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33618397发布日期:2023-03-25 10:0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污水灌溉回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灌溉是现代污水回用的一种方式,污水经过处理并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据测定,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钾、锌、镁等多种养分,有丰富的有机质悬浮物。
3.在灌溉污水的处理前期,一般都需要先利用过滤装置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去除,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污水净化处理。而目前的过滤装置中,例如滤网、过滤格栅等装置,一般只简单的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与水体进行分离,而固体垃圾由于长期浸泡在污水中,特别对于一些吸水性较好的垃圾,其内部蕴含大量的水分,直接分离去除后既容易造成含有养分的污水流失浪费,同时还容易对存储地产生污染,据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包括纳水箱,所述纳水箱上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纳水箱内密封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端开设有两个通孔,且所述转动板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转动板下端设有两组过滤机构,两组过滤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通孔下方,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活动滤箱及固定滤箱,其中固定滤箱固定连接在转动板下端,所述转动板下端开设有两个转动槽,所述活动滤箱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且所述活动滤箱通过转动机构进行转动,所述纳水箱下端固定连接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箱,且所述转动箱通过转轴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纳水箱的内底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转动箱的内顶部与内底部分别开设有入料口与出料口,且所述转动箱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转动箱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转动箱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箱的下端开设有废料口。
6.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转动槽内壁上的调节齿轮,所述转动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且所述齿条与调节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板侧壁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齿条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分离箱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设置在靠近排料口一侧,所述分离箱上安装有与集水槽相通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纳水箱内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
8.优选地,所述废料口与入料口分别设置在隔板左右两侧,且所述转动箱的上端面与纳水箱的下端面紧密贴合。
9.优选地,所述分离箱的侧壁开设有机构槽,所述机构槽内转动连接有相互配合的回转齿轮与不完全齿轮,所述分离箱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不完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回转齿轮通过连杆与转动箱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转动箱内壁上开设有气孔,且所述气孔设置靠近液压缸一侧。
11.优选地,所述压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转动箱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板口,所述集水槽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出板口。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转动箱及分离箱,可当污水在纳水箱内部分离出固体垃圾物后,直接将垃圾送入转动箱内,由转动箱内的压板挤压滤出多余水分后,如此以对污水过滤、垃圾压滤一体同步处理,能够避免污水流失浪费,同时也提高污水回用处理效率;2、通过设置不完全齿轮及回转齿轮,可使转动箱及隔板间歇性转动,一方面,能够使污水充分过滤,并使污水内的固体垃圾物能够顺利彻底掉入转动箱内,另一方面,也给予压板足够时间去挤压固体垃圾物。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活动滤箱与固定滤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c-c向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纳水箱、2分离箱、3转动箱、4排料口、5活动滤箱、6固定滤箱、7入料口、8出料口、9机构槽、10回转齿轮、11不完全齿轮、12伺服电机、13液压缸、14压板、15气孔、16废料口、17隔板、18通孔、19转动槽、20转轴、21滤孔、22集水槽、23第一排水管、24第二排水管、25进水管、26转动板、27第一出板口、28齿条、29调节齿轮、30驱动槽、31伸缩气缸、32推板、33挡板、34第二出板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参照图1-5,一种污水灌溉回用预处理装置,包括纳水箱1,纳水箱1上端连通有进水管25,纳水箱1内密封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6,转动板26上端开设有两个通孔18,且转动板26上固定连接有隔板17,转动板26下端设有两组过滤机构,两组过滤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通孔18下方,过滤机构包括活动滤箱5及固定滤箱6,活动滤箱5及固定滤箱6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二者的过滤面为倾斜结构,以方便固体垃圾物向下掉落,同时二者合在一起后,能够与转动板26下端面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截留过滤的固体垃圾物。
