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

文档序号:37348413发布日期:2024-03-18 18:2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碎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


背景技术:

1、矿石作为一种常见资源,经常投入到工业生产的使用当中。选矿过程矿石粉碎过程包括前端破碎和后端磨矿构成,破碎成本较低,磨矿成本较高,因此“以破代磨”是选矿基本原则之一。超细破碎设备是“以破代磨”的核心,立轴冲击式破碎机是超细破碎常用设备之一,但常规的立轴冲击式破碎机超细破碎效率较低。为提高立轴冲击式破碎机超细破碎效率,选矿行业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主要有:提高转子转速的高速立轴冲击式制砂机、若干不同轴转子并列的立轴冲击式制砂机、内中央正向旋转的立轴转子和外周边反向旋转的环形衬板相嵌套的立轴冲击式制砂机。这些解决方案存在可靠性不高,设备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冲击破碎能提升有限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共轴上下布置型双转子制砂机,上下转子转向相反,转子体常速状态下,即实现不低于110m/s的超细破碎用超高线速度,为细粒矿石超细破碎,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以破代磨”选矿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本设备典型应用场景如5-10mm细粒矿石作为原料制砂时,最大限度将细粒矿石一次性破碎到0.3mm~1.18mm粒径的细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细粒矿石高效率超细破碎设计了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通过上转子组件、下转子组件、锯齿形衬板结构的配合可以对细粒矿石进行高效率、低成本地超细破碎,为提高选矿工程效率和效益提高科学地解决方案。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转子总成、外壳体和进料筒,所述的进料筒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体的上端,所述的转子总成安装在外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总成是由立轴、上转子组件和下转子组件所组成,所述的立轴竖直固定在外壳体内并且其的中心线与外壳体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的上转子组件和所述的下转子组件一上一下安装在外壳体内的立轴上并呈相反方向旋转,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所述的进料筒设置在盖板上并与其连成一体,所述进料筒的上下两端呈敞开状,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料口,进料筒下端出口正对着盖板上的进料口并与其相连通,盖板上的进料口正对着上转子组件的进料口,所述的外壳体是由两个筒体上下连成一体所组成,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呈敞开状的出料口。

3、进一步:所述的立轴是由上转子固定部、下转子固定部和中间轴承座组成,所述的上转子组件配合第一轴承组安装在立轴的上转子固定部上并围绕立轴旋转,所述的下转子组件配合第二轴承组安装在立轴的下转子固定部上并围绕立轴旋转,所述上转子固定部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皮带轮位于进料筒与盖板之间,所述的进料筒内设置有用于防护第一皮带轮以及驱动第一皮带轮旋转用第一传动带的第一防护导料罩体,所述下转子固定部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的第二皮带轮位于外壳体下部出料口的中央,所述外壳体下端内设置有用于防护第二皮带轮以及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用第二传动带的第二防护导料罩体。

4、又进一步:所述进料筒的下端设置有四根用于连接盖板的楞柱状撑脚,进料筒通过四根楞柱状撑脚与盖板连成一体,第一传动带沿着四楞柱状撑脚彼此之间的间隙伸出。

5、又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下端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第二传动带沿着缺口伸出至外壳体外部。

6、又进一步:所述的上转子包括上转子本体、分料锥、上连接筒和抛料头固定板,所述上转子本体呈空心圆盘状,其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上连接筒的下端从进料孔处伸入上转子本体内,所述分料锥设置在上转子本体内的底部中央位置,分料锥环绕在上连接筒的外侧并与其同心设置,所述上转子本体周边设置四个流道,每个流道外侧设置一个抛料头固定板,其上装有一个抛料头,所述的上转子通过第一轴承组固定在立轴的上转子体固定部上,所述上转子底部与立轴的中间轴承座通过支撑轴承连接。

7、又进一步:所述的下转子包括下转子本体、叉臂、下转子冲击板固定板,所述下转子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立轴及其中间轴承座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的下转子通过第二轴承组连接在立轴的下转子固定部上,所述下转子本体通过设置在两侧的叉臂各与一块下转子冲击板连成一体。

