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3064发布日期:2023-07-28 08:2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具体涉及的是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还涉及一种应用有前述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1、净水机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机能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以及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滤芯是净水器中的核心部件,用于对水进行过滤。滤芯在使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的杂质会堵塞滤芯,使滤芯的过滤能力大大降低,需要对滤芯进行定期更换,因此,目前净水器中的滤芯通常设置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滤芯基座上的。

2、现有的滤芯安装结构往往因为结构的限制,需要在装配滤芯前先将滤芯和基座对准。除此之外,现有的滤芯安装结构通常还会在基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接口,其中一个供原水流入,另外一个供经滤芯处理后的水流出,而滤芯的内腔室上也会设置至少两个接口,且在滤芯安装到基座上时,需要将滤芯和基座对准,再将滤芯上的接口和基座上的接口一一对应地插接,从而使滤芯和基座之间的水路导通。前述这种滤芯和基座的之间的水路连接结构已经被专利号为cn201922180276.3(授权公告号为cn2117530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净水机》所披露。然而,现有的滤芯安装结构都存在滤芯对准难度较大的问题,导致滤芯的安装效率较低。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2122379313.0(授权公告号为cn2159392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芯式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上盖和滤芯,所述滤芯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腔内,所述过滤器本体的腔内底侧内壁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侧开设有锥形孔,所述滤芯的底侧安装有锥形固定柱,所述锥形固定柱与所述锥形孔相匹配。

4、上述这种芯式过滤器通过锥形固定柱和锥形孔的配合结构来限制向下插装过程中的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然而,滤芯在向下插装过程中仍能相对于过滤器本体转动,导致滤芯和基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滤芯与基座的对准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在滤芯安装的过程中,除了能够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的转动,还能够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的净水器。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包括:

4、基座,具有开口向上的下凹部,该下凹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

5、滤芯,自上而下地插配于所述下凹部中、并能绕竖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滤芯的底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向下凸出的凸部、第二限位部为向下凹陷的凹部,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向上凹陷的凹部、第二限位部为向上凸起的凸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插接;

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限位部偏离所述滤芯的转动轴线。

7、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通过在基座的下凹部底壁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滤芯的底壁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相插接的第二限位部,从而使滤芯在向下插装至下凹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能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的下凹部移动,还通过将第二限位部设置成偏离滤芯的转动轴线,使滤芯在向下插装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还能限制滤芯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即能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的下凹部转动,使滤芯与基座的相对位置更加不容易出现偏差,从而能使滤芯在安装时对准精度更高。

8、为了使下凹部的接口与滤芯的接口对准程度更高,所述基座的下凹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接口,所述的滤芯在邻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口,各第二接口均与对应的第一接口相对接,从而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相对位置因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更加不容易出现偏差,能够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对准程度更高。

9、为了使第一接口更靠近第一限位部、第二接口更靠近第二限位部,各第一接口均设于所述下凹部的底壁,各第二接口均设于所述滤芯的底壁。

10、为了便于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接之前将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插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缘高于所述第一接口的上缘,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下缘低于所述第二接口的下缘,从而能够在自上而下插装滤芯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先与第一限位部相插接,使滤芯和下凹部的相对位置固定,随后滤芯的第二接口就能与基座上的第一接口对接,相比于直接对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由于需要对接的点数减少,能够降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对准难度,使滤芯在装配时更加容易。

11、为了使滤芯可靠地装配于下凹部中,所述滤芯的外周壁底部设有周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基座的下凹部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的凸筋插设于其中的限位槽,该限位槽周向延伸、且其开口设置在端部;并且,所述的滤芯随其转动而具有以下两种状态:

12、第一状态下,所述的凸筋插置于所述的限位槽中,以将所述滤芯限制于所述基座的下凹部中;

13、第二状态下,所述的凸筋脱出所述的限位槽,以解除基座的下凹部对滤芯的限制。

14、为了便于使第一限位部随滤芯转动,所述的基座包括

15、第一壳体,具有开口向上的下凹腔室;

16、水路板,以能转动的方式约束于所述下凹腔室的内部、并与所述滤芯的底面相对,所述的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的水路板上;

17、环形盖,沿竖向设于所述下凹腔室的内部、并位于所述水路板的上方,所述的环形盖与水路板共同形成所述的下凹部,且所述的限位槽设于所述环形盖的内侧面。

18、为了便于滤芯在安装时与基座之间的水路导通、滤芯拆卸后基座能够自止水,所述的第一接口设于所述的水路板上,并且,其中一个第一接口为输入接口,其余的第一接口均为输出接口,其中一个第二接口为进水接口,其余的第二接口均为出水接口,所述的进水接口与输入接口相插接,各出水接口与对应的输出接口相插接;所述下凹腔室的底壁上设有供原水流入的流入接口和至少一个供经所述滤芯处理过的水流出的流出接口,并且,

19、第一状态下,所述的流入接口与输入接口对接导通,各流出接口与对应的输出接口对接导通;

20、第二状态下,所述的流入接口与输入接口错位阻隔,其中至少一个流出接口与对应的输出接口错位阻隔。

21、进一步设计,所述环形盖的内侧面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环形部,自所述环形部的上缘向上延伸有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的上缘沿周向延伸有水平部,且所述的环形部、竖直部和水平部共同限定出所述的限位槽。

22、为了使凸筋不容易脱出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顶面设有缺口,所述凸筋的上缘设有容置于所述缺口中的凸起,缺口和凸起的配合能够限制凸筋在周向上相对于限位槽转动,从而使凸筋不容易脱出限位槽中,进而使滤芯安装得更加牢固。

23、为了便于在拆卸滤芯后滤芯能够自止水,同时,在滤芯插装后对滤芯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增大凸筋和限位槽之间的摩擦力,至少一个第二接口中设有止水阀,所述止水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控制口,所述阀芯可竖向移动地设于所述阀体的内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阀体的控制口,所述弹簧使所述阀芯始终具有关闭所述阀体的控制口的下移趋势;所述的第二接口均供对应的第一接口插设于其中,并且,在各第一接口插设于对应的第二接口中的状态下,各阀芯均在对应的第一接口的向上顶持作用下打开对应阀体的控制口。

24、进一步设计,所述的第一限位部呈竖向延伸的柱状,所述的第二限位部为自所述滤芯的底面向上凹陷的凹槽。

25、为了使第一限位部能够更加顺利地插设于第二限位部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喇叭口,该喇叭口的口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26、为了便于在自上而下插装滤芯的过程中对滤芯位于下凹部外部的部分进行限位,所述基座的外部罩设有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竖向延伸的安装通道,该安装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滤芯的外周壁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通道的上端开口、下端与所述基座的下凹部连通,以供所述滤芯经所述的安装通道插配于基座的下凹部中。

27、进一步设计,所述的滤芯呈圆筒状,且所述滤芯的中心线为所述滤芯的转动轴线。

2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前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通过在基座的下凹部底壁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滤芯的底壁上设置与第一限位部相插接的第二限位部,从而使滤芯在向下插装至下凹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能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的下凹部移动,还通过将第二限位部设置成偏离滤芯的转动轴线,从而使滤芯在向下插装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还能限制滤芯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即能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的下凹部转动,使滤芯与基座的相对位置更加不容易出现偏差,从而能使滤芯在安装时对准精度更高;应用有前述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安装结构的净水器,滤芯安装时更加容易对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