18.其中固定滤箱6固定连接在转动板26下端,转动板26下端开设有两个转动槽19,活动滤箱5转动设置在转动槽19内,且活动滤箱5通过转动机构进行转动,纳水箱1下端固定连接有分离箱2,分离箱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箱3,且转动箱3通过转轴20与隔板17固定连接,纳水箱1的内底部开设有排料口4,转动箱3的内顶部与内底部分别开设有入料口7与出料口8,且转动箱3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滤孔21,转动箱3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板14,转动箱3内壁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3,液压缸13的伸缩端与压板14固定连接,分离箱2的下端开设有废料口16。
19.转动箱3内壁上开设有气孔15,且气孔15设置靠近液压缸13一侧。需要说明的是,通孔设置气孔15,可使得压板14左侧的空气与外部连通,这样不会阻碍压板14左右移动。
20.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转动槽19内壁上的调节齿轮29,转动槽19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28,且齿条28与调节齿轮29啮合,转动板26侧壁开设有驱动槽30,驱动槽30内安装有伸缩气缸31,齿条28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板32,伸缩气缸31的伸缩端与推板32固定连接。
21.分离箱2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22,且集水槽22设置在靠近排料口4一侧,分离箱2上安装有与集水槽22相通的第一排水管23,纳水箱1内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24。废料口16与入料口7分别设置在隔板17左右两侧,且转动箱3的上端面与纳水箱1的下端面紧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此可保证固体垃圾物从排料口4、入料口7掉入转动箱3内时,不会落在本装置外。
22.分离箱2的侧壁开设有机构槽9,机构槽9内转动连接有相互配合的回转齿轮10与不完全齿轮11,分离箱2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与不完全齿轮11固定连接,回转齿轮10通过连杆与转动箱3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回转齿轮10与不完全齿轮11齿数配比刚好使得:当不完全齿轮11转动一周后,回转齿轮10转动半周。
23.参照图1及图4,压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33,转动箱3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板口27,集水槽22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出板口34。需要说明的是,挡板33在右移进入第一出板口27、第二出板口34内时,可与第一出板口27、第二出板口34形成密封结构,防止污水从第一出板口27、第二出板口34排出。同时挡板33还能够对上方的入料口7进行阻挡,以方便压板14记忆转动箱3内的固体垃圾物。
24.本发明中,进水管25将一定量的含固体垃圾物的污水输入纳水箱1内,则可输入隔板17左侧,则污水将由左侧合在一起的活动滤箱5、固定滤箱6进行过滤,滤出的污水由下方的第二排水管24输送至指定位置。而固体垃圾物将截留在左侧活动滤箱5、固定滤箱6上方。
25.随后伺服电机12启动,并带动不完全齿轮11缓慢转动(可通过在伺服电机12与不完全齿轮11之间添加减速机,以实现缓速转动目的),如此可使回转齿轮10间歇性转动,从而使得转动箱3、转轴20及隔板17间歇性转动,而隔板17间歇性转动时,也将带动转动板26间歇性转动。且由不完全齿轮11与回转齿轮10的齿数配比,每当不完全齿轮11转动一周后,回转齿轮10转动180度,因此当伺服电机12带动不完全齿轮11转动一周后,则可使回转齿轮10、转动箱3、隔板17及转动板26均转动180度。
26.而转动板26转动180度后,能够将截留有固体垃圾物的活动滤箱5、固定滤箱6转动至右侧,同时转动箱3转动180度后,也将使得入料口7与排料口4相通,如图1所示,此时不完全齿轮11与回转齿轮10脱离,因此回转齿轮10、转动箱3、隔板17及转动板26均停止转动,与此同时,伸缩气缸31推动推板32带动齿条28移动,如此可推动调节齿轮29转动,进而带动活
动滤箱5转动一定角度,使活动滤箱5与固定滤箱6分离,由于活动滤箱5与固定滤箱6底壁的倾斜结构,二者上的固体垃圾物能够依靠自重落下,并从排料口4、入料口7落入转动箱3内,随后液压缸13启动,推动压板14右移,而压板14右移时,将带动其侧壁上的挡板33同步右侧,挡板33能够穿过第一出板口27、第二出板口34,挡板33可将上方的入料口7挡住,而下方的出料口8也被分离箱2底壁所阻挡,这样压板14右移时,将挤压落入转动箱3内的固体垃圾物,将它们内的污水压出,并从右侧的滤孔21、集水槽22排出,最终由第一排水管23输送至指定位置。
27.随着伺服电机12继续带动不完全齿轮11转动,不完全齿轮11再次转动一周后,又将带动回转齿轮10转动180度,则转动箱3、隔板17及转动板26均再次转动180度,转动箱3转动180度后,入料口7、出料口8将转至左侧,此时出料口8与废料口16相通,则被压滤完污水的固体垃圾物能够自动从出料口8、废料口16掉落,因此可在废料口16下方设置以收集筒等容器,对压滤完污水的固体垃圾物进行收集。随后液压缸13收缩带动压板14回移复位,以方便进行下次压滤处理。
28.而上方的转动板26再次转动180度后,能够将右侧的活动滤箱5、固定滤箱6转回左侧,此时伸缩气缸31再次使推板32、齿条28移动,可带动调节齿轮29回转复位,如此带动活动滤箱5回转复位,并重新与固定滤箱6合在一起,此时又可通过进水管25输入一定量的含固体垃圾物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得本装置可以持续进行循环使用。
29.综上,通过设置转动箱3及分离箱2,可当污水在纳水箱1内部分离出固体垃圾物后,直接将垃圾送入转动箱3内,由转动箱3内的压板14挤压滤出多余水分后,如此以对污水过滤、垃圾压滤一体同步处理,能够避免污水流失浪费,同时也提高污水回用处理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