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63741发布日期:2023-08-09 02:4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工,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1、空气分离技术也简称空分技术,其是相对低成本实现空气中气体组分分离的技术,通常用于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而其主要有吸附法、分离法和低温法。

2、通常而言,膜分离法是利用膜渗透技术,利用氧和氮渗透膜的透过率实现氮氧组分的粗分离,以某种程度上实现富集。并且,膜分离法是普遍适用性最强,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法。但是,受限于现有的分离膜技术,实际最高也仅能获得约28~32 %vol氧含量的富氧空气,难以实现更高氧含量的空气,无法实现高纯产品。并且,现有的膜分离法大多采用pani自支撑膜进行,其实际强度也较为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破损,而一旦产生破损无法及时发现,便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对此,对空气分离膜进行改性处理是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研发方向。如常见的以pi对pani进行改性制备pani-pi复合分离膜,其机械强度有所上升,但实际分离效果仍较为有限,难以产生显著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pani材质空气分离膜的实际使用效果较为有限,氮氧分离效果不佳,并且力学性能有待提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

2、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一、能够有效提高现有的pani分离膜的氮氧分离性能;二、能够提高现有pani分离膜的机械性能。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可溶性铜盐溶于dmf水溶液中配制cu-dmf水溶液作为处理液;2)将pani分离膜浸渍于处理液中进行恒温浸渍处理,以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或碱性后加入氧化剂处理得到预处理载体;3)将预处理载体置于镍盐和钴盐的水溶液中进行水热负载,水热负载后依次置于氨水和空气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实现改性。

5、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dmf水溶液由dmf与水以体积比1:(3.8~4.2)的比例混合互溶。

6、作为优选,所述cu-dmf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为0.2~0.5 mol/l。

7、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恒温浸渍处理于15~20 ℃条件下进行;步骤2)所述以氨水调节ph值至7.0~9.0。

8、作为优选,所述氧化剂按照每升处理液加入0.2~0.3 mol的比例加入。

9、作为优选,步骤3)所述镍盐和钴盐的水溶液中镍和钴的摩尔比为1:(0.45~0.55),镍和钴的总摩尔量为0.12~0.18 mol/l;所述水热负载于90~105 ℃条件下进行6~12 h。

10、作为优选,所述氨水为饱和氨水,置于氨水中进行低温热处理控制反应温度为90~105 ℃,反应时长为16~24 h。

11、作为优选,所述空气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控制热处理温度为60~80 ℃,热处理进行至少6 h。

12、本发明的核心方案在于在pani分离膜表面构建形成颗粒负载物。在早先的研究中,技术人员发现在纸基pani材料中能够有效穿插形成ni-co-o纳米线结构,该纳米线结构能够通过其超疏氧形成促进氧分子在pani分离膜中的运动速率,形成强速率差,提升氧气通过率,并且通过构建形成的新的体系能够实现多级分离纯化,产生常规pani分离膜无法实现的效果。

13、但是,在转用于对现有的pani分离膜进行改性时却发现,ni-co-o难以实现有效负载,其负载率低、实际效果差,因而本发明针对性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14、研究和改进过程中发现,ni-co-o纳米线的负载首先要基于结构穿插,而在早先的研究中,纸基pani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环境有利于ni-co-o穿插,但常规的pani分离膜并不具备。因而,本发明进一步改用沉积法实现ni-co-o复合壳层的制备。

15、具体的,本发明首先以特定的溶剂引入铜离子,同时使得pani表面呈现再结晶平衡,在此过程中配合后续的氨水和氧化剂,使得铜离子能够被pani分子纤维包缠固定在原pani分离膜的表层,首先通过氨基和铜离子的作用使得铜离子与pani分子纤维形成稳定的负载和连接,并在后续的碱性环境中氧化剂作用下,部分溶解后的ani将加成于pani分子链和铜离子颗粒上。形成更加稳定的包缠聚合。该铜化合物的形成实际上也产生了掺杂强化的效果,使得pani自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力学性能强化效果。

