底壁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料管11管径相适配的通孔,下料管11的底端穿设于通孔内,下料管11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
34.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为保证设备的兼容性,所采用的操作手段均与市面器械参数保持一致。
35.综上所述,该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该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不锈钢放大反应装置放置需要安装该装置处,然后将其前置装置通过管道与进料管5进行连接,然后再将其后置装置通过管道与其下料管11进行管道连接,然后将下料管11中的电磁阀与后续装置的空气器进行电连接,安装完毕后,便可启动其前置装置通
过进料管5相壳体2内注入物料,注入物料后启动电机8便可启动其中的搅拌组件,对其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往壳体2内的物料中滴加由“自制大单体(熔化后的)、(甲基)丙烯酸、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产生的混合剂”时,由工作人员将该混合剂倒入储液罐907内,该混合剂倒入储液罐907内后会流入输液管906内,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905,由电动伸缩杆5缓慢的推动输出杆904进而推动活塞903从而使输液管906内的混合剂流入送液管901内,由于电动伸缩杆905的持续推动,送液管901内的混合剂会被逐步的推入滴液管902内,电动伸缩杆905继续推动进而使滴液管902内的混合剂滴入壳体2内。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