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8853发布日期:2023-04-30 01:2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碳纳米管收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子、机械、力学等性能,同时其原子尺度的变化即可导致单壁碳纳米管性质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单壁碳纳米管性质的多样性使其在包括高迁移率晶体管、逻辑电路、导电薄膜、场发射源、红外发射器、传感器、扫描探针针尖、机械强度增强、太阳能电池和催化剂载体等多个领域有潜在应用。单壁碳纳米管在原料加工生产过程中,系统架构由分散离心系统结合过滤系统构成。连续流离心机在加工后,分散液采用专用的过滤器进行过滤收集,但是现有过滤器大多采用抽压的方式对碳纳米管进行过滤收集,当碳纳米管在滤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后,过滤效率明显下降,增加薄膜成型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旨在现有过滤器大多采用抽压的方式对碳纳米管进行过滤收集,当碳纳米管在滤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后,过滤效率明显下降,增加薄膜成型时间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包括底壳、过滤收集组件和固定连接组件。

4、所述过滤收集组件包括滤盘和滤膜,所述滤盘位于所述底壳上方,所述滤盘上表面开设有由中部向外侧等距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内部底壁开设有过滤孔,所述滤膜设置于所述滤盘上方;

5、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定位销、端盖和固定螺栓,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定位销顶端,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滤盘外沿,且所述固定螺栓连接于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底壳。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滤盘和所述底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滤盘、所述底壳和所述密封垫圈外沿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设于定位孔内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底部开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底部固定卡设有相配合的楔形块。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螺栓连接于所述楔形块和所述定位销。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贯穿于所述通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定位销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沉头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楔形槽内部顶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定位销底部开设有倒角。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使用时,滤盘采用多组沟槽加过滤孔的设置,沟槽之间的凸缘区域对上方的滤膜有着良好的支撑作用,过滤的溶液则是从沟槽底部的过滤孔排出。此设计相比传统的网板有着更好的支撑性能,在罐体内部溶液进行加压过滤时,滤盘不易变形,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相较于抽压过滤装置,在罐体内部溶液进行加压过滤时,过滤时间更快,效率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盘(210)和所述底壳(1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2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盘(210)、所述底壳(10)和所述密封垫圈(230)外沿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销(310)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310)插设于定位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310)底部开设有楔形槽(311),所述楔形槽(311)底部固定卡设有相配合的楔形块(3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340)连接于所述楔形块(330)和所述定位销(3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30)上开设有通孔(331),所述固定螺栓(340)的螺杆贯穿于所述通孔(3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31)远离所述定位销(310)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340)相配合的沉头孔(3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311)内部顶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340)相配合的螺纹孔(312),所述定位销(310)底部开设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属于碳纳米管收集装置技术领域。该碳纳米管薄膜的收集装置包括底壳、过滤收集组件和固定连接组件。过滤收集组件包括滤盘和滤膜,滤盘位于底壳上方,滤盘上表面开设有由中部向外侧等距设置的沟槽,沟槽内部底壁开设有过滤孔,滤膜设置于滤盘上方。本技术滤盘采用多组沟槽加过滤孔的设置,沟槽之间的凸缘区域对上方的滤膜有着良好的支撑作用,过滤的溶液则是从沟槽底部的过滤孔排出。此设计相比传统的网板有着更好的支撑性能,在罐体内部溶液进行加压过滤时,滤盘不易变形,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相较于抽压过滤装置,在罐体内部溶液进行加压过滤时,过滤时间更快,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波,邱松,张舒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希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