8、又进一步: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锯齿形衬板结构,所述的锯齿形衬板结构是由若干块衬板所组成,若干块衬板呈圆形排列,每块衬板与其左右两块衬板拼接在一起,外壳体中位于上方筒体的内径大于位于下方筒体的内径,位于上方筒体的下端与位于下方筒体的上端之间形成台阶面,若干块衬板的下端坐落于台阶面上并通过其进行定位,所述的衬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

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通过上转子、下转子与锯齿形衬板结构的配合,转子体常速状态下,即实现不低于110m/s的细粒矿石超细破碎用超高线速度,为细粒矿石超细破碎,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以破代磨”选矿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本设计具有颗粒均匀布料、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等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转子总成、外壳体(1)和进料筒(2),所述的进料筒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体的上端,所述的转子总成安装在外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总成是由立轴(11)、上转子组件(7)和下转子组件(8)所组成,所述的立轴竖直固定在外壳体内并且其的中心线与外壳体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的上转子组件和所述的下转子组件一上一下安装在外壳体内的立轴上并呈相反方向旋转,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3),所述的进料筒设置在盖板上并与其连成一体,所述进料筒的上下两端呈敞开状,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料口,进料筒下端出口正对着盖板上的进料口并与其相连通,盖板上的进料口正对着上转子组件的进料口,所述的外壳体是由两个筒体上下连成一体所组成,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呈敞开状的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轴是由上转子固定部(11-1)、下转子固定部(11-2)和中间轴承座(11-3)组成,所述的上转子组件配合第一轴承组安装在立轴的上转子固定部上并围绕立轴旋转,所述的下转子组件配合第二轴承组安装在立轴的下转子固定部上并围绕立轴旋转,所述上转子固定部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2),所述的第一皮带轮位于进料筒与盖板之间,所述的进料筒内设置有用于防护第一皮带轮以及驱动第一皮带轮旋转用第一传动带的第一防护导料罩体(9),所述下转子固定部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3),所述的第二皮带轮位于外壳体下部出料口的中央,所述外壳体下端内设置有用于防护第二皮带轮以及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用第二传动带的第二防护导料罩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的下端设置有四根用于连接盖板的楞柱状撑脚,进料筒通过四根楞柱状撑脚与盖板连成一体,第一传动带沿着四楞柱状撑脚彼此之间的间隙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下端的一侧开设有缺口(4),第二传动带沿着缺口伸出至外壳体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子包括上转子本体(7-1)、分料锥(7-2)、上连接筒(7-3)和抛料头固定板(7-4),所述上转子本体呈空心圆盘状,其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上连接筒的下端从进料孔处伸入上转子本体内,所述分料锥设置在上转子本体内的底部中央位置,分料锥环绕在上连接筒的外侧并与其同心设置,所述上转子本体周边设置四个流道,每个流道外侧设置一个抛料头固定板,其上装有一个抛料头,所述的上转子通过第一轴承组固定在立轴的上转子体固定部上,所述上转子底部与立轴的中间轴承座通过支撑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转子包括下转子本体(8-1)、叉臂(8-2)、下转子冲击板固定板(8-3),所述下转子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立轴及其中间轴承座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的下转子通过第二轴承组连接在立轴的下转子固定部上,所述下转子本体通过设置在两侧的叉臂各与一块下转子冲击板连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锯齿形衬板结构,所述的锯齿形衬板结构是由若干块衬板(6)所组成,若干块衬板呈圆形排列,每块衬板与其左右两块衬板拼接在一起,外壳体中位于上方筒体的内径大于位于下方筒体的内径,位于上方筒体的下端与位于下方筒体的上端之间形成台阶面,若干块衬板的下端坐落于台阶面上并通过其进行定位,所述的衬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速高能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转子总成、外壳体和进料筒,所述的进料筒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体的上端,所述的转子总成安装在外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总成是由立轴、上转子组件和下转子组件所组成,所述的立轴竖直固定在外壳体内并且其的中心线与外壳体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的上转子组件和所述的下转子组件一上一下安装在外壳体内的立轴上并呈相反方向旋转。本设计具有颗粒均匀布料、高效超细破碎特征,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适合细颗粒高效超细破碎,如5‑10mm碎石高效制砂。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峰,郭天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