16、在形成铜离子固定析出铜化合物后,再进行步骤3),通过本身金属沉积优势,将ni-co-o沉积包覆在铜化合物表面,形成稳定的负载。ni元素和co元素通过水热负载为复合氧化物,并依次经过氨水水热还原和空气二次氧化,形成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形式,并负载在铜化合物表面构建形成cu-ni-co-o,用于进一步提高氮氧分离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所形成的ni-co-o包覆层具有极强的疏氧性能。而由于压力差的存在,氧气和氮气始终仅能够单向地通过分离膜,而此时由于具有超疏氧性的ni-co-o包覆层存在,氧气实际还获得一个“加速”的过程,实际增大了其运动熵,进而使得氮氧分离效果更优,且在同等压差条件下,氧气通过分离膜的速率也会高于原分离膜和市售的pani分离膜。基于该特点,实际还进一步产生了另一个技术效果。即在常规的氮氧分离工艺中,设置多层膜并不能有效提升氧气浓度阈值,其仅能够使得所得的富氧空气中氧含量趋于稳定,这是因为在无外力作用下,实际氮氧相对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内后将会以近乎相等的速率通过,无法再进一步进行富氧空气的氧气富集,而在本发明分离膜采用ni-co-o包覆层进行掺杂强化后,实际多次进行膜分离后,能够更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富氧空气中的氧浓度,在实验过程中其最高的氧气浓度甚至于能够达到50 %vol以上,产生了非常优越的效果。并且,常规的pani分离膜进行多次膜分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首次通过分离膜后的气体压强较低,难以产生足够的压差第二次通过分离膜,通常需要配合加压设备等进行处理,而本发明的分离膜本身在力学性能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使得初始空气压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能够在不加压的情况下通过多层分离膜,节省了加压设备的成本以及实际生产制备效率。

17、基于以上,本发明实际产生了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pani进行重结晶过程引入了铜化合物,并以pani自支撑结构作为载体、铜化合物作为结晶形核点实现了ni-co-o成分的有效负载,以ni-co-o成分对pani分离膜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氮氧分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可溶性铜盐溶于dmf水溶液中配制cu-dmf水溶液作为处理液;2)将pani分离膜浸渍于处理液中进行恒温浸渍处理,以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或碱性后加入氧化剂处理得到预处理载体;3)将预处理载体置于镍盐和钴盐的水溶液中进行水热负载,水热负载后依次置于氨水和空气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实现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dmf水溶液由dmf与水以体积比1:(3.8~4.2)的比例混合互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dmf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为0.2~0.5 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恒温浸渍处理于15~20 ℃条件下进行;步骤2)所述以氨水调节ph值至7.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按照每升处理液加入0.2~0.3 mol的比例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镍盐和钴盐的水溶液中镍和钴的摩尔比为1:(0.45~0.55),镍和钴的总摩尔量为0.12~0.18mol/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为饱和氨水,置于氨水中进行低温热处理控制反应温度为90~105 ℃,反应时长为16~24 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控制热处理温度为60~80 ℃,热处理进行至少6 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分离膜的改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可溶性铜盐溶于DMF水溶液中配制Cu‑DMF水溶液作为处理液;2)将PANI分离膜浸渍于处理液中进行恒温浸渍处理,以氨水调节pH值至中性或碱性后加入氧化剂处理得到预处理载体;3)将预处理载体置于镍盐和钴盐的水溶液中进行水热负载,水热负载后依次置于氨水和空气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实现改性。本发明通过对PANI进行重结晶过程引入了铜化合物,并以PANI自支撑结构作为载体、铜化合物作为结晶形核点实现了Ni‑Co‑O成分的有效负载,以Ni‑Co‑O成分对PANI分离膜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氮氧分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阙祥育,石冬金,江家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