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4582发布日期:2023-05-27 23:1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隙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涂布工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隙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涂布工序中,采用具有供料管路的模头运动至基材附近,浆料通过供料管道从模头的出料口排出,并涂覆在基材表面。

2、在间隙涂布过程中,需要在基材上进行周期性地涂布,在基材上不需要涂覆浆料的位置,采用阀门将用于供给浆料的管路切断。但是对于一些粘度较低的浆料,如粘度系数小于100的浆料,浆料的流动性好,在将阀门关闭后,由于出料口与基材之间的间距较小,位于阀门与出料口之间的管路中的残余浆料仍然会自动流出并涂覆在基材上,导致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隙涂布装置,以适用于采用粘度较低的浆料进行间隙涂布。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隙涂布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涂布辊,所述涂布辊的辊面用于卷绕基材,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模头架,设置于所述模头架的模头,所述模头具有出料口;

3、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回退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模头架,用于使所述模头架朝向靠近所述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出料口排除的浆料能够涂覆于所述基材;所述回退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头架,用于使所述模头架朝向远离所述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出料口排除的浆料不能涂覆于所述基材。

4、本技术所提供的间隙涂布装置具有回退机构,能够在涂布过程中通过回退机构使模头架向远离所述涂布辊的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增大模头与涂布辊之间的间距,使得从模头的出料口排出的浆料无法涂覆于基材的表面。采用本技术的间隙涂布装置实现涂布工艺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回退机构使模头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便能够实现在基材上进行间隙涂布。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退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模头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所述第一配合部,以控制所述模头架朝向远离所述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

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设置,以控制模头架回退,使模头远离涂布辊,以避免对涂布辊进行涂布,可以使控制更加方便。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滚轮,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二斜面滑块,所述第二斜面滑块的第二倾斜面朝向所述滚轮,当所述第二斜面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至所述滚轮时,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所述滚轮,以控制所述滚轮转动并朝向远离所述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

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配合部中的第二倾斜面与滚轮进行配合,以实现由回退机构驱动模头架运动。采用斜面与滚轮进行运动的传递能够减小摩擦,使模头架的运动更加顺畅。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不接触时,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倾斜面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端部和位于下方的第二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滚轮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滚轮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距离为5~20mm。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距离在5~20mm的范围内,即,第二配合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模头架向远离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5~20mm。在间隙涂布的过程中,模头架向远离涂布辊的方向运动5~20mm足以避免从模头中流出的浆料涂覆在基材上,同时,5~20mm的运动行程较短,使模头架能够在间隙涂布工序中快速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保证生产效率。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头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在所述模头架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提供阻尼。

1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阻尼机构在模头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能够减小模头内浆料的振动,避免浆料在模头架运动的过程中涂覆至基材的表面。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模头架,且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以使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阻尼机构为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涂布装置还包括间隙微调机构,所述间隙微调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所述第三配合部固定于预设位置,所述第四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模头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模头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抵靠。

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驱动机构能够调整第三配合部的位置,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模头架运动使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抵靠时,模头架的位置也相应地改变。即,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配合部运动,能够对第一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改变模头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模头的出料口与涂布辊之间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场景。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配合部为具有第三倾斜面的第三斜面滑块,所述第四配合部为具有第四倾斜面的第四斜面滑块,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抵靠时,所述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四倾斜面面接触。

1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配合部于第四配合部通过斜面接触,使得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的运动方向可以不平行,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隙微调机构的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隙涂布的方法,采用第一方面提供的间隙涂布装置实现间隙涂布,基材包覆于涂布辊表面,所述基材表面预设有交替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19、在涂布过程中,所述模头架沿第一方向间歇性地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涂布辊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2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模头架朝向靠近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模头的所述出料口排出的浆料能够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区域;

21、通过所述回退机构控制所述模头架朝向远离所述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出料口排出的浆料不能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区域;

22、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间距在5~20mm范围内。

23、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头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将浆料涂覆于基材的第一区域,在模头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模头与涂布辊之间的间距增加,能够使得从出料口排出的浆料无法附着于基材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涂布方法,即使采用的浆料粘度较低,也能够实现间隙涂布。

24、结合第二方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5、在涂布之前,控制所述模头在需要涂布的指定位置,此时,所述模头架的第四配合部位于一固定位置,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三配合部运动,使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抵靠,此时,所述第三配合部固定于所述预设位置;

26、在涂布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模头架朝向靠近涂布辊的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此时,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预设位置处的所述第三配合部抵靠。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设置,可以使模头架每次能够精确位于第一位置处,以便使模头能够对基材进行精确涂布,涂层的厚度控制